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潜心打造强军文学的精品力作(焦凡洪)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1月30日09:12 来源:中国作家网 焦凡洪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军旅文艺工作者,应该主要围绕强军目标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他在古田全军政工会上又强调,加强军事文化建设,打造强军文化,培养官兵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这在新起点上为军队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对军队文艺工作者寄予了厚望。我感到,作为军事文化重要支撑且有着光荣传统的军事文学,在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在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中认清自己的本质属性,发扬优良传统,沐浴时代新风,抒发战斗个性,彰显英雄品相,潜心打造姓军为兵的精品力作,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精神动力,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

  文艺工作的正本清源更加唤起我们对红色经典的温暖记忆。新中国的军事文学曾以革命战争生活的丰厚和对其有着生命体验的作家们呕心沥血的培育而根深叶茂。她以崇高理想的张扬、英雄精神的澎湃、战斗品格的充盈而在文坛独树一帜,成为引领社会思想文化时尚的标识,凝聚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读者。改革开放为军事文学的传统血脉注入了时代因子,使其更注重从人文的视角表现战争,描写战争中的人性,以更加冷静的理念解析和平时期的军营,表达人的心理吁求和情感欲望,从而使文学形象更加丰满多彩,文本品相也更加灵动多姿,受到读者喜爱,成为新时期文学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近些年来,虽然军事文学也不乏可圈可点的作品,但总体表现出一种式微倾向,读者的淡漠和疏远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固然与文学所处的大气候有关,检视军事文学本身,对创作方向的迷失、责任担当的缺失,以及对战争生活的远离、军事实践的脱离,题材的雷同化、人物的概念化、内容的空洞化等,更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一些战争文学作品随意混淆战争的性质,无端错位战争的主体,以个人臆想编造故事,战场似乎成了八卦的仙境,国家和民族利益被侠肝义胆所遮蔽,军人的理想追求和英雄精神让儿女情长所消解,战斗品质已荡然无存;一些现实题材军事文学作品,没有切入军队的主流生活,用大量充塞的军营边缘化、概念化的生活代替了严肃而又丰富的军事斗争准备实践,充斥着迷彩的耍酷卖萌,了无阳刚之气。军旅作家对其阵地的失守、责任的逃避,必然是作品思想和艺术内涵的“贫血”和“缺钙”, 因而引起读者对军事文学固有价值的质疑,他们的漠视和疏离便是理所当然的了。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如春风化雨,给文艺的百花园以思想精神的润泽和洗礼,也为军事文学的培根固元、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与活力。军旅作家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走在前列的标准要求振奋精神,凝魂聚气,在战争和军事斗争准备的生活土壤里深植根脉,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吸纳时代元素,以“凤凰涅槃”的勇气和毅力,重塑军事文学的精神,努力创作反映中国梦强军梦主题、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官兵审美追求、展现“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形象,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有机统一的精品力作,推进军事文学的发展繁荣。

  军事文学的生命意义在于高蹈理想的火炬,崇尚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这是军旅作家应该永远守望和攀登的制高点,也是官兵的呼唤和人民的期许。当硝烟逐渐远去,红色经典的理性光芒已经光耀四射、人物形象的画廊业已琳琅满目的景况下,当代军事文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超越无疑是一个严峻的命题。那种轻浮的口号和沉重的说教早已被时代淘汰,模仿、“克隆”、甚至戏说的“捷径”也正在被社会“屏蔽”。只有在继承中创新突破才是军事文学发展的题中之义。我们的军旅作家必须沉下心来,用科学的理论探寻真理的光照,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精华,以前辈作家那种用生命体验生活的精神,回望和开掘历史的战争土壤,体察和感悟现实的军事实践,从中获取独具真美质地的创作资源,拓展军事文学思想和艺术的美学空间。长期的中国革命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军民改变国家命运的伟大斗争,书写了人类战争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这是生成新中国军事文学的沃土,也是涵养其独立品格的源泉。它所蕴涵的光辉思想、伟大业绩、不朽精神是恒久值得军旅作家去发现、去认知、去表现的。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作家去写战争,虽有时空隔膜的局限,却也有历史积淀的优长,关键是以严肃的态度、科学的思维、宽广的胸襟,孜孜以求地去了解战争,判读生活,这就需要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战争观、价值观对革命战争历史实践进行符合逻辑的解析,不应停留在战争的表层上,而是要透过肌理探寻本质,进行独特的精神发现;也不应局限在前辈作家已经成功创造的艺术形态上,而是要进行新的创造、新的超越,使其别开洞天,从而对蕴藏于内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等思想精神进行经典表达,在理想的王国里升腾时代的梦焰。当代中国军人肩负着强军兴军的重任,既有为打赢未来战争所从事的军事斗争准备实践,又有为保卫国家安全和保护人民利益而进行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和平的军营生活同样充满着理想精神和战斗品质。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张扬英雄主义精神无疑仍然是军事文学的主旨和主调。这是赓续军事文学战斗品相的血脉,也是军事文学生生不息、蓬勃发展的动因。

