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发展山水文学的探索之旅(黄明山)

——郑艾林散文集《滇行散记》读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1月04日10:19 来源:新华网湖北频道 黄明山

  山水文学,是以描绘自然山水为主要内容的文学品种。在当前发展经济学长足发展之际,发展山水文学也份份倔起。郑艾林的散文集《滇行散记》,正是这一文学品种发展的典型,是极其富有探索精神的呈现。

  2012年10月,刚毕业的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博士郑艾林,从美丽的喻家山来到魂牵梦绕的七彩云南,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三年教学之余,他翻阅了几十本有关典籍,行程两万多公里,实地考察了全省一百多处古村落、名胜古迹、人文景观、自然景点,走访了无数干部、农民、知识分子,认识得到了升华。于是,一部洋洋洒洒20万字的散文集《滇行散记》(以下简称《散记》)诞生了。这部散文集共有46篇,图文并茂,思想深刻缜密,内容丰富翔实,表达朴实清新,为世人奉献了一份沉甸甸的精神食粮。

  一曲民族大团结的颂歌

  滇,云南之谓也。云南省总人口4700万,25个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边界线长4060公里,是我国重要的西南边陲。这里能否安定、团结,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长治久安,甚至对我国的大西南、南亚、东南亚的和平与安宁都将带来巨大的影响。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为我们呈现出一派人民团结、社会和谐、人际和睦的祥和景象。《散记》不仅描写了云南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而且纵观历史,洞察观实,深刻揭示出这种大好局面形成的深层原因:这就是云南的民族文化融合。郑艾林的书中多有描述:

  “楚国将军庄蹻入滇时,尊重其风俗,因循自然,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是汉族融入到少数民族中去。”(《春城漫步》)

  “清末民国著名艺人黄遐昌家……三层楼的房子中有古字画和雕刻上千件,儒家文化浓厚。财神爷、弥勒佛和文曲星处烧着香,体现出三教合一,文曲星像孙猴子一样无拘无束”“明朝迁移诺邓的还有江西、南京各姓人,儒家、道家文化与本地的白族文化和佛教相融通。”(《诺邓古村》)

  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强悍的政府和清明的政治起着决定性作用。《大理古城》中记叙了这样的史实:“汉武帝元封二年设叶榆县属益州郡,司马相如、司马迁都亲临大理一带,对汉文化的传播起了巨大作用,唐朝扶持蒙舍诏而统一六诏,唐使臣徐文虞到善阐时,南诏王隆舜请教的是春秋大义。”诸葛亮七擒七纵,不杀孟获,对少数民族施以怀柔政策,治理了一方,特别是在明朝,明太祖、成祖对云南少数民族均采取了怀柔政策,使得人心归顺,人民安居乐业。

  乡贤的引导与示范作用是民族文化融合的另一重要因素。如在《木府》一文中,描绘了各族人民载歌载舞亲如一家的欢乐景象。“四方街的夜晚,世界各地的人们围在一起尽情歌舞,各族人民空前自发地团结在一起,让人心中无比激动。”纳西族人与朝廷,与异族、本族如此团结,是因为“木土司对朝廷忠义不贰”,“从高高的铜制门槛进去,虎皮威严的王位椅是古羌民族的象征,王位后面木板上的‘励精图治’是儒家文化的体现。议事厅高高屋顶上龙在云端的图画是华夏民族悠久的图腾崇拜”。“万卷楼中陈列有中原地区各种典籍、百卷大藏经、六公土司诗集,还有众多名家书画及孔子牌位。”“纳西贵族历来聘请汉族文人做家庭教师。”木土司和夫人阿勒秋是纳西人的偶像。云南大量乡贤、地方官宦的表率作用对民族大团结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

  同时,云南的地理位置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各种文化在这里相互融合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云南少数民族崇尚自然,热情、正直、朴实、爱歌舞的性格及独特的民风民俗有一定的共性,这一共性是促进文化融合的重要内在因素。云南美丽的自然景色、人文景观孕育了云南人开放、包容的性格特征。云南的文化融合促进了民族团结,而民族大团结带来了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推动了区域发展。

  当前的中国安定团结、大局稳定、蒸蒸日上,但我们要居安思危,在安定中看到不安定的因素。现今的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题,但恐怖主义、军国主义的威胁,以及国际犯罪不容忽视,我们应该像云南各民族人民一样,加速文化融合,加强民族团结,增强和谐、安定、团结的内生动力。

