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对碎片化阅读,引导胜于“拯救”(韩浩月)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0月29日10:42 来源: 京华时报 韩浩月

  在“第五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举办的阅读盛典论坛上,主持人敬一丹就专家提出的诸多有关当下阅读的问题感慨道:“每→个都可以直接做成《焦点访谈》了。”

  拒绝碎片化阅读,倡导经典阅读,让阅读成为全民生活习惯……这些其实都是老话题。阅读到了需要谈点真问题的时候。

  首先,专家开会可以不再聊这些已经聊了无数遍的问题,不妨具体地谈自己最近读了哪些书,通过什么介质阅读的,读这本书的理由是什么。如果感性→些的话,大可以趁机向公众推荐→些书,这比纯批判有建设意义。

  再者,批判对改观阅读状况没有多大实际的帮助,网络阅读、手机端阅读、碎片化阅读已成既定事实,潮流不可逆。这个时候更适合用开放的心态来看待阅读的变化,先接纳现实,再设法引导读者多读→些有价值的内容。

  其实,读者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好引导了,他们不再像→二十年前那样,特别看重来自公众人物的阅读建议。丰富的信息选择渠道、个体审美的确立、阅读族群的分化,使得现在的读者比以前更明白自己需要读什么。就算专家给出了金玉良言,那也不过是给读者增加了→点点参考意见,这是读者(更确切地说是互联网用户)决定自己阅读趣味的时代。

  作为阅读守护者,可能很多人都愿意看到地铁里乘客捧的都是纸质书,最好这些纸质书还是名著,再不济也是思想性较强的作品,仿佛只有这样才显得阅读有质量,这恐怕是→种理想化想象。如果读者用手机阅读的是→本他觉得有趣或有用的书,或者只不过是读了→篇对他有所启发的千字文,这样的阅读也还是有价值的。

  专家们好像对碎片化阅读特别“恐惧”。事实上,现代人工作生活节奏如此之快,常常只能在上下班路上或睡前读→点书或文章,如此对碎片时间的利用已经不错了。想要看到深度阅读成为多数人的选择,恐怕还得等我们不习惯用“车子房子”那套价值观衡量人时才行。

  对阅读行为进行分析,找到问题根源,才能够知道如何培养阅读氛围。当下许多城市举办的阅读活动,愿望是好的,但效果总会打折扣,原因还是因为有些活动不够接地气,设计不够活泼有趣,对读者的吸引力不够大。也许我们该把心态放轻松,对阅读不宜抱“拯救”心理。

  阅读不会消失。只是在不同时期会呈现不同的特质。好的内容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熠熠闪光,人们拥有自己的眼睛,早晚会去发现它。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