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说到读书(王祥夫)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2月02日10:01 来源:解放日报 王祥夫

  说到读书,其实根本就不是读书人的专利,你有书读,并且有时间翻开它读你就是读书人,如果说谁谁谁是读书人,谁谁谁不是读书人,这种说法仔细想想不太靠谱。在我们的生活中,即使是一字不识的人的家中也许都会有书在那里放着,即如《红灯记》里的李奶奶对日本鬼子鸠山愤怒地说:“我一家饥寒交迫度时光,三代人都不识字哪里有书在家中藏。”但到最后还是让李铁梅从里屋给找出一本黄历来,黄历算不算是书呢?怎么能够不算!

  一年一本的黄历上边有多少中国民间的学问,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时候不该做什么上边都写得清清楚楚,那简直就是中国人的生活指南,比如赵树理先生的小说《小二黑结婚》里的二诸葛连种地都要按着黄历来,其实这并不可笑,在农村,农民们种地没有别出心裁的,没人想什么时候开种,就什么时候开种,都是按着黄历来。

  但黄历上的知识我们现在许多人都不知道了,比如现在,你在街上拦住十个人问问他中国的二十四节气都有哪些个?恐怕有多一半的人都会答不上来。但如果没事翻翻黄历,你别愁不会知道那二十四节气都是什么。比如清明刚过,我喝着新下来的明前茶,但我就是不知道紧跟在清明之后的那个节气是什么?要想明白,就得去翻一下我们现在的黄历。读书是件好事,一是可以让人长知识,二是可以让人打发时间,坐在那里静静地读书总比站在街头看狗打架猫号春的好。但读书就要买书,而且是最好买来就读,如果书好,不妨再再地读,也没见过谁看过一本书然后就把它撕了的,都会把它放起来,或者还会给它包个书皮,想起来的时候再从架子上拿下来读读,那是一种享受。比如《红楼梦》和《金瓶梅》,《牡丹亭》和《西厢记》,我就要求自己每年读它一次,买书,读书,紧接着就是要把书放在一个地方,这就与藏书有关了。你如果有几十本书,便需要那么个架子,最起码也得要一个非常简单的架子,把它立在墙角或什么地方,但你要是有几千本乃至上万本的藏书,那你就非得要有一间屋子放它不可。现在的房子价格腾贵,比如在北京,你要是想在这片地皮上施行藏书主义,那你只能是做一个中国式的美梦,我相信你买得起书,但你藏得起吗?你把书放在什么地方?总不能摆大街上,也总不能像那些没房子的小两口去宾馆开房,把书临时塞在什么地方。我也曾想,各地的图书馆是否可以开办这样的业务,那就是可以让那些有大量藏书而苦于没地方放书的读书人把书存到图书馆里去,如果那些书里边有奇书秘本岂不更是件好事。这想法是从小两口开房解决想起,此法不妨放到藏书这件事情上来。

  说到读书,其实亦是一条龙行为,那就是三书合一的买书,读书,藏书。再说到读书,我个人还是喜欢捧一本书在那里读,一边喝茶一边读,若饿了也没人反对你可以去吃一块稻香村的点心。从小到大,除了生大病,鄙人就不知道不读书该怎么打发这一天的时光,内子最反对的就是我到处的放书,床上,餐桌上,窗台上,条案上,楼上的地上,楼梯上,还有厕所里的抽水马桶上,到处是书,内子虽反对,但我看了反而觉得好,像是有种富足感,其心情就像老鼠看到了到处放着的大米。而仔细想想,也觉得自己这一辈子的读书生活是有那么点可悲,那就是没有地方能够把更多的书好好儿放起来。这么一想,怎么能够让人反对在网络上读书,常在车上看到人们用手机看书,觉得好像有那么点不对劲,即至后来自己也这么来,这想法才释然于怀。

  在中国的当下,读书的人对怎么读书大致持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要读书就读纸本,坐在那里好好读,其读书的行为是既接近古典也有一种行为艺术般的美感,一种是认为读书最好在电脑手机网络上进行。其好处不用多说,一是可以大量读,二是不用为了把书放在什么地方发愁。我个人是天天必读几页书方能出气顺畅的那种人,但我现在也觉得网络读书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你最好网络上行事吧,说到买书,那你才是给自己找大麻烦,四大名著一大摞,如果是光碟,也就薄薄那么一张。面对现实,我们虽有美好的读书想法,但真是对不起,请收起那些个美梦来,再不要大张旗鼓地买书藏书,你最好去做一个网络读书客,这样你还会活得更轻松一些,也读得更轻松一些。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