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思想的深度——评青小衣诗集《像雪一样活着》(杨献平)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2月11日10:20 来源:河北日报 杨献平

  青小衣是近年来创作成绩突出的河北青年诗人,她的出现,在邯郸是一个“异数”,于河北诗歌群落来说,也是一个有意思的“个案”。青小衣的出生和生活地域在邯郸,她的诗歌书写大致也体现了邯郸那种既雄阔大气,又细致婉转的地域传统品性。她的第一本个人诗集《像雪一样活着》,可以视为当代女性诗歌一个新的展示,当然,这也只是青小衣诗歌写作的一个“引人注目”的开始。

  青小衣的诗歌有一种沉静的调子。她的诗歌,大都生发于现实的个人体验,以及对世相和自我的深层的精神观察。在诸多的文学体裁当中,诗歌讲究的是四两拨千斤,峰回路转和言外之意。好的诗歌作品总是能让人从中发现诸多新鲜质素,也更能引发共鸣和感同身受。青小衣的诗歌,几乎每一首,每一句,都有着现实的尘埃、肉身的体温,也更有着形而上的精神力量和深入人心的情感关照。如她的《或者,我就是那个为河起名的女人》《我想用栀子花概括一生》。前者以春天作为河流出处,如同每个人内心最初的美好愿望,以及对诸多事物的美好情感赋予,河流作为时间的象征,也含有具体生命的隐喻;后者以栀子花为明喻,实际上书写个人的内心愿望。花朵和女人,自古同为喻体。诗人借此发挥、延展、互诘、自况、引申,进而使得两者的蕴意更多,更别致、沉肃与得体。

  诗歌是隐秘的,或者说,优秀的诗歌必定有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成分,或单单是其中一个句子,或是整首诗在主题之外所散发的某种意味和气息。在笔者看来,诗歌当中那些“不可解的成分”便是一首诗歌的真正要素和灵魂所在。

  青小衣是一个善于从现实体验和观察中升华并书写的诗人,她的诸多诗作可以看作是被现实打动或者触碰之后的情动于中和有效表达,如《去远方》《给母亲》《献给故乡》《中年之后》等。诗人“用月光探路,到远方去”,以及“途中的皱纹和波澜”“黎明的田野”“把剩下的骨架,献给自己”,这一切,皆是在“天地大美,万物清净”之时。

  我惊诧于青小衣这样一个女性,她的现实生活并不苦难,也没有特别的“传奇”,甘于日常而又深入日常,她应当像其他的俗世女子那般为青春留驻而做一些徒劳的抵抗,而不是像哲学家一样在人生的终极及其衍生的命题当中心有所思,并且以自身的体验和感触发而为诗。可能是,人一旦进入了文学,文学就会使人变得忧郁和深沉起来。反过来说,正是这样的一些思考和发问,才使得青小衣的诗歌有了一种比一般女诗人更丰厚的深广度,这也是她的诗作在很短时间内引起关注和好评的原因。因此,青小衣的诗歌有了自己的北方气质,在女诗人当中,其独立性的标识也很快得以形成。

  从《写给父亲》《我是闹市里唯一无所事事的人》《请再安静点儿》《荒诞的四月》《送给这个秋天的自己》《两个人》等作品来看,青小衣一直在完成着自己的内心成长和精神成长。很多时候,面对她的这些诗歌,我不知道一个女人的思维和想法有多么奇绝与丰饶。如她的《清扫月色的女人》:“不喜欢玩石头,剪子,布的女人/在夜里,一次次拿起扫把/她明白:地上干净些,夜色才会干净。”还有《像雪一样活着》:“一场大雪/把世界变成一所教堂/每一个行走在雪中的人/都是虔诚的信徒/内心干净/像雪一样活着/懂得以万物为友/懂得成全,给,和爱。”这些诗句,给人一种幽冷的感受。我想知道,写这样诗歌的女子,她的内心究竟出现了什么样的情境,乃至她在现实当中又是怎样的表现?

  在这本诗集当中,我更多地感觉到了青小衣的诗歌情感和精神的一些光照,乃至她灵魂当中那些摇曳葳蕤的秘密景观。如果从大的方面去看,在当代女诗人群落,特别是惯于以爱情和情爱为主题的女性诗歌写作当中,青小衣确实是一个“异数”和“个例”。这个“异数”的诗歌让我看到了空旷、深远的北方诗歌气质,以及女性诗歌所应当具备的幽秘光亮,也让我看到了当下女性诗歌写作的多种可能。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