  一组绿色发展的画卷

  在《散记》中,作者向读者展示出云南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步发展的先进理念,创造出可歌可泣的辉煌业绩,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个景点,是那样的美不胜收;这里的民风民俗,美味佳酿,是那样的让人魂牵梦绕,乡愁缠绵——

  “锁龙洞里燕子的叫声如潮、蔚蓝的湖水在太阳下闪耀着金光,苍山上的白云如厚厚的白雪覆盖。晚间,住在洱海边只听到涛声阵阵拍岸,月亮的柔辉在水中闪闪的一片,早晨看太阳从山上升起,红红的光芒在水里闪耀,让人觉得如诗如画如梦。”(《双廊》)

  “这里地势平坦,无边的菜花与天相连,一座座小山矗立在菜花丛中,花中的大道将游客的心引向天上人家。这里的菜花早已成熟,到现在更多的是翠绿中夹杂些金黄,更有色彩。螺丝田的油菜花是另一番风采,在山腰俯视山谷,山是一座座相连,每座山上一层层梯田环绕,菜花漫山遍野地开放,翠绿中有更多金黄。”(《秀美罗平》)

  《散记》不仅能让我们欣赏到美丽壮观的建设画面,还能让人领悟到发展的科学理念: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要坚持个性化的发展方向,努力传承特色文化,避免“一刀切”,防止“千城一面的倾向”。(《春城漫步》)。

  城市是一定时期文化的积淀,在城市建设中,要传承优秀文化,保存历史古迹,力戒大拆大建的错误做法。(《大理古城》)。

  发展经济要遵循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发扬优势,扬长避短,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来。在云南,应该把乡村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让这里成为世界旅游胜地。(《仙境丙中洛》)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使农民过着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享受同城里人一样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这就是农村城市化的要求。

  农业发展要走生态、高效之路,在云南,特别适宜建设融经济、生态、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立体经济。(《秀美罗平》)

  建立先进的制度,实行法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条件和保证。(《和顺古镇》)

  在旅游业的发展中,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保护环境,减少排放,坚持可持续健康发展。(《同乐傈僳村》)

  社会资本是建立在正式关系网络和文化等非正式制度基础上的信任与合作,是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长街宴》)

  农业合作社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组织形式,要建立规章制度,加强立法管理,实行公平分配。(《基诺山寨》)

  政府保持合理的边界,实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这是改善政府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感悟通海》)

  坚持教育的个性化,充分发展个人特长,充分挖掘个人潜能,是社会生机勃勃的前提和条件,社会建设、经济发展莫不如此。(《虎跳峡》)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经济与政治制度改革的动因,经济与政治制度的改革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历史前进,社会进步的原动力。(《观音峡》)

  分配制度的改革应该是体制外增加和体制内减少并行,激励机制从分配性努力到生产性努力的转变。(《石林》)

  资源优势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客观条件,但如果资源要素发生变化或者资源枯竭,产业转型是大势所趋和顺理成章的。(《黑井古镇》)

  以上这些发展的观点大多蕴含在文中,有些则是直抒胸臆,对自然景观艺术的再现与深刻哲思的高度融合增强了文章的理论与文化底蕴,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30年前,一位美国总统曾说:现在全球一年的气体排放总量比以往20万年排放的还大。

  世界著名历史学家,《全球通史》的作者斯诺夫里阿诺斯说:“这一代的学生,不仅要面对威胁人类生命的新危险,还要面对前所未有的威胁地球母亲的危险。”海洋地理学家雅克库斯托已发出警告:“人类在20世纪中对地球造成的伤害也许比在先前全部人类历史中造成的还要多。”同样,环境保护组织世界观察机构也于1989年下结论说:“到1999年,真正决定人类命运的时刻将要到来,随着世界进入21世纪,国际社会要么团结起来,共同扭转危机,要么陷入环境恶化和社会解体的恶性循环……现在地球上大约有4000万个不同的植物和动物物种,而在此前的不同时期曾经有50亿到4000亿个物种,也就是说只有1%的物种存活下来。”

