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西伯利亚的风雪——说说《日瓦戈医生》(陈佳玉)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0月22日14:41 来源:吉林日报 陈佳玉

  小说《日瓦戈医生》篇幅很长,于是我选择先看大卫里恩导演的同名电影。影片当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打破了票房纪录,并获得1966年第38届奥斯卡的10项提名,虽然最后最佳影片败给了《音乐之声》,但获得了最佳原著剧本、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最佳配乐、最佳编剧奖。

  如此殊荣,本来想将本文作为一篇观影笔记,但是,在我看完电影之后又读了原著。发现一本400多页的长篇小说在浓缩成一个250分钟的电影后基本变形。略有些心痛,因为是先看的电影,于是诸多人物在读书之前便已被我定型。实话来说,我是带着对一些人物的偏见翻看这本书的。

  小说《日瓦戈医生》,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一种悲愤的气息。电影中的配乐也带着强烈的人物性格色彩。前苏联寒冷广阔的土地上,万物瑟缩,而此时却爆发了由一群一群先进分子引发的革命。记得帕斯捷尔纳克曾经说过:“《日瓦戈医生》是我第一部真正的作品,我想在其中刻画出俄罗斯近45年的

  历史。”没错,20世纪初的前苏联,是一个神秘的红色国度。105年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洗礼了这个西伯利亚风雪染过的地方。寒冷瑟缩了万物,却没有瑟缩人们的思想。

  我看着电影里呼啸而过的大风雪,人们冻红的脸庞,这风雪仿佛也是一场浩劫。让人们在热浪中清醒,在寒冷中冷静。踏着洁白无暇的雪地,举着红色的革命高旗……

  《日瓦戈医生》是20世纪的一部经典著作。它沐浴着革命的余晖出现在读者面前。与其他前苏联或是中国文学一样,被冠以“红色经典”的光荣称号。它应着时代而生、顺应着红色的潮流。与其他前苏联文学一起,制造了一场声势浩荡的“思潮”。任何一位作者在有历史背景的故事创作都会夹带着个人的感情。由此,我始终在思考着:这部作品是否在反对十月革命?帕斯捷尔纳克面对这30年的历史究竟抱有何种的态度?

  书中的日瓦戈医生一生中不停进行着面对人性、面对革命的思考。他不喜欢空谈政治、不喜欢被规矩束缚。一如电影开篇时面对成群的伤者满心愤懑却只能压在心底的他,西伯利亚的风雪袭卷了城镇,而他的心是狂怒的,但却只能压在心里,何其悲哀!然而电影中的他,没有那些平庸的知识分子对他的陪衬,没有过多的内心描写,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只是他的不忠于妻子的爱情。

  日瓦戈和妻子冬妮娅两小无猜,顺理成章的美满婚姻,仿佛是那个时代的一个旧标签。他应当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丈夫,他们的婚姻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幸福下去。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日瓦戈医生的职业让他被迫上了战场。这也成了他人性转变、开始发挥人性的一个转折点。

  我认为电影中的他是不忠的,实话说,我讨厌这个角色。因为当妻子怀有身孕还在田间工作时却见日瓦戈和拉拉在别地风流逍遥。但

  是,在看完小说后,我放下了对他的偏见。一直以来,他始终受到心灵上的折磨,他不曾背叛妻子,与拉拉刚一开始时他也是极力克制自己的。以至于后来的每一步他都走的心痛折磨。

  他是爱这个青梅竹马的妻子的,同为他深深懂得自己的责任。但是灵魂与精神上他是爱拉拉的,这是心灵的碰撞。正如葡萄牙诗人佩索阿说:“没有人爱别的什么人他爱在别人身上寻找他自己的东西”拉拉善良、坚强、有思想、有主见。这也是日瓦戈所寻找的。

  总体来说,电影只是艺术形式来打动人,它对动荡时代上一些社会生活的深度上,在对人性的表达与抒发上,在对苦难大众与平庸之辈上都不及小说华美与深刻。

  电影的开头,也是故事的结束,二战中,与日瓦戈同父异母的弟弟见到了一个美丽的女孩,她是日瓦戈与拉拉的孩子。

  生命在经历了大风大浪后,终于归于平寂。仿佛风雪过后的天地一样。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