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幼儿读物阅读相关问题的调查研究(赵淑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1月06日09:42 来源:中华读书报 赵淑华

  提倡“文学生活”研究,就是提倡文学研究关注“民生”——普通民众生活中的文学消费情况。为此,山东大学文学院联手校内外专家,于2012年成立了“当代中国文学生活研究中心”,并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前社会“文学生活”调查研究》(课题批准号128ZD169),温儒敏教授担任首席专家。这里发布的是该项目研究成果的一部分。

  幼儿读物和成人读物、少年读物相比,拥有自己非常显明的特点。首先,幼儿读物的创作者、编著者是成人,而接受者是幼儿,两者年龄差距较大,处于错位的状态。其次,由于幼儿不具备购书的财力与能力,所以它的选择者与消费者是家长,虽然幼儿对读物有自己的判断力与喜好,但是没法理性表达出来,家长一般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购书。再者,幼儿读物的功能非常丰富,启蒙、认知、学习、娱乐、益智、审美、教育等各种功能的地位不相上下。由于幼儿读物的这种特殊性与功能的丰富性,在幼儿读物的购买与实际阅读生活中,产生了一些问题与复杂性。我们通过发放家长问卷、访谈、实地观察等方法对幼儿读物阅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我们共发放1200份问卷,回收1190份,有效问卷1183份。发放地域主要集中在山东省,涉及济南、济宁、潍坊、青岛、淄博等城市,分别占27.5%、19.9%、13.9%、21.9%、11.2%。问卷调查对象的职业遍布自由职业、工人、教师、公司职员、个体、企业干部等多个行业领域,其中自由职业与个体、工人、公司职员、教师与“其他”(主要指农民、乡镇待业者及无固定职业者等)占的比重相对较高,分别为33%、16.3%、15.4%、15%、12.4%。其他职业比重较小,都不到3%。同时,调查对象的学历涉及到初中、高中、大专、本科与研究生等各层次,比重分别为18.8%、31.4%、22%、21.8%、6%。

  除了问卷调查外,我们对幼儿家长、幼儿教师、幼儿读物编辑、绘本馆负责人等相关幼儿阅读人员进行了各种访谈。通过调查与分析,我们对幼儿读书的必要性;幼儿读书的数量、种类与独特阅读心理机制;幼儿读书中家长的困惑等问题有了一定的认知与理解。

  在幼儿家长访谈中,被访谈的家长大多都认为幼儿有必要读书,并有意识地为幼儿购买读物。但是有些家长对幼儿读书提出了一些忧虑,忧虑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孩子都不认字,他怎么读呢?”、“孩子太小了,读什么书?有时间给他讲个故事就行了。”另一方面的忧虑是家长认为:“孩子读多了书,伤眼,影响健康。”第一个忧虑主要是学历较低、文化水平较浅的家长提出的,他们对幼儿读书的亲子共读与特殊的读图方式没有任何了解。而第二个忧虑正是当今幼儿的一个现实,幼儿近视越来越多,但是这并不能归咎于读书。

  幼儿读多少书?读什么书?调查中发现,总体上54.4%的家长每月为幼儿平均购书数量在3本以下。在教师职业群体与本科、研究生学历群体中,“3-5本”占40%多,而“5-10本”“10本以上”无论在哪个群体,所占比例都极其微小。幼儿对读物的需要,其实不在于量,而主要在于品质。很多家长提到,幼儿一旦喜欢上一本书,他会要求家长反复讲,家长讲错、念错的地方甚至一些细微的差别,幼儿都会一一纠正过来,而幼儿自己也会反复阅读这本书。幼儿对喜欢的事物具有反复性,喜欢的一个动作、一句话会反复去做、去说,读书也是如此,只要喜欢的读物,幼儿会非常投入地阅读,而这个阅读过程会很慢,百看不厌。

  幼儿究竟读什么样的读物?问卷调查中,给出的七个购买选项中,“故事类”、教育类”、“图画书(绘本)”占据前三位。依据大多数家长对幼儿读物的功能认知,通过“故事”与“教育读物”完成事物认知、习惯培养、品格养成、智力开发等各种具体的目标也在情理之中,而第三位的图画书(绘本)则是近几年幼儿读物市场中逐渐风生水起,并越来越占据幼儿读物主体的类型。单独从职业群体考察,在公司职员、教师这两个群体中,图画书(绘本)都是除了故事类的第二选择。从学历群体而言,在本科与研究生这两个学历群体中,图画书(绘本)也是除了故事类的第二选择。同时,根据当当网的童书销售排行榜,位居前列的幼儿读物主要是各种图画书(绘本),比如“神奇校车图画书版”“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丁丁历险记”“可爱的鼠小弟”“猜猜我有多爱你”等等,图画书(绘本)越来越得到家长与幼儿的认可。

