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洗尽铅华的文学之美——评童庆炳《旧梦与远山》(艾里香)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2月11日10:22 来源:河北日报 艾里香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童庆炳先生于今年6月离世,引发无数人缅怀。童先生是当代文艺学理论泰斗级人物之一,编写的《文学理论教程》曾被多所高校作为教材使用。他一生桃李满天下,莫言、余华、刘震云、毕淑敏、迟子建等著名作家都曾师从于他。童先生去世后,他的学生将老师以往的散文整理出版为《旧梦与远山》(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第1版),成为大众了解童先生的一个窗口。

  这本《旧梦与远山》,是跨越多年的回忆录,记录童庆炳先生对童年、故土和亲情历历往事的缅怀,以及青年时代外出求学游历、教书育人的诸多回忆。书中文字朴拙,洗尽铅华,温暖动人,十分珍贵。贫困的童年、亲情的眷恋、求学的艰难、浓郁的乡愁、亲人的温暖、教书的苦乐等,这些童先生所经历的人生细碎,是一代人岁月里的记忆。全书具有教科书式的美感,用词考究,结构丰满,真挚细腻,每一个段落都可以拿来细细研读,揣摩遣词造句,领悟文学之美的精妙。

  童先生用饱蘸情感的笔墨,记录了自己的岁月,也描摹了一代人的生活。先生写早年匮乏的物质生活,实在算不得什么美好的回忆,不过文中始终感受不到任何消极的情绪;写到想去上学,渴望而不可得的无奈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却没有传递出绝望的情绪;写到饥饿的味道时,细致入微,在生命都得不到保障的年代,却丝毫没有“尴尬”二字;写到建耐火砖厂,几乎不可能的任务被完成,少年们欢呼雀跃,经年之后再看,只为当时的青春和热情感动。

  童先生是一位真正的作家,尤其对散文创作情有独钟且成就斐然。书中所选文字,使童先生的真性情、真感悟完全袒露,他对世相人情的洞察领悟,对日常生活的深刻体验,对一切生命的同情悲悯,他的真知灼见、悲欢忧惧,无不淋漓尽致地显现在朴实无华的字里行间。读童先生的书,感觉就如同读他的人生阅历,读他的人格境界,读他的生命智慧,或者说,先生就是一部情真意切、返璞归真的“大散文”。读后,眼前浮现的并不是一个正襟危坐的严肃学者,而是一个亲切的老先生,在讲述着往昔苦中带甜的丰富经历。

  毕淑敏评价童先生:“他以深刻的学养为经纬,在严谨的学术框架中,将各处生动的例子随手拈来,如同精致的小品,点缀在精工细作的博古架上,浑然一体,处处生辉。”童先生用母亲的照片给我们讲美和环境事物的共生关系,用月季花给我们讲美的主体性,讲樟树、杜鹃、摊藤草的自然之美,讲读书做人为师之道。那些浓郁的感情,藉由童先生亲身经历的一个又一个小故事释放出来,更显情真意切,而没有强加感和说教感。这正是童先生深厚语言功底的表露,生动、鲜活、老道,平淡中有新意,随意中有深情。

  余华说:“童老师说话从来都是平静的。”而这在童先生的文字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童先生的笔调是平实的,连边边角角都给人深刻印象。“人生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你尽管觉得那人生航船走了许多弯路,但已经不能回转,不能重新再来一次。”“苦一样的甜,甜一样的苦,都是人的一生注定要领受的生活况味。”“人生的全部就是你尝遍了生活的甜、酸、苦、辣,经历了风、霜、雨、雪,体验了阴、晴、圆、缺。”这是他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其中蕴含着他的人生感悟。

  在教育界和文艺界,童先生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成就和影响足以让人敬佩叹服,可他却是如此谦逊朴素的一位老人,不居功不自傲,淡泊名利。童先生文如其人,无时无刻不在展现美,一种富有生命力的美,凝结着最真挚的情感,不刻板,不做作,不孤高,不媚俗。

  莫言曾说:“童老师在课堂下是蔼然长者,端重慈祥;在课堂上却是青春生动,神采飞扬。他讲课时的样子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读完全书,方才明白书名“旧梦与远山”的含义,里面有着对往昔岁月的想念,也有对生命之初的美的一丝执念。而这正是值得世人尊敬之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