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一篇让人想吟诵的长文(韩石山)

——读何士光《日子是一种了却》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1月25日10:56 来源:中国艺术报 韩石山

  好的文章,会让人起吟诵之念,论者多如是说。轮到举例子,常是古代的名文,总让人有论证不周之嫌。盖因古代的名文,原本就是世世代代吟诵下来的,到了我们这一代,自然也不会例外。时人的文章,让人起吟诵之念,甚至能背诵下来的,才是实在的判定。想是这样想,实际从未遇到。

  然而,不久前听到的一则故事,却给了我一个意外的验证。这个故事是《人民文学》编辑杨海蒂告诉我的。她说不久前去神农架开笔会,遇到原重庆作家协会主席黄济人,说起何士光先生的新作《日子是一种了却》时,黄济人说了一件上世纪80年代的文坛旧事。其时黄刚刚主持工作,经费上甚是困窘,一次跟重庆下属某县县委书记说起何士光的获奖小说《乡场上》 。此公言道,黄若能把何先生请来,就给文联赞助50万元。黄办到了,他把何士光请来了。接待会上,在悠扬的二胡伴奏下,这位县委书记一字不错地背诵了《乡场上》全文,座下何某人感动得泪流满面,座下黄某人则窃喜不已——50万元进账了。

  说来惭愧,何先生的这篇新作——《日子是一种了却》 (载《人民文学》 2015年第10期) ,我是前不久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的。读的过程中,不期然竟起了一种想要吟诵的念头,不期然便想起了杨海蒂给我说过的那个故事。

  故事的意味深长,是不用说的。一个儒雅的大学毕业生,中学教师,以近似招赘的方式,住进妻子家里,偏就遇上了一个能干也能说、刚强又自负的丈母娘,且是个中年丧夫的寡妇。明明他有工资,不失为家庭经济的支柱,老人家看中的却是“哪样是真的?要谷黄米熟才是真的” 。直到最后,因了这个作家女婿,一家人搬到省会城市居住,岳母仍是难以习惯,吵着闹着,要回乡下去。早已相安的女婿,不得不再次将岳母送回农村,以度残暮,以享天年。

  哲理的深邃绵长,也是不用说的。日子是一种了却,这命题本身就发人深省。面对这样的岳母,这位好脾气的作家,只能是忍气吞声,尽心侍奉,纵有小的不快,大体说来,也还相安无事。日子一天一天地过着,看似望不到头,实际是一天一天地退去,最终是一个了却。按佛家的说法,是了因果,也是修菩提。然而,对我这样刻薄的论者来说,这一切都是实相,也是孽障,透过这实相、这孽障,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美的境界。这境界,固然要靠我们的慧根来体味,对于作家来说,则是要通过他的文字来达成。只有文字达成了的,我们才能体味到;若文字未达成,你说你悟到了,不也是一种欺妄?

  何士光的文字,尽善了他做人的美德,也尽善了他为文的美意。那样的平淡,又那样的隽永、那样的疏淡,又那样的粘连,有时你感到气息微弱,低沉到要止了呼吸,有时你又感到情绪激昂,有一种力在心底翻腾。细密处,让你低回流连;旷达处,让你想跣足狂奔。不管怎样的感受,见诸字形的,只是一种精致,精致的字词、精致的句式,通其气息的则是一种浅浅的吟、低低的吟唱,悠悠地荡气回肠。

  正是这样的气息,才让我这样的读者有一种不可遏止的要吟诵的欲望。该举例了,零散的句子,固然精彩,却难以见到气息的流畅,还是挑一处实相的叙述吧。是在开头,说到岳母的住处:

  那时候岳母的家,就在小街后面的一片瓦檐底下。那房舍还是民国时代一位姓杨的区长修建的,还没有修建好,也还没有来得及住进去,那些旧时的堂前燕就散入寻常百姓家了。岳母便住着其中的一间,房舍有陈旧的楼廊,有残留的石阶,还有一处零落着青石板的土院。土院的前面便是一坝水田,水田的对面有一道坡土,那里有岳母家的自留地。更远的地方就是扁担山了,在灰白的雾岚之中,时不时地现出大山青黛的山脊。

  就是那些带着分析性的文字,也是一样的从容而精致——

  你知道理论家们固然也说过,从种下一粒种子开始,到秋天收获了粮食,再到把粮食做成食品,这整个过程,都是由庄稼人独立闭合地完成的,这就是自给自足了,这容易让庄稼人产生出来一种固执的自信。但即便如此,这个家也不是由岳母来养活的,岳母这样说乃至都让人诧异。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劳动来支持着这个家,岳母怎么就看不见呢?于是你就看到,作为一家之主,岳母便只会这样想,不会不这样想,想象重复一百遍就会成为真相,如同谎言重复一百遍就会成为真理,如其不然,一家之主就不成其为一家之主了。尤其岳母一生多有不幸,也渐渐地老了,也就只能生活在这样的描绘之中,并用这样的描绘来支撑着自己了。

  反复品味,我终于明白,一个县委书记,为什么能在公务繁巨中一遍又一遍地吟诵何先生的一篇不算短的小说,达到背诵的地步。也终于明白,像我这样眼高手低的论者,读何先生的这篇长文,何以也能起了想要吟诵的念头。抛开种种实相的遮掩,我得说,因了这是一种可以让人静下心来的文字。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