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什么样的书最“美”?(赵柒斤)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2月03日10:20 来源:北京日报 赵柒斤

  看完简讯才知道,“中国最美的书”评选已搞13年了。问几位书虫朋友,有没有收藏“中国最美的书”的?众皆摇头。读没读过?肯定读过。就像今年20本“最美之书”中的《老人与海》,相信绝大多数人都看过海明威的这部经典作品。是不是被评上最美的书后才去读的?起码我不是。

  究竟什么样的书最美?恐怕全球也找不到一个标准答案。因为在读书这事上,向来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最美的书,任何人都无法越俎代庖。那么,为什么还要搞“最美的书”评选呢?我想,可能是跟“国际接轨”吧。媒体称,每年在德国莱比锡举办的“世界最美的书”评选,代表的是当今世界图书装帧设计界最高荣誉,反映的是世界图书艺术的最高水平。其评选的第一条标准是“设计和文本内容的完美结合”。也就是说,只有内容得到大多数读者认可的图书才有资格参与评选。因只读过《老人与海》,没翻过其他19本入选2015年“中国最美的书”,所以就不敢对这些书美不美妄加评论。

  不过,看到有来自全国108家出版机构精挑细选出来的389种、778册图书参加评选的消息,还是觉得有点意思:为了这个商业奖,这么多出版商和作者凑热闹,评上了“最美”书就脱销?我们得了诺贝尔奖,又怎么样?阅读率和人均年阅读量没提升吧。什么事一钻了牛角尖往往就难回头。

  见我真不懂,有好心的专业人士网上伸过头免费辅导:最美的书主要考量书籍形态,即书的“造型之美”和“动态之美”。造型是书的物质形式,以美观、方便、实用构成的直观造型,是一种形式美;而以丰富易懂的信息、有趣的创意、合理的阅读流程及恰到好处的插图,构成书籍内容的流动之美,这两个方面是评委看重的。这样说来,评选最美的书看似商业其实也迎合了“创新”。玩书的造型或黑字以外东西才是它的噱头。这让我想起了奥斯卡,这些年来,奥斯卡得奖的片子有的并没有火;而火了的,却常对奥斯卡不屑一顾。奥斯卡看似商业却很“政治”,打人性或人权牌的同时,时常充满政治挑逗性。奥斯卡评奖不只是看演技和故事感不感人,猫腻不少,功夫在戏外,这是人所皆知的。

  商业社会,书籍虽成了一种商品,但其特殊性在于精神价值永远大于商业价值;书籍的造型及书中除黑字以外的东西虽能影响读者的视觉,但打动人心的都是故事情节、人物安排、思想深度等书的内容。正如明代思想家黄宗羲所言:“书之为物,即聚而藏之矣,或不能读;即有能读之矣,或不能为文章。”其实,真正喜欢翻纸质书的人,即便看过了完美印刷的复制品,依旧无法满足,还是希望一睹原著最好是手稿。时代让我们渐渐习惯在手机、网络上看书,但对许多作品来说,这种形式无法给人带来快感和满足。

  于是,出版商们便抓住部分读者这样的心理,在书籍的造型等方面做文章。殊不知,出版与阅读为“一张纸的两面”。而读书则被认为是“不同心灵之间的隔空对话”。一部具有较好社会效益、丰富文化价值的精品,往往需要艰难的、耗时不短的创作历程,需要作者相当深厚的文化积累和思想积淀,而非仅靠包装。然而,近年来图书市场越来越繁荣,读者却为找自己心中最好的书犯难!这固然与原创乏力、文化创新的市场竞争力不够有关系;但与很多图书出版企业“重数量轻质量、重经济利润轻社会效益、重简单出版轻文化传承、重包装腰封轻实际内容”的现实选择更有关系。由此可见,寻思怎么解决读者选、读书焦虑问题更为迫切。

  况且,对读者而言,每个人心中最美的书早有定论:自己喜欢的书就是最美的书,就像《老人与海》,多年前就已是我心中的最美的书之一了,何须别人饶舌置喙。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