  保护环境,减少排放,坚持绿色发展,是摆在中国和世界人民面前的生死攸关的大事。2014年,习近平在云南视察时,郑重地对身边的云南省负责人说:“洱海治理不好,我拿你们书记、省长是问。”使命感和紧迫感并存,云南将生态文明建设抓得更紧更实,层层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云南有一种现象,就是他们比别处多一种“长”,山有“山长”,海有“海长”,河有“河长”,并挂牌督办,收到了如《散记》中所描绘的仙境般的生态效果。目前,全省上下齐努力,誓把云南建设成“全国民族大团结的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通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谱写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一部发展山水文学的力著

  《散记》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紧扣“发展”主题,反映时代心声、人民心愿,是一部难得的发展山水文学的力著。

  这种将发展学,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发展、人类发展、民族发展等与文学紧密结合、融为一体的创新文体,堪称首创。

  这本书的作者与古代的山水、田园诗人有几个不同:一是所处的时代不同;二是作者的经历、心境不同;三是作品的思想感情不同,笔调也大为迥异。

  《散记》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还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首先,“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在《散记》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46篇散文无一不体现出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坚持和平发展、和谐发展、绿色低碳发展、传承发展、特色发展、个性化发展、高效发展、可持续发展等。

  其次,在表现手法上也特色明显。全书以写实为主,运用白描手法,使用蒙太奇的镜头组合法,将一幅幅画面连缀起来,组成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山水画,让人们尽情享受这自然山水之美、人文景观之美、市井建筑之美,这些,在郑艾林的书中随处可见:

  “空阔的蓝天上白云如絮铺开,似雪的海洋。沿着青石板大道走向大观楼,两边凤尾竹青翠,柳枝轻拂,鸟儿歌唱。路上遍布的菊花五颜六色,蝴蝶翩翩地飞,两边湖中的荷叶黄绿参半。盆景内百花争艳,树干千姿百态,流水哗哗地响。”(《大观楼》)

  “从坡上走向湖边,一片矮小的乔木呈褐色,一株株样子倔强。绿草中野花遍布,有黄的、白的、紫的、蓝的,五颜六色让人眼睛明晃晃的。草地上的小小水塘,水底晃动着白云,白云间水草青青。水边青草厚厚的,有一片片的蒲公英、蓝蓝的薰衣草和黄的不知名的花。草地高低起伏,水洼中红花耀眼……”(《文海野花》)

  这一组一组的镜头连缀成的画面五光十色,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再次,《散记》中不少篇什有诗的激情、诗的意境、诗的节奏、诗的语言,有画的色彩、光照、立体感,把人带进了如诗如画的美妙境界。

  “热带植物园的大门,有李白咏萤火诗‘雨打灯难灭,风吹色更明。若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我也曾见过数不清的萤火虫,也曾将月夜误作白天,但这些在地球上永远地离去了。西双版纳的绿是人们心灵的一片绿洲,绿满山、绿满河、绿满村寨,绿上了天,怎能不绿透傣族及各族人民的心呢!”(《西双版纳》)

  “石林公园的大门内有长石板桥,清清的石林湖波光粼粼。湖边有一片石林矗立水中,有的如莲花一朵朵,有的如渔夫朴实又自在,有的如文人雅士陶醉于山水……而重瓣的红樱花,如撒尼人淳朴,浑厚,艳丽,盛开在路边,山坡,田野,房屋边,处处感觉到阿诗玛之魂。”(《石林》)

  作者的笔势随着景物的变化而变化,结构成一幅气势磅礴一泻千里的江流图:

  “长长的白水从窄窄的绝壁间奔腾而来,冲击江心的大石,层层瀑流发出巨吼,层层波涛激起千百座白白的山,无数的水花跳上半空,巨流在虎跳石下转向低低的河床奔流而去。”(《虎跳峡》)

  还有,作者对一些精典楹联的记叙和引用,对一些神奇故事的插叙和描绘,似串串珍珠撒满锦绣,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文化韵味和艺术感染力。

  同时,《散记》对云南人坚强的革命斗志,光荣的革命传统也进行了热情洋溢的歌颂,对云南少数民族人民崇尚自然,热爱生命,朴实、乐观、热情、好客,包容开放、美丽大方的性格和品质也进行了热忱的肯定和赞美。云南人的这些优良品质,大大地丰富和美化了人类的精神世界,时代呼唤这种精神。(黄明山)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