  应该看到,反映战争准备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现实军事文学相对战争文学而言,本身就少了那种独具刀光剑影魅力的神秘面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读者的心理期待及阅读渴望。要其吸引读者、赢得受众,必须思想更加精深、技艺更加精湛、文本更加精美,呈现有别于战争文学的亮丽风景。这就需要广大军旅作家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非凡的创作心智去迎接挑战,使其创作的文学形象更富有时代气息、军事特色和战斗神韵,焕发出绿色生命的华彩。不可否认,处于战争准备中的军人与战争中的军人其生存和生活状态是有根本差异的,虽然他们在执行国家和军队赋予的军事斗争准备任务和非战争行动的急难险重任务中也有流血牺牲,但主要面对的是和平环境的考验。这种生活的差异性既为军事文学本体属性的展示带来了难度,也为军事文学深邃内涵的创新提供了空间。要看到和平时期的军营生活也是波澜壮阔的,特别是在践行强军目标的征程上,军人把自身置于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氛围之下,在模拟的战场上为企及打赢目标而进行着不懈探索和艰难进击,这种无以终极的临战姿态,随时都经受着各种利益的诱惑及歌舞升平环境的磨砺,因此他们的思想情感、心理意志、道德情操、行为规范更趋纷纭复杂,人的精神质地闪现着时代的光泽。这就要求我们的军旅作家切实破除思想内容空泛、艺术形象雷同等创作积弊,站在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前沿,把握兴军强军的时代脉冲,深入到训练场、演习场的一线,与官兵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从而以宏阔的境界、炽热的情感、多彩的笔触,探求当代军人理想追求的渊源,展现当代军人丰富的精神世界,在深刻把握现实军营生活本质中营建艺术的家园,使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多彩个性得到充分张扬,提升军事文学形象的光度和美度。

  军事文学的无限风光还在于作品所表现的矛盾的激烈交织和剧烈喷发。战争文学正是在书写国家、民族、阶级的抗争和人的物质生命的极端较量中释放其惊心动魄魅力的。对于反映现实军事生活的文学作品,敢不敢触及矛盾、如何揭示矛盾,一直是困扰军旅作家的难题,也关乎着军事文学的品相。当然,对于那种别有用心的妖魔化军队的倾向,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但是作为军事文学作品对于现实生活矛盾的任何逃避和迂回都是不可取的。那种轻歌曼舞式对生活的粉饰或杯水风波式对矛盾的浅层次诠释,既不符合生活的真实,也是对军事文学艺术的极大伤害。事实上,在现代战争高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现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念越来越趋向多元的背景下,当代军人所面临的挑战和经受的压力是前所未有的,和平的军营也充满着复杂尖锐的矛盾,特别是当前我军为实现强军目标而进行改革的伟大实践,更使军事生活如大冰河开裂般汹涌澎湃,她对于陈旧战争理论、僵化军事观念的淘汰;对于不适应现代战争要求的指挥体制和编制机制的调整;对于落后训练方式和武器装备的更新;对于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摒弃;以及对于腐败分子的从严惩处等等,都给当代军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灵震撼和精神淘洗,他们在军队的深化改革中有兴奋也有阵痛。军人践行强军目标的过程也正是在矛盾和困难中砥砺前行的过程。对此,我们的军旅作家要勇敢地去证实,正确地去反映,通过触及和剖析军营深层次的矛盾,表现军人复杂的心理路程和成长历程,凸显当代军人的战斗形象,呈现部队崭新的精神风貌,激发作品思想和艺术的内在驱动力。

  浓厚的兵味、战味也是军事文学的突出表征,这是区别于其他文学类别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其弥散硝烟、充溢阳刚之气的功用所在。试想,没了兵味、战味甚至异化了的精神“军粮”还怎能满足官兵的文化需求。当然兵味、战味绝不是简单的裹一张“伪装网”的打打杀杀,它是表现军人思想情感、语言行为和军营形态的一种艺术的弥漫,是体现官兵审美追求的一种自然外化。我们的军旅作家一定要懂兵心,有兵情,为兵立言,为兵抒怀,以兵神兵韵讲好战斗故事,塑造硬汉形象,在强劲的艺术律动中尽显顶天立地之志、金戈铁马之势、虎啸剑鸣之声、铁血豪情之美,彰表军事文学的特色。

  文学精品的创造,是作者经过艰难困苦的智能探索而获得的独特精神发现,是心血养育的精灵的放飞。任何浮躁的心态、趋利的取向和“快餐”式的生产都是与此相悖的。要打造强军文学的精品力作,军旅作家首先要自强。这就需要我们的军旅作家,通过学习和实践增强理论修养、知识学养、军事素养、生活营养和艺术修养,从而以崇高的理想追求和深厚的创作功力,潜心创作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的,为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使蔚为大观的军事文学与伟大的强军实践同频共振,创造军事文学的新辉煌。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