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都市小说跟不上现实的精彩(李治邦)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1月18日09:50 来源:中国文化报  李治邦

  我阅读小说的范围比较广,比如每期的《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等,大量的阅读后有了一定的信息积累,起码略知了当前全国都市题材小说创作的基本现状,或者说大体走向。记得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期,都市小说的创作风格还是多样的,写实的、后现代的、现代的,方方面面都有很多。那时,小说题材五花八门,写作样式丰富多彩。包括张承志的《黑骏马》、王蒙的《蝴蝶》、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以及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刘星的《无主题变奏》等,还有辽宁作家马原的先锋派作品、王朔的痞子情结等,包括天津赵玫的一些小说都是比较现代的,用观点支撑故事,主题模糊,线索多条,预示的东西很多。各种风格同时存在于中国文坛,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实事求是地说,当时有一部分写故事或写实的作家位置相对比较靠后。

  而纵观这十年来,都市小说发展到以故事为主、写实风格几乎成了统一行动。小说的写作风格和走向趋同,现代含义的东西越来越少,故事性和写实风格的作品几乎占了小说的主体。如今一批作家都在转行,都在向写实写故事上走。这个局面是怎样造成的?最大一个牵制点是市场,是这个市场杠杆起了关键的作用。出刊物也好,出书也好,你卖不到价钱就不行,读者已经不管你的名声,衡量的标准是你的小说是否好看。市场这一剪刀剪完之后,从书商到期刊的编辑们,在选择稿件和要求作家写作的方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就是要求往写实上发展,那么写实作家就一下子开始走俏。因为作品在市场上好卖,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的就比较多,有的作家创作小说时已经打算改编成电视剧,发表后,稍微变化一下就成了剧本。

  前不久,我曾经去英国伦敦西斯敏中文图书馆讲课,席间和当地的华人文学朋友聊天,他们谈到现在国内的都市小说题材重复,手法相同,故事不新鲜,人物不迷人。在“东丽杯”全国群众文学评奖会上,文友红孩也说,即便是获奖的小说也有题材相撞、故事差不多的现象。怎么就造成了这种尴尬局面呢?怎么写着写着就都朝一条路上走呢?读者看完小说,觉得在什么地方看过,或者看完了以后说,还不如我看到的生活精彩。过去说,写小说一定要有生活,现在则是一定要有精彩的生活,比读者看到的生活更震撼。我是写小说的,知道做到震撼很难,做到比读者看到的生活精彩也不易。其实写都市小说表面载体是在讲故事,实际上故事只不过是载体和平台,在故事里面它的包含量很大,提供的多元化信息量也很充足。一些新思维、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社会导向、新的观点都要包含在里面,只是作家把观点和旨意全都糅在了故事层面上。我听见一个文友说:作家在写都市小说上比什么?比你有没有一种启发人、启发社会的观点。你没有观点,你就没有文学的社会影响力。我看了湖北作家方方写的《万箭穿心》以后,就有那种震撼感。因为,她所精心描述的人物是我没有见过的,那种撕心裂肺的故事在浸透着我的神经末梢。我曾经写了一部中篇小说《纯洁》,后来被多种文学选刊入选。故事讲的是一个成功男人被官场对手算计,失去了婚姻,失去了官职,但却获得了爱情。这里的爱情是纯洁美好的,而预示着别的都是交易。后来有的读者问我,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我说没有,就是想象的。那位读者说,我们不需要作家有没有过经历,是要求作家有没有过灵魂之间的对话,那就是给读者一种对未来的希冀。都市小说一定是虚构的,但虚构一定是有生活的。

  现在乡村小说越来越少了,因为农村人陆陆续续走进了都市。于是都市小说成了小说题材的一个主体,全国这么多大大小小的城市,可都市小说写起来好像都在一个城市。没有南北,也没有区别。就跟我们看到的城市建筑一样,好像都这样,似乎都这样才是都市。都市小说要让读者产生一种城市画面,呈现一幅独特的景观。我们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作家写的上海、写的杭州、写的广州,都是别有风味,摇曳风姿。在我看来,现在都市小说的发展应该成为引领中国文化的先头军,应该成为产生精品的孵化器,应该成为多姿多彩的图画,应该成为思索社会、发展社会的代言人,而不应该只在一条路上徘徊。蒋子龙说过,一个作家关键要有想象力。小说创作就是这样,它可以不受任何拘束,可以浮想联翩,那么读者才有了跟你享受的可能,才有了一种欢娱感。想象力不是走怪诞的路,是对生活的再理解,是对本来就很复杂神奇的生活再现。

  我的小说都是写发生在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天津的故事。我太熟悉也太热爱天津城、天津人了。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民风,比如成都人悠闲平和,上海人精明励志,北京人当然是大事小事匹夫有责。天津人的性格生成与海河码头文化的滋润有关,天津建“卫”六百多年,桅杆如织的海河码头,迎来送往的客人,铸就了容纳南北的人文胸怀。一个简单的问路指路,就能看出天津人的热情直爽。我的单位过去曾坐落在睦南道,“五大道”经常让外地人摸不到头脑。一次有位广州的朋友到单位找我,一见面就激动地说,你们天津人太热情了,问了一次路,人家竟带着我走了半个小时一直到你们楼下。后来我到广州去找他,也是问路,可人家都不让我靠近,挥挥手就走了。我问广州朋友,他不好意思地回答,主要是我们警惕性太高了。我去过不少城市,问路时得到的回答都很简单,有人甚至不出声,用手指了指就算完事。去年去常熟,寻找翁同龢故居,那是国家重点文物单位。我都走到街口了还是找不到,问路时,有两个人给我指了相反的方向,我走出去发现不对,只好再回来找。我在外地还看到过有人挂出“指路十元”的牌子,这会让天津人很不屑的,天津人把帮助别人当成享受。其实,天津人或者哪儿的人不关键,关键是如何把小说写得更加精彩,更加富有陌生化和新鲜感,更加有文化韵味,更加有着精粹的地域情怀。

  天津举办“东丽杯”全国群众文学评奖,也是出于此目的。我们寻找好的小说,好的都市小说,好的能攀上高原甚至登上高峰的作品。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