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天地有大美真善在人间——《凝固的光阴》后记(刘云平)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1月05日10:07 来源:吉林日报 刘云平

  《凝固的光阴》终于跟大家见面了。值此,关于书的情怀,再次激荡我记忆的闸门。

  读书,是孩提时代父母给我的挥之不去的烙痕。那还是在呀呀学语的时候,母亲教育我要好好读书。什么“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儒学教诲如雷贯耳。到上小学时,父亲又给我讲读书人的故事。什么孔子“发愤忘食”以至“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读书境界,什么董仲舒“三年不窥园”的读书精神,什么车胤把萤火虫装在沙袋里照着读书的嗜读故事,什么孙康在寒天里用雪光映着读书的佳话,什么因家贫点不起灯的人凿壁偷光的学习榜样等,让我憧憬在读书的梦幻之中。然而,文革的浩劫,让小学还未读完的我,与书无缘,关门校外。我的读书梦破了。求学成了不敢想的奢望。

  幸运的是1978年,中国开启的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巨轮。“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国策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我念书之梦在这个时代得以实现,靠自学考上了大学。那是一个难以忘怀的时代。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口号成为我们读书的方向和旗帜。记得老师讲人类迎来了知识爆炸时代,不发奋读书就会被历史抛弃。所以“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社会”的思想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念书的座右铭。痴迷“哥德巴赫猜想”的知识分子代表陈景润,靠自学成才的发明优选法的数学大师华罗庚,两弹员勋邓稼先,航天工程之父钱学森等知识学术界精英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和催人奋进的动力源泉。为了多读书,每天有四个小时夜晚在图书馆,为了读书,把每月17.6元的助学金拿出5元用于买书,甚至宁可每天少吃一顿饭,也要省钱买书看。现在回想起来,自己也非常感动。

  1985年我大学毕业。那个年代,中国迎来了千年一遇的大变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国百业待兴,我做为幸运儿被派遣到报社做新闻工作,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做新闻工作需要知识面,所以读书,买书,藏书,成为了我生活的必需,也成了我一种习惯。其间20多年我购书过万册,当然受益最大的是我。如伟大文学家高尔基说:“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小小的梯子,我向这上面爬着,从兽类到人类,走到更好的理想境地,到那种生活憧憬的路上来了。”真是这样,就是这种习惯与坚持,让我实现了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跨进了广告业,策划业,营销业及房地产业等门坎,进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己才智价值和人生梦想。

  至于出书,我从未曾想,也未敢想过。但是工作相关,这些年也记录些所见所闻。在年近花甲之际,我的挚友孙文龙兄,我的好友轩景山兄,我的同学边静轩弟,串联要求我把过去笔下的“零散碎银”整理成册,留给家人,留给朋友。特别是静轩弟,用了几个月时间,废寝忘食,与我的同事祁香草,李佰超,肖芳琴,陆艳,任燕等,打字,整理,编辑,校对,终于疏理成册。回眸一看,也别俱体会:读书是欣赏别人,写书是挖掘自己,读书是接受别人的沐浴,写作是一种自我净化,甚至是一种自我更新和灵魂再造。读书是享用别人的创造成果,写书是自己创造成果供他人享用。更重要的是写书能让逝去的光阴凝固下来,把社会碾过的轮痕记录下来,供自己,供他人,供后人回放共享。其实,宇宙间,共生的不外乎天地人,人世间,追求的就是真善美。如果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尊重自然,那是因为你顿悟了“天地有大美,真善在人间”这只有人类才能认识到的美好境界。诚然,在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信息经济时代。还能有几个人静下心来读本完整的书。写书人也知道,在这个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泛书时代。我们能把自己生活的浪花,人生的印记用文字的玑珠串连起来,其意义已远远超过结绳记事的意义,也是令人迷醉怡心的事情。

  尽管“凝固的光阴”已成册,但由于文字能力和语文功夫的局限,以及思考问题的逻辑章法严谨度不高,难免有不尽准确之处,敬请谅解。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