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余秋雨谈初见冯骥才:像一座大山压过来一样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10月04日20:09 来源:渤海早报

  天津大学一百二十周年校庆之际,坐落在天大腹地的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也迎来十岁生日。在昨天上午的建院十周年纪念会上,院长冯骥才吐露了他建设这座学院所凭借的两大“法宝”,那就是作家的理想主义和艺术家的完美主义。

  纪念会群贤毕至,其中不乏刘诗昆、梁晓声、濮存昕、李光羲、何家英等文学艺术界名家,更有海内外的众多学者。他们都是冯骥才的经年挚友。指挥家滕矢初连弹三首钢琴曲助兴,歌唱家关牧村则唱了一曲《多情的土地》。王蒙和莫言虽然没有亲自到场,但前者发来了贺电,后者手书一首打油诗作为庆贺。主持人白岩松感叹,介绍“大冯”和他的学院,很难说清,“但说不清就对了,因为他和他的学院做了太多的事。”

  冯骥才的生命中有文学、绘画、文化遗产保护和教育这“四驾马车”,对前三驾的斐然成就人们都很熟悉,而这第四驾马车他也耗费了十年心血。“十年前很多人都问我,一个作家、艺术家能够办成一座什么样的学院?经过十年的努力,我把答案摆在这里。”冯骥才说,他是带着作家和艺术家的精神来到天津大学的。“作家是永不满足的理想主义者,艺术家永远是完美主义者,因此,当作家和艺术家到了一座学院,他一定把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带进来,把人文精神带进来。”来到天大办学,让冯骥才深感责任重大,在他看来,大学不仅是青年人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更是真正的文明的摇篮,“在这里,我痛并快乐着,累并快乐着,但是痛和累都是心甘情愿的。我已经老了,但我会尽我所能,把年轻人推到我的前面去。”

  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十年前的第一个客人余秋雨,昨天也回到这里。他想起一段轶事:“巴金先生跟我讲,‘我首先见到冯骥才的那一次,是在一个旅馆,走廊很窄,天花板很低,我感到冯骥才走过来的时候,就像一座大山压过来一样。’我们国家文化的走廊还不宽,我们文化走廊的天花板还不高,要让这个走廊变大变高,非常重要的就是要有这样的人去走。”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也对冯骥才致以感谢:“他为天大带来文化艺术领域的国家级平台,把相关的学科凝聚起来,为保护传承我们的文化共同努力。大学教育要超脱技术的训练、知识的传授,而着重在精神上塑造人。现在我们在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其中缺不了文化这一块。有了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这个努力就看到了很大希望。宝剑已经出鞘,期待着未来十年乃至一百二十年,这块宝地为天津大学带来更多惊喜。”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