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翠拂行人首》题记(黄念欣)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2月03日15:19 来源:青岛日报 黄念欣

  丰子恺的漫画世界自有其风神隽永的自足之处,但我始终认为明川(小思)的《丰子恺漫画选绎》系列散文对诠释丰先生的笔下世界功不可没。雅正的文风与画风心心相印固然是其中原因,然而小思作为一位天生的文艺教育家,我觉得当中偶尔稍稍点破题旨或启发诱导的文字,正是《选绎》的风格与精神所在。例如读者可以认为 《草草杯盘供语笑 昏昏灯火话平生》中最后一句“但没有那个蹲着吹火的人更可爱!”太扬露作者对侍仆阶级的不平,又或如《小桌呼朋三面坐 留将一面与梅花》中作者还是禁不住把留座梅花的雅兴与香港人“三缺一”的世俗思维联合来唏嘘一番。这种直言感慨,不放弃任何触类启发机会的写法,在散文作法上高下如何,仍可商榷;但在“选绎”的层面上,我认为小思罕有地把散文的抒情与文学教育功能结合起来,用短小的篇幅,清澈的观点,以一种杠杆原理支撑起一个文章以外的大千世界。

  小思曾经说过,丰先生的 《护生画集》,在同仇敌忾的抗战岁月里,曾是极不合时宜的,但狂流日子过后,我们才会发现,那个有诗、有杨柳、有儿童、有万物生灵的有情世界,正是乱世中人最需要向往体会的。这实在是我多年来阅读丰子恺散文与画的最重要的一块敲门砖。《论语》中所谓“风乎舞雩”的境界,对终极理想世界之渴念,在丰子恺的漫画中随处可见,在小思的散文中亦持续可见,当中的承传,诚如《石门湾的水依旧流着》所言:“人的年寿有尽的时候,但有些事情是超乎年寿的。他传递的信念,像盏灯,自有后来人,接着!”为此我把这一批早年的作品放在文集之首。

  小思散文的许多名篇,无疑都来自《承教小记》;说到以教育为题材的散文,更是驾轻就熟,卓然成家。这都让我们很容易忘记,教育其实是怎样屡遭困顿的一项终生事业,面对的挑战考验又是怎样日新又新。小思的言教身教,经验之谈,自然是无数好老师的楷模与启迪之源,但我在这些散文中更多读到的是种种反省、检讨、困惑与求索。清新者如写于一九六九年的《活的一课》,活现了一个青年教师自得后的顿悟,令人惊叹小思原来也有青涩时。追念唐君毅老师的几篇则不但见出学生对先师依依不舍之情,也直写了师生间软弱迷惘时的相知与互信。《师徒关系》一文说得清楚:“川上山上,老师都有过寂寞无奈的试探。门徒从师学艺,从无到有,过程中也得付出很多,不是平白呆坐,等待饲养。”传授艰难,承教也难,但师徒恰巧就是相互在生命中共历了授受的历程,缘分不浅。

  关于教育工作者,小思有许多妙喻,其中常提到的有“纤夫”,有教学经验者自有个中辛酸的领会,但我更喜欢的是另一个比喻,就是黑泽明电影《红胡子》中的老医师。读《〈红胡子〉精神》总会勾起我再看这部电影的渴望:小女孩一次又一次拨开老医师手中的药匙,红胡子医师始终面露笑容,侧一侧头又重新再来,然后小女孩推拨药匙的力度渐次减弱,到最后终尝一口。那种坚持的感动,那种教育工作者与医者之间的联想,惟小思有此感悟。

  小思的香港情怀,在她的学术与文学世界同样精彩。散文作品主要见于 《不迁》、《香港家书》、《香港故事》;学术贡献则见于《香港文学散步》及所编撰的《香港的忧郁》、《香港文踪》、早期香港文学作品选及藏于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的香港文学资料档案。小思的香港研究千丝万缕又堂庑甚深,并非这本散文集要处理的内容,但无论学术考据还是个人忆旧文章,小思对笔下的“过去”都有一种“慎终追远”的珍重之情。这里说的“终”和“远”不一定意旨消极的死亡与流逝,而是包含中国人期望万事万物尽量终始俱善的理想,对故人、故事和故物,无不尊重、记取和保留。

  在此慎终追远的前提下,小思的怀旧却有相当活泼的面貌。除了以细致白描叙写香港身世朦胧的《香港故事》、睹物思旧的精致小品《怀旧十题》,以及遥寄粤曲、粤剧和粤语片文化的 《人间清月——敬悼任姐》、《旧衣冠》和《粤语片启示录》以外等。

  小思曾笑言自己是一个“嫁给了中文系的人”,那么文学与书,的确与她的生活与文章不可分割。

  然而小思最放不下的,可能还是中国一代女作家的命运。读《借箭》与《斯人寂寞》,除了认识萧红生平里的一段感情公案以及女作家的骨灰在香江的下落以外,更能总结小思多年来“文学即人学”的信念。她的“五四女作家研究”课上从来并没有眩人的理论或长篇的文学史背景,这些在图书馆内无数参考书中自有答案,卢师总是在一则又一则作家生平轶事,或一二精彩图片与书信之间,执住我们的对文学的“起心动念处”,让大家下课后仍念念不忘。本文中最后收录的《萧红〈呼兰河传〉的另一种读法》,最能说明小思读文学的方法、品味与眼光,紧紧抓住“人性”共同的荒凉,以说明萧红以一己的寂寞记录整个时代与世情的艰辛。

  (该文系《翠拂行人首》编者前言,该书由中华书局出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