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小人书的魅力(吴然)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23日10:07 来源:中国作家网 吴 然

  我小时候读书不多,这不是一种光荣,而是一种缺憾。

  读书不多,是因为没有书读。我家祖上没有读书人。曾祖父练过武,院子里那尊石锁,据说就是他老人家用的,挥来舞去,可能和玩哑铃差不多。曾祖父 过世后,石锁没人玩得动,就用来顶门、拴牛。祖父不识字,一双大手,是捏锄头把的。到了父辈才有人在祠堂里开蒙,念书识字。二叔把认得的字,都写成“一手 好字”。三叔从学校里跑出来参加游击队,在部队学得许多本领。四叔务农,《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些书留下了他的泥手印。我父亲靠自学,记账打 算盘,当了一辈子会计。到了我这一辈,才算把小学、中学读了下来。

  在村小读书的头几年,我还看不懂村里流传的那些书,只是在夏秋之夜,趴在草堆上听过那些书上的故事:孙悟空大闹天宫、景阳岗武松打虎、关公水淹 七军、岳母刺字、穆桂英挂帅……这些故事伴着山草的潮湿,香的或涩的气息,以及霉味、草腥味和人们身上的汗味,沁入我的肺腑、我的肌肤。星月下,山村的房 屋、树木、庄稼、山梁,泛着清辉,朦朦胧胧的,仿佛是故事中的景物。有时漆黑一片,蚊子叮咬,蛐蛐吟唱,萤火虫儿飞窜,闪电在远山和云层后面忽隐忽现,好 像老天爷在眨眼睛,偷看我们讲故事。他看不见,就用一阵风雨把我们赶回家。

  我不知道书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神奇的故事,这些故事又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我对用字写书的人佩服得不得了,也对书充满了神圣的向往。

  小学没读几年,我离开了我们的山村,跟随父亲在外,先是昆明,后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下关。当时下关只有4所小学,我在西洱河边一所四周 环水的学校“小岛岛”,做完了我的小学作业。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我和书交上了朋友。最初是看小人书,渐渐读一些厚本厚本的书,还学会了攒钱买书。

  说来有趣,我是在卖小人书的时候读小人书的。不过,我们家又不开书店,怎么会卖书呢?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提倡勤工俭学,同学们利用课余和节假日做小工,挣钱来作班费,组织看电影,或者买学习用具,奖励品学兼优的同学。和我同桌的 那个女同学,她爸爸是新华书店的经理,让我们小队帮书店代销图书。又因为我们俩是同桌,这好差事就差不多由我和她担当起来了。我们到书店领来许多小人书, 有成套的《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聊斋志异》,还有安徒生的童话和《一千零一夜》等等。当我们在学校那棵艳红的紫薇花树下,摊开一张干净的牛皮 纸,把这些小人书一一摆开,各年级的同学立即围了过来。我端来一盆清水,挂条毛巾在树枝上,让翻书看书的同学先洗手。有的同学只是蹲着看书,也有好些同学 买自己喜欢的书。我们就忙着递书、收钱,凉凉的花瓣一片片落在头上和汗湿的脖子上。忙上一阵,买书的人少了,我也挑上一本,津津有味地读起来。我记得60 本一套的《三国演义》就是边卖书边读完的。我还征得卖书伙伴的同意,把书包好悄悄带回家读。时间一长,我几乎读过当时能找到的所有小人书。

  那时候的许多小人书,绘图精美,文字简练,文图相互补充,认不得的字,就看着画面去猜。图文并美的小人书给了我阅读的快乐,也容易留下深刻印 象。后来我读大部头的原著,总忘不了小人书里的形象,总觉得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就应该如小人书上画的,打虎的武松也应该是小人书上威风潇洒的模样!小人书 对我后来练习写作也有帮助。我在《答小学生问》中就曾说过:“读小人书的好处是,让我学会用几句话,甚至一句话去描写一个画面,一个人物。”虽然后来我的 阅读面拓宽了、丰富了,但是细细想来,在草堆上听故事,在火塘边闻着烤茶罐里散发出来的茶香和草烟的呛味听大人“摆古”,以及津津有味地读小人书,可以说 都是对我最早的文学熏陶和启蒙。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