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忍辱含耻却又高贵坚韧——读余之言长篇小说《战争画廊》(汪守德)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0月30日09:31 来源:中国作家网 汪守德
  

  南京大屠杀无疑是令国人最为心痛滴血的题材,每当接触到反映这类题材的作品,都会有不可遏制的疼痛与悲愤在心中泛起。余之言的《战争画廊》(解 放军文艺出版社),又是一部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在阅读时将经历和承受怎样的煎熬是可想而知的。当我艰难地读完这部并不算很长,但却极为厚重的 小说之后,所产生的震撼与激愤几乎要将一颗心击得粉碎。这使我相信这是迄今为止我读过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最具冲击力和文学质量的佳作。我感到小说撕开的 是民族至今依然阵阵发痛的疮疤,在血污与沦丧的洗礼中,在痛楚与苦难的咀嚼中,不仅让人进一步看清日本侵略者的丑恶与罪行,更引领读者走进民族本应具有的 性格与精神的世界,去认识被泼满战争血污却又决绝抗争的伟大人格,其所实现的无疑是对这一题材的文学超越。

  小说令人印象颇为深刻的首先是其结构方式。作品用23幅出自作品人物之手的画作和照片作为章目,这不只是匠心独具地构成了小说的总体叙事框架; 而且随着每一幅作品的创作、拍摄与展开,情节、人物和生活便得到了日益凸显、深化和丰富,将读者带入小说所设置与营造的历史氛围之中。最先进入我们眼帘的 是一个诗意绝美的情境,即油画《玉娘哺》这一美轮美奂的审美与情感载体的呈现,这无疑是对女性、母亲和生命的那种美至极致的描写与赞美。而由人及画的《凌 波仙子》的诞生,似乎是在某种古典浪漫主义的气质与韵律中,显现出某种近乎完美、圣洁与纯粹的那一切,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与回味。年轻而执拗的女画家方 琼,对军人刘寒子及其战马形象特征与精神气韵的感受与捕捉,完成了带有爱情与战斗色彩、震动一时的《呼啸的生命》,在饱含抗击入侵的雄壮意蕴和前置式的描 写中,预示和铺垫了人物惨烈的命运轨迹。正是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是灭绝人性的大屠杀,让原本最为美好的这一切遭到了蹂躏、撕碎和毁灭。小说以浓墨重彩、 荡气回肠的描绘和叙事,表现男女主人公怎样走向淞沪会战血拼的战场,把一个冲锋陷阵、舍生忘死的铁血军人,一个同样热血贲张、无所畏惧的女画家形象,演绎 得感天动地、淋漓尽致。从刘寒子的不幸重伤,到方琼《举着恋人断臂冲锋的女人》的悲愤的自画像,小说以激越的情怀与老辣的笔触,给予为祖国而战的儿女以不 遗余力的赞颂。

  小说最重的笔墨,当然是描写破城之后方琼和玉娘母女的被凌辱,长期处于日寇占领之下那种极端的压抑与恐怖,以及母女俩几乎是孤立无援状态下的抗 争。遭受凌辱不仅是美的象征被毁灭,而且在疯狂暴虐的铁蹄下的苟延,在令人窒息、危机四伏的不对称的对峙中,更是对人性的摧残、践踏与扭曲,这从深度上揭 示出日本侵略军凶狠暴戾、人怒天谴的罪恶本质。方琼母女与战地记者大江秀川的交往,对始终心怀淫心的青木的戒备,无疑都是在刀锋上的游走,砧板上的闪躲。 小说正是由此将关注点引向日寇占领之下民族性格的真正深处,去进行极具人性和哲理的挖掘,作品也因此饱含了极为冷峻的现实力量和审视意味。作者赋予方琼这 个形象以双重的内含和意义,即她不仅以石破天惊、令敌胆寒的画作,形象地揭露侵略者的罪恶,从文明与审美的角度,反映出这个人物是一个高度精神性的人物, 意味着这个人物及其代表的民族,是永远不会被野蛮的侵略者所征服的;而且更是一个直接的行动者,以其母女所能具有的独特方式,通过化装杀死曾凌辱其母女的 三个日寇,实施悄无痕迹实则石破天惊的复仇。这不止使小说带有强烈的传奇色彩,同时也反映出方琼并非只是个坐而论道、手不缚鸡的画者,而是敢于付诸行动的 强者,有对仇敌绝不宽恕的复仇意志和坚定性格。在作者的笔下,这个女性形象如同圣女贞德一样的光辉夺目。

  长篇小说《战争画廊》的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其对各幅画作和照片的表现性、反思性与审美性特征的刻意凸显。画作《独臂疯子》《屠金陵》 《枕着恋人断臂入睡的女人》《红鲤》《马家山》《V·鸽》《痛女》《喊和平》等作品依次进入我们的视线,不仅是故事和内容的衔接,而且是主题和思想的深 化,使小说的描写越来越往深处突进时,其思想的深度和情感的强度也被推向极致,而这又是与主人公内心的情感走向相一致的。侵略者人性灭绝的丑恶暴行,施于 主人公的既是肉体的又是精神的摧残,对于内心极为敏感、又有着极高审美意识的女画家而言,激起了多么汹涌的复仇的狂涛巨浪是可想而知的。正是对这一特定人 物精神性格的精心塑造与充分揭示,反映出女主人公发生自灵魂深处的那种搏斗,使这一题材的文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烈度和深度。如方琼在那种险恶复杂的情势 下,与大江秀川的种种对话,所表现出乖张激烈的行为,正表明野蛮入侵对其的扭曲,及其所表现出的几乎是绝不妥协的抗拒。其行为越乖张,越能反映侵略者的野 蛮暴行对于一个民族心灵与情感的戕害有多沉重,也越能反映出其反抗与斗争的态度有多彻底和坚决。

  小说在故事的结构与推进中,还设置了一条副线,就是方家在上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大地震时,以义卖油画《玉娘哺》之举,向日本灾民捐款20万 元,中国人民的这份情意并未使日本人以德报德,而是挥起凶残的屠刀对中国人民进行肆意的杀戮。如果从大江秀川身上还能看出一丝念恩的良知和一点残存的人 性,是其事实上使方琼母女免于遭受进一步的加害,这也反映了作者构筑小说的整体叙事策略,及其反映历史事实的客观公允的写作态度。但绝大多数日本侵略者, 是彻头彻尾毫无人性可言的一群。这让读者跟随作者张力十足且震撼人心的叙事,再次去认识和看清一个兽性大发的民族的各种劣行恶迹。作者在行文中所秉持的写 实笔墨,反映出一位严肃的作家对于野蛮侵略战争的透视,对民族性格的思考,对铁蹄下被摧残、被奴役的人们命运的悲悯,以及对于今天人们的警醒。同样值得赞 赏的,是作者对每一幅画作和照片的精到解析,但这并非是要显示其读画的专业水准,实际上是透过血迹斑斑的幽深历史画廊,透过画作所呈现的形象、细节、情感 与主题,来再现民族苦难的精神历程,来证实我们这个民族始终具有的忍辱含耻却又高贵坚韧的性格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不能不使我们对作者深怀一种由衷的敬 意。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