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儿童绘本期待更多“国产”精品(王成功)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1月27日10:44 来源:中国艺术报 王成功

  丰富的色彩、简短的故事、充满想象力的情节、精美的印刷……儿童绘本如今日益成为家长、作者、出版商关注的对象,成为不少家庭首选的亲子读物。然而近日新华社报道称,在我国的绘本市场中,无论是数量还是读者的购买倾向,国外引进的“洋绘本”都占据主流。笔者也在国内某知名图书网输入关键词“儿童绘本” ,一下子搜索出几千种图书,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我国儿童绘本的读者需求量高、市场潜力巨大,无疑为儿童绘本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同是这家网站,销售量排在前十的儿童绘本均为“洋绘本” ,则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前文所述的报道。这不禁让人发问:“洋绘本”何以如此吃香?我们的“国产”绘本与之相比,差距到底在哪里?

  诚然,外国的儿童绘本读物故事新颖、独特,印刷品质好,不但孩子爱看,就连不少成人也是其忠实读者。但无论是教育、生活环境,还是文化氛围,外国绘本都与中国孩子有距离,家长在向孩子讲述这些绘本时也会存在因文化差异而偏颇理解内容的情况。时下,儿童绘本是不少儿童接触到的第一本读物,也很有可能成为对其人生道路影响最大的读物之一。因此,推出我们自己又好又多的“国产”绘本,刻不容缓,且意义重大。但目前“国产”儿童绘本的短板也显而易见,就是将绘本读物局限在孩子具体的生活内容上,例如教孩子饭前要洗手、过马路要看红绿灯等生活常识,忽略了绘本带给孩子们的重要阅读体验和绘本的故事性、形象性。究其原因,恰如有关专家所分析的那样,一是大部分插画作者在创作时的大部分修改意见都是通过编辑来进行协调的,整个创作过程中几乎没有与作家有过直接的沟通;二是儿童绘本的功能性太强,“国产”绘本通常都是为了讲道理而讲道理,或是根据动画片改编,或把一些传统故事重新再画一遍,与儿童所需要的绘本读物之间有差距。

  笔者以为,要打破“国产”绘本这个尴尬的局面,至少需要在两方面作出努力:

  一方面,文字作者能最深刻地理解自己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图,文字作者若是自己拿起画笔去画出自己大脑中的图像,结果肯定事半功倍。图画作者填写绘本中的文字也是如此。如英国画家安东尼·布朗的作品《我爸爸》 ,简单的画面里充满孩子对父亲的崇拜;中国作者郭景的《独生小孩》的插图都是烟雾朦胧、看上去有些神秘的铅笔画,美丽的图画背后涌动着中国孩子童年孤独的暗流,前不久还入选了《纽约时报》 2015最佳儿童绘本。二者均是兼任图文作者。但现实是,许多优秀儿童绘本作品分别由图、文两位作者创作而成,毕竟“术业有专攻” ,并不是所有画家都会讲故事,也不是所有作家都会画画。因此,文字作者与图画作者必须要建立充分的沟通,并达成高度的共识,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一部好的作品。例如1936年在美国出版的《爱花的牛》 (曼罗·里夫/文、罗伯特·劳森/图) ,文字作者与图画作者的密切配合将绘本中的反战题材表述得惟妙惟肖,让儿童易于接受,也使其成为儿童绘本史上的一部经典作品。

  另一方面,儿童的早期阅读主要是通过形象的图画配上简单的文字,甚至仅仅依靠图画,寻找认识世界的通道,创作出优秀儿童绘本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关注他们心灵与智力发展的状况,明白他们幼小心灵里蕴藏着巨大的想象力空间。为此,儿童绘本作者应多多观察体会儿童的生活,思索儿童需要在怎样的世界里获得对世界的认知。停留在常识教育层面,不从故事入手,创作出来的绘本作品是枯燥无味的,也极大地影响孩子的阅读兴趣。在儿童的世界里寻找他们童心所通之处,创作出具有形象故事的作品,满足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为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向想象王国的大门,才是绘本作者的创作之本。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