  幼儿读书拥有自己独特的阅读心理机制,他们的读书,并不是读文字,而是读图。幼儿有着很强的读图能力,这个年龄段显在的具象思维与万物有灵的潜在心理结构决定了他们能很敏锐地辨识图像所蕴含的信息、故事与蕴味,并且对自己喜欢的故事有着超乎成人想象的投入感与代入感。那些经典的绘本非常受幼儿欢迎,百读不厌,秘密也就在这里,它们契合了幼儿的心理机制,具有“纸上的游戏”特性。这些绘本中的主人公都是一些平常之物,尤其是常见的动物居多,如“好饿的毛毛虫”“逃家小兔”“母鸡萝丝”“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等等,它们的故事不是成人世界知识、道理的图像演绎,而是以这些平常动物、微弱生命为主角,来讲它们或者追逐或者历险或者变幻的故事,儿童很容易代入这些角色,从而投入故事中,满足自我,释放幼儿内在的游戏性。

  幼儿读物的选择者与消费者是家长,可是主体接受者却是幼儿,这种错位会使家长在为幼儿选书时产生一些困惑与无奈。在我们的调查中,这种困惑与无奈可以归结为两点。

  首先,家长不知道为幼儿选什么书。这种“不知道”表现在主客观两方面,从客观上讲,家长认为幼儿读物市场“种类太多太杂”、“有很多雷同书籍”,造成家长无从甄选。从主观上讲,很多家长不太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与精神特质,“不知道哪方面的书适合孩子”“不知道什么年龄选什么书”,在买书上无法“投其所好”。

  从客观上讲,家长不知道为幼儿选什么书源于中国的童书市场处于初创期,过于混乱。儿童图书市场近几年开始蓬勃发展起来,据统计,全国581家出版社,有523家出版少儿图书。非童书出版社也纷纷挤进这个新兴的市场,幼儿图书在生产数量上每年都成倍地增加。但是,这个初创期的市场仍然处在一个原始扩张阶段,混乱膨胀,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初创期的混乱、唯利是图使得家长无论在书店、还是超市的幼儿图书卖场,面对杂陈的各种幼儿读物,不知如何选择。

  其次,家长对幼儿读书的困惑在于当下的幼儿“读不进书”,某种程度上缺乏阅读饥渴度。当代的幼儿处于一个信息畅通无阻、电子图片随时可以呈现在眼前的电子媒介时代,这样的时代语境必然会对幼儿的阅读产生影响。当家长被问及“孩子看书多还是看动画片多?”时,近一半的家长表示孩子看动画片的时间多,30%的家长表示孩子看书的时间居多,20%的家长表示两者所占的时间各一半、差不多。可以看到,动画片等电子媒介阅读在当代幼儿的精神生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与影响。

  电子媒介介入幼儿的视听世界,使得当代幼儿的阅读滋生了一个新的状况:幼儿对纸质的阅读没有那么饥渴,更容易被动画片所吸引。反观在没有进入电子媒介的童年时代,为了缓解精神上的饥渴,无论什么质量的图画、什么样的故事,儿童都会津津有味地吞下。而在当下,各种直观、动感的图像通过电视、电脑与手机随时出现在他们的面前,这种图像比起幼儿读物的图像,不需要经过语言的间接转换,不需要经过观察与思考,就能够直接进入脑海,就能够直观模仿。可是动画片等电子图像终究是精神食粮中的“速食”,“好吃”却没有营养,长期“吃”下去,会败坏了“味蕾”,影响幼儿精神的主动发育。

  当下电子图像的丰富存在使得当代幼儿缺乏阅读饥渴度,对读物非常挑剔,这使得纸质幼儿读物的创作与编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般性的读物很难吸引他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当代幼儿读物在故事的创作、图画的绘制上,必须能走进幼儿深在的精神世界,才会获得幼儿的“青睐”。同时,电子图像阅读在幼儿的阅读中应该占有什么样的位置,应该给予怎样的时间分配,这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