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色彩与诗美——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赏析(周笃文)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0月13日09:4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周笃文

  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见桃惟见李。

  风揉雨练雪羞比,波涛翻空杳无涘。

  君知此处花何似?

  白花倒烛天夜明,群鸡惊鸣官吏起。

  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迷魂乱眼看不得,照耀万树繁如堆。

  念昔少年著游燕,对花岂省曾辞杯。

  自从流落忧感集,欲去未到先思回。

  只今四十已如此,后日更老谁论哉。

  力携一尊独就醉,不忍虚掷委黄埃。

  韩愈是唐代极具独创性的文学巨匠,他的诗作一空依傍,自铸伟辞,决不在李杜之下。他长于以散文句式为诗,险句拗体层出不穷。真能截断众流,别开生面。气魄之壮,意象之奇,人罕及者。这首李花诗,作于元和元年(公元806年)。3年前,他在监察御史任上,痛感宫市弊政害民之烈,与同为御史的张署上疏力谏。德宗大怒,将他贬为岭南山阳令,张署贬为郴州临武令。后来宪宗即位大赦,迁愈为江陵法曹参军,署为江陵功曹参军。这年二月末的晚上,他携酒独游城西,观赏桃李花,诗兴勃发,写了这首诗赠给因病未去的挚友张署。

  诗分三段。前五句,有如导语。写出时间地点及李花的总体印象。头两句用质朴的语言作了极为精当、深刻的艺术概括。二月末,是个没有一点月光的晦日。“花不见桃惟见李”7字,一句喝断,为一诗之魂。作者以判断的语言宣告,黑夜里根本看不见红色的桃花,只有一派雪白的李花涌现眼前。虽经风雨摧折,它那奇妙的白色令白雪为之羞愧。它像翻空的波浪无边无际!然后用一问作结:你想知道晚上李花的姿态吗?那就请听下回分解吧!

  第二段以横空硬笔极写李花之雄奇瑰伟:雪白的花林像巨大的蜡烛把天照得透亮。惊醒了遍地的荒鸡,叫起了衙门的官吏。太阳也从海底升起,碧空中绽放着红霞。它们与万堆白色李花互相映射,使人眼迷魂动不敢仰视。这是何等壮伟的场景,是何等掀天揭地的笔力哦,真能令造化小儿为之失色。

  “念昔”以下八句,由花及人,自伤身世。作为一个遭贬的官员虽忧感丛集,但面对李花的奇观仍很兴奋激动,不忍令其虚坠黄埃。于是独携樽酒,买醉花下,以遣春时。这种风致,何其旷达清美。如果说菊花知己是陶渊明,梅化知己是林和靖,桃花知己是刘禹锡,莲花知己是周敦颐的话,那么李花知己则非韩退之莫属了。

  此诗最妙之处,在于其对李花光色之精致体察,指出它可以增明于黑夜。这是作者突破前人的发现,它提升了人们的审美能力。杨万里《读退之李花诗》曾云:近红暮看失燕支,远白宵明雪色奇。花不见桃惟见李,一生不晓退之诗。

  小序云:“桃李岁岁同时并开,而退之有‘花不见桃唯见李’之句,殊不可解。因晚登碧落堂望隔江桃李,桃皆暗而李独明,乃悟其妙。盖炫昼(桃)缟夜(李)云。”这些都是诗词色彩美学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杨叔子院士谈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云:“科学研究表明,光在前进中遇到阻碍,会发生折射、漫射。漫射强度与光波之长四次方成正比时,就会出现生紫烟的光学现象。”这些都说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融,是有助于艺术与科学的创新的。这也可说是韩诗给我们的一种启发吧!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