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切莫把“流”误作“源”(仲呈祥)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30日13:48 来源:中国艺术报 仲呈祥

  记得,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从唯物论的反映论高度辩证分析过文艺创作中“源”与“流”的关系,指出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的社会生活才是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 ,而一切中外的文艺经典都只是可资学习借鉴的“流” 。72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一脉相承地强调文艺创作一定要扎根生活、扎根人民,坚持人民的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这是老生常谈,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当下的影视艺术创作现状,再次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真理确有再谈的必要。就拿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而创作的影视作品来说,电视剧《太行山上》以其历史品位与美学品位赢得了很高的评价,究其缘由,盖因编剧王朝柱积30余年之功夫,在中央文献研究室的鼎力扶持下认真研读党史文献,走进刘伯承、邓小平和他们的战友们的心灵,感知那段惊心动魄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生活的真谛,真正找准了创作的源头活水。反之,那些受到观众诟病的抗日“神剧”“雷剧” ,其失误的根源便在于背离了历史生活的源头活水,而误把西方类型片和“好莱坞”模式这些“流”当成了“源” ,不是从抗日战争的历史生活出发,而是东施效颦地把什么西方类型片如“谍战剧”“言情剧”“夺宝剧”“公路片”等的创作模式和基本技法当成创作之“源” ,去结构作品、虚构故事、设计人物,甚至完全背离了历史与现实生活的“源” 。

  譬如,有一部“抗日战争题材”电视剧,开篇便道:在1943年春,有56名国民党军统特勤人员, 6年前就受命装扮成普通居民潜伏在某镇,为保护一批从北京故宫转移来的文物国宝,与前来掠夺这批国宝的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全剧从谋篇布局、故事情节到人物关系设计,基本上都源于对西方类型片的“谍战剧”“夺宝剧”创作模式和技法的生搬硬套,一与历史真实生活相对照,便漏洞百出,根本不能自圆其说。开篇说的6年前,即为1937年春,“七·七事变”尚未发生,戴笠领衔的组织尚叫“复兴社” ,哪有什么“军统” ?“军统”的成立,乃之后的事。我们之所以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重要依据之一就因为提出和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加抗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持久战。而国民党蒋介石的抗日战争,主要是国军抗战。这就是抗战历史的大真实,怎么能违背呢?至于那些抗日“神剧”“雷剧”中出现的诸如“裤裆里掏手榴弹”之类的荒诞情节,更是为了制造视听感官生理上的刺激去迎合低级趣味,冲淡乃至取代艺术本应给人带来的思想启迪和精神美感,是脱离生活的凭空杜撰。

  习近平总书记曾精辟指出: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这理应成为我们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进行文艺创作的理论指南和实践导向。坚持“各美其美” ,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从生活这个“源”出发,坚持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这便是中华民族优秀文艺创作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美学精神和基本国情。同时,以开放包容的眼光“美人之美” ,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艺中适合我国国情的有用的经验这种“流” ,并在此基础上,进而将这两种“美”交融整合,实现“美美与共” ,创造出既富民族特色又富时代特色的先进文化。这就是文艺创作的正途和规律。

  时下出现的那种误把西方类型片和创作模式这些本来是“流”的学习借鉴对象,当成了创作的“源”的歧途,是违背唯物论反映论的错误倾向。误入这一歧途的创作者,创作历史题材作品不认真学习历史、感悟历史,创作现实题材作品不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而是沉醉于西方这种类型片那种类型片的结构方式和创作模式,唯西方马首是瞻,照搬模仿,把“流”当成了“源” 。于是乎,不通世情、不晓人心、不接地气的胡编乱造的“神剧”“雷剧”和颠覆经典、消费历史之风便杂草丛生了!因此,我真诚呼吁:惟有源头活水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切莫误将五花八门的诱人耳目的“流”当成了创作的“源” !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