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学术劲旅 文章妙手——读黄适远散文集(钱志富)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25日09:04 来源:中国作家网 钱志富
  

  黄适远至今已经出版了10多部著作。在他出版个人作品集《走进西域》时,专家就称赞他是一位学者型的作家:“黄适远先生具有历史的、古典文学 的、西域文化多方面的修养,这从他的这个作品集中可以感受到,他也是一个学者型的作家;此外,他的散文语言很好,这也可以归于他的厚重的学养之功和对多学 科的广泛关注。”而早在他出版第一本个人作品集《寻找桃花源》的时候,已故诗人洋雨就热情洋溢地称赞他“散文中有一些饶有诗意的、能‘打动人的感情’的篇 章”。 黄适远的这本著作《永远的丝路》把这两种优点更加发展和推进了。一方面在学术上他继续走着求实而创新的道路,另一方面在文采方面更发展到了相当的境界。所 以我对他的评价是:学术劲旅,文章妙手。

  在学术上,黄适远立足“丝路”,以较开阔的视野纵论东西方文化,并以“游牧文化”、“农业文化”、“商业文化”为原点,用历史的比较的方法较清 晰地梳理了中原文化、西域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印度佛教文化以及伊斯兰文化在西域的交往、冲撞和融合关系。该书体格宏大、结构合理,对欲论证和阐述的问 题能够多层次、多视角、全面地进行论证和阐述,且多有个人的独创和独到的见解。该书虽名之为文化散文,其实已够得上一部学术专著。黄适远这部书给我们提供 了较广阔的学术空间,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以这部著作填补了西域文化史的空白,而且作者行文笔锋饱含感情,深入人心。黄适远常常 用历史本身来说话,结论又是通过比较来的,所以学术风气即求实又创新。他的这本书是需要一读再读的。

  黄适远能集学术与文学写作为一体,文章不乏个人的独到见解,比如他写帕米尔,行文知性、感性兼具:“这真是一个充满豪情与理想的时代。每个人都 满怀着向往,一切是明快的节奏。长安城的胸襟饱满而轻快,眉目之间满是轻松的笑意,开元盛世造就了大师。在文化的大交融之中,文化的强烈气息熏陶在帝国的 上空,在异质文化的碰撞中,大唐帝国以充满活力的姿态孕育着土地,在这种大气的环境中,造就大师的条件成熟了。”

  在学术研究上,黄适远有驾驭大的学术课题和独创性学术课题的能力,在文学写作上黄适远注重行文的生趣和气概。黄适远行文扬扬洒洒,读之仿佛听见他走笔带出的风声,宛若乐章、恰似交响,文章干净、漂亮、灵气淋漓。

  值得注意的是,黄适远进行他的独创性学术课题研究的地方比较偏远,然而他对他所处的边缘位置别有解会,他说:“边缘不是世界结束的地方,恰恰是 世界阐明自身的地方。我生长在文明的边缘,而这边缘又曾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多少个世纪像河流一样流去,默默无言,而它的怀中却埋藏着多少震撼人心的故事。 塔里木河,一条母亲的河,它生长在西域,便恣意给西域以无穷的爱,塔克拉玛干呵,你袒露胸膛却藏起那风尘落满的人生。我从西域走来。我向西域走去。”这就 是黄适远的桃花源,他爱西域,爱丝路,爱文化,爱人类。他的爱心中有浓烈的忧患意识,我们在读他的这本书时经常会听到作者的慨叹、感叹和哀叹。

  当然,黄适远这部书并不是没有缺点。黄适远自己对之也有意识,他说:“在梳理中国历史文化脉络时,这个庞大的题目时时让我显得力不从心。作为一 个没受过‘学院派’文史专业正规训练者,心底的遗憾是深重的。” 其次,黄适远在下结论时,有时失之武断。在语言上,一些地方还有待进一步简练。

  (《永远的丝路》,黄适远著,作家出版社出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