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席勒美学研究的厚重之作(王先霈)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1月09日09:17 来源:中国作家网 王先霈

  德国古典美学在世界美学史上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它也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首要来源,席勒是德国古典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国内对于德国古典美学的介绍和研究,偏重于黑格尔,还有歌德,而对于席勒的研究则相对较弱,与其贡献和地位不太相称。有鉴于此,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张玉能在蒋孔阳先生的指导之下,把席勒研究作为自己的学术主攻方向,并且在其后30多年持之以恒,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翻译出版了席勒的全部美学著述,写作出版了三部关于席勒美学思想评述的著作和数十篇相关论文,给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开设了相关课程,引导多位青年才俊参与到席勒研究的行列,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国内席勒美学研究的一员主将。最近,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席勒美学引论》,则是他本人席勒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是一部具有系统性、全面性的厚重之作。

  《席勒美学引论》全书凡50余万言,分七章,加上导言和结语共9个部分,前三章分别评述《论美书简》《审美教育书简》和《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这三部席勒的经典之作,第四五两章论述席勒的美学范畴体系,第六七两章论述席勒的戏剧美学思想和诗歌美学思想;导言提出并论证张玉能对席勒美学的总体定位和定性——他认为席勒美学体系是一个人性美学体系,这也是全书的理论出发点和归结,结语从五个方面论述席勒美学思想的原创性。该书论述了席勒的所有主要美学著作,论述了席勒美学的各个基本方面,鲜明地指出了席勒在美学史上提供的他的前人所没有的新颖创见,也点到席勒的历史局限和不足。该书是一部翔实的席勒美学读本,青年学子借此可以把握席勒美学的基本内涵,有志于席勒美学研究的学者可以借此了解国内席勒美学研究达到的水准,作为进一步深入开掘的参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第五章标题是“席勒的美学范畴体系”,而第四章则是“崇高论”。崇高也是一个美学范畴,为什么单独列为一章并且放在范畴体系之前来讨论呢?这是因为,张玉能认为,在席勒之前,欧洲美学家注意力集中在狭义的美,即优美,而且把优美和崇高对立起来。席勒接过康德审美人类学的转向,把优美和崇高的同步协调发展作为克服人性异化与分裂、达至人性完整的根基,这是对西方美学史的一个了不起的创新。这和作者对席勒美学的整体判断完全一致,始终是从人性美学这一角度展开论述。也正是从同一整体判断出发,在评述《审美教育书简》的时候,作者不能自已地流露了一股激情,赞扬席勒在人类文化史和美学史上创立了审美教育这一崭新的术语和概念,为人类的自由发展开启了新的方向和康庄大道,对我们今天思考艺术论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他的这一观点和理论激情,引起我的共鸣,我觉得,这也凸显了《席勒美学引论》这部专著不仅是自成一家的美学史的佳作,而且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当前,我们的目标是促进国家的富强、民主、和谐,加速现代化的进程,而社会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席勒不是一个把自己关闭在书斋中的学者,而是作为一个追求社会进步、追求人类全体的自由的思想家,他痛感在18世纪的欧洲,技术的进步、工业化的过程、分工的细化,造成并不断加剧人性的分裂,他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而构筑他的审美教育理论。席勒美学还具有更直接的社会意义。近3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文化各方面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但是,毋庸讳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国民人格建设面临一些严峻的挑战,富起来的人群不一定都获得精神的富有。举例而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大幅度的提升,大众闲暇时间增多了,而消闲活动中却存在不少庸俗、低俗现象,甚至在文学艺术中低俗倾向也有蔓延之势。此时,我们不妨温习席勒对于“休息”的独特的精彩的阐发。他指出,有两种不同的休息,一种是消极的无所事事的休息,一种是积极的精神自由活动的休息。前者是指从强制状态转到自然状态,精神安静,不受理性束缚;后一种“休息的理想则在于,经过能力单方面发展之后,我们个人作为自然的整体得到恢复”。“以各种方式表现我们的人性的无限可能性以及以同样的自由处理我们的力量的能力”。“美是精神和感觉谐和的结果;它是同时诉诸人的一切能力的,只有当人充分地和自由地运用他的一切能力,才能够正当地感受和评价美。”席勒区分感官的快感和自由的快感。感官的印象只有在“被艺术计划所安排、所增强或者有所节制,而计划又通过观念被我们所认识的时候,才能成为艺术”。那些以刺激接受者感官哗众取宠的作品,算不得是真正的文学艺术。我们的文学艺术,应该表现人性的无限可能性,促进感性和理性的和谐,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

  资本主义生产对艺术、诗歌的敌对性是马克思美学的一个重要论点,最先发现这一现象的并不是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中,谈到资本主义生产同艺术和诗歌相敌对的那句话前面,马克思提到了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组成部分同一定社会形态下自由的精神生产,把两者并提显然是加以区分,马克思是受到德国古典美学家的影响。在康德的美学体系中,“自由”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他所讲的“自由”,就是指摆脱了利害的计较和欲念的支配。席勒受到康德的影响,他在美学论著中从不同方面一再谈到“自由”。他认为,处在自由状态下的人的艺术活动,最能使人成为一个全面的完整的人。马克思借用这个术语,从上下文以及其他地方的论述看来,他的意思是指摆脱了统治阶级狭隘的支配,摆脱了资本家对利润追求的欲念的控制,也摆脱了直接的物质需求的控制,而完全发自内心,成为“天性的能动表现”。可见,马克思是继承和改造了席勒美学。

  张玉能认为,席勒创建的概念明确、层次分明、主客体相互对应和辩证转化的美学范畴体系,是一份极其珍贵的美学遗产,而今天的学者在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指导下则力图在席勒的启迪下,构想新实践美学的范畴体系。几十年来,张玉能正是朝此方向努力,《席勒美学引论》就是这一努力的最新成果。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