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穿透人生与岁月的情愫(赵富荣)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2月02日09:33 来源:中国作家网 赵富荣

  刘心武短篇小说《煤球李子》

  《人民文学》2015年2期

  刘心武短篇小说《煤球李子》的开头就很抓人:“老年公寓里最近出了档大事,老流氓窜进去,猥亵了住在里面的老太太”,已是半老太太的闺女把“老流氓”从派出所领出来,骂着“老不要脸的”,走到了四合院旮旯角的李子树旁。“老流氓”70了仍旧身体硬朗,李子树经60年风雨仍旧开花、结果,李子树是老人人生的见证者。

  “老流氓”和老太太就在这个胡同住,小学同桌,常在一起疯跑。她曾给他一个甜进嗓子眼、甜到心窝里的李子;吃完后,他们把李子核埋在了四合院的墙角旮旯。女孩来自四合院,父亲是高干;男孩从大杂院来,父亲是摇煤球的;天悬地隔的两个人,伴着没有嫁接、又丑又涩的李子树渐渐长大。男孩有一次成为国家三铁运动员的机会,但体校不补粮票,几乎泡汤时,女孩送来了20斤粮票。男孩父亲这时车祸去世,他接了父亲的班,做了工人;女孩上了大学,两人就这样错过了惟一一次机会,各奔东西。但那粮票,也像李子树一样埋在了男孩心里。

  狂飙式的运动来了,天之骄子的她和母亲被红卫兵关进了铁笼,他带着钢锯条救出了李子树下的母女。那根钢条,照亮了女孩此后暗淡而漂泊的岁月。20年后,她从美国回来,他娶妻生子,不再为粮票发愁。胡同口再次邂逅,平静而节制地讲诉。又20年琐屑的哀乐,把人都熬成了煤球李子。她中风回到了胡同里的老年公寓,他儿女各自成家,老伴去世,一人生活。“于是就到了那一天”,70岁的他摸进了老年公寓,摸了摸她的脸,“两位名不见经传的古稀老人之间,喷涌出极乐,生命的电光石火正在迸发出瑰丽的诗画”。

  小说真正的“爆炸点”是两人穿越60年时光的见面,这是小说非常关键的一个情节,也是小说最为敏感的部位,作者用了灵动而富有意味的细节描绘,透过生活的粗糙表象揭开了沉默而真实的内核。“他微微俯身,唤着她的名字……那一刻她也想呼唤他,喉咙里呼噜呼噜的,她想叫的却并不是霍振宝,而是煤球李子,是的,是的,她的煤球李子,此刻活生生地出现在她面前”,“霍振宝先用右手握住她的左手,并不敢用力,但是郎韵珍的左手却有了相当明显的反应,她努力握起自己的手指,她怕那只温暖的大手退缩。霍振宝进一步俯身,望着她的眼睛,她用眼神积极回应。知道郎韵珍认出了自己,并且释放出接纳他的信号,他的心醉了,他在醉醺醺的甜蜜感觉里,大胆地用左手去轻轻摸了她的脸颊……”两个古稀老人跨越60年的温暖情愫有心酸、感触,有说不尽也说不出的生命况味,也有着更深层的、抓不到的东西。

  70岁的老人把日子看老了,却始终割舍不下自己年少岁月里的一段情愫,这是一缕能够穿透人生、岁月的情愫。小说是喧闹中的一个意外,它似乎与我们的生活格格不入,但是却存续着一种希望:世界能够穿过针眼,在微小尺度内,在全神贯注的一刻,我们仍然能够领悟和把握某种整全,而世界的某些本质正在其中闪耀。

  小说《煤球李子》闪耀着温暖的生命底色,这底色足以照亮人性、照亮人生。但是,感动之余,也感到故事有些夯得实了,似乎一切都交代了,结局也无限圆满。那么,诗意、蕴藉是否要存一些折扣?在紧致绵密的叙述空间里,是否可以留下一些空白,在调侃、幽默、心酸的语言中,是否可以多几分审美的韵致?让充实和空灵并存,让娴熟的艺术心智和审美心智并存,这也许是圆满之后的苛求。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