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谈歌长篇小说《大舞台》:不同流俗的“特工”小说(郝雨)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18日09:29 来源:中国作家网 郝 雨

  谈歌的长篇小说《大舞台》创造了一种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网络评书体”。故事的叙述始终有一个故事之外全知全能式的说书人,且大量吸纳了网络思维和网络用语。

  在艺术内涵方面,小说表现了“人生就是一座大舞台”,极广阔地展示了社会众生相,形象描绘了人生百态,深刻揭示了人生最本真的意涵。

  谈歌最新的长篇小说《大舞台》(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从抗战前夕我党隐蔽战线的对敌斗争开始写起,一直写到解放战争胜利之 后。故事以“梅记杂戏社”的兴衰沿革为依托,讲述了身怀绝技的“梅记杂戏社”班主、共产党员梅三娘与她的女儿梅立春、梅天凤、梅可心等人,以梅记杂戏社为 舞台,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两代人前仆后继,与日寇周旋英勇抗争的故事。围绕梅三娘母女,小说还塑造了赵元初、徐飞扬、付浩声、萧家广、唐行一等一 批身份各异、性格丰满、有血有肉的抗日英雄群像,他们身世迥别,五行八作,甚至分属不同的政治阵营,然而,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怀抱保家卫国共同的理想,他 们走到了“抗战”这面大旗下,或壮烈舍生取义,或机智与敌周旋,生动而立体地展现了抗战斗争的复杂与残酷。在谈歌笔下,“抗战”不再是一个宏大而邈远的词 汇,他用多角度、多层次的笔触,将读者带入那个铁血的年代,带入街巷里弄的日常细节,一个斗争时代变得空前具体鲜活,令人叹为观止。

  在小说中,谈歌创造了一种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表现形式,我称之为“网络评书体”。在艺术内涵方面,小说极广阔地展示了社会众生相,形象描绘了人生百态,深刻揭示了人生最本真的意涵。

  新世纪以来,小说文体方面的探索越来越走向多元。但就总的趋势而言,比较倾向于民族化、大众化和回归传统。这种回归并非简单的还原继承,而大都 是在网络时代和电子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吸收并改造传统形式和表现方法,如传奇体、神魔体、穿越体、玄幻体、话本体、言情体等,再充分加入现代元素,进一步 创造一种新型文体。谈歌主要采用的是我国北方比较流行的评书体。其中最突出的是,故事的叙述始终有一个故事之外全知全能式的说书人,而且在小说中这个说书 人就是一直贯穿作品始终的作家“谈歌”,小说的语气也始终是作者的轻松诉说、侃侃而谈。这些都是传统评书惯用手法。

  同时,作者在小说结构和语言风格上全面吸纳网络思维和网络用语。小说的整体布局不再是传统线性的章回结构,而是网状的,把大故事切碎分配给一个 个人物,每一节中的核心人物拎起一些小故事,时间是交错和交互式的。小说以众多人物为点,发散铺陈,立体多维,收放有度,属于真正的网络化的思维结构。

  此外,谈歌还采用了穿越时空的叙述与评述。这种穿越是《文心雕龙》所倡导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是“说书人”的深思穿越,在小说的特定环节 和场景中,自然而然地引发感慨,评古论今。例如:“写到这里,谈歌顿生感慨:人们往往好奇,某件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唉!事情就像链条,事情越复杂环节越 多,张三引发李四,李四引发王五,王五引发……且不说重大的决定能够决定人的一生,但凡琐碎而细小的决定,即一些看似不经意,或随机性的选择,比如去哪儿 吃饭、去哪条街、不期遇到了谁、找谁聊天儿、聊了多一会儿,种种,往往改变的不止是你这一天,而是你全部的人生。”这样评头论足式的画外音很容易引起读者 共鸣,并不影响故事的完整和连贯。

  作为说书人的“谈歌”每跳出故事评头论足的那些插话,更是把网络用语都用到家了:“点赞”、“艾玛”、“任性”、“蛮拼”、“喜大普奔”、“人 艰不拆”、“不明觉厉”、“累觉不爱”等网络流行语在小说中信手拈来。当然这样的用语也需要恰到好处,不能刻意而为、弄巧成拙、以词害意。

  小说的艺术内涵可以概括为“人生全景图”。小说人物众多,身份多种多样、形形色色,普遍触及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在这部百余万字的超长篇小说 中,谈歌特意在小说题目下面加了一个副题“特工风云十三年”。谈歌的这部“特工”小说完全不同流俗,其中充满了世俗人生。即使是那些高级特工人员以及袁世 凯、张作霖等军政要员,也处处和普通的市井生活紧密联系。

  小说中最典型的是一号人物赵元初:赵元初,字义明,直隶大城人,光绪十六年生。赵元初曾自话自说,他家上溯几代,都是穷人,传到他父亲赵玉清一 代,光景更不济,破房有两间,地却无一垅。赵元初5岁时,老娘见背,其父盼犁生骍角,送去私塾,只两年,便无力供学。又送去学杂戏。一直到30岁,混迹江 湖,勉强糊口。后诸多偶然,时来运转,一路高升。官至保定警备司令。而且在这过程中,虽然事业发达,却一再婚姻不幸,几任老婆都背叛他而去。而他一直爱着 的女人,又总是不能如愿。这样的一个人物,让读者看到的并不只是他经历的离奇故事,而是从中体味到整个人生的苦辣酸甜,甚至凄风苦雨、惊涛骇浪。

  当然,谈歌小说的“人生全景图”并不只是通过人物丰富曲折的人生故事来体现。即使是次要的人物,他也尽量通过个性化的描写,表现出人生意味的某 个角落和侧面。如:钱如雪这女人长得俏丽妖冶,为人处世却刁钻刻薄,总是有一种战无不胜的霸主心态。她广交际,善联络,在外行圈子里人缘很好,有女中丈夫 的美誉。但在业内,她的人缘却极“坏”。什么原因?她太好斗,大家都有点儿惧怕。最关键的是,钱如雪与保定地方行政长官多有来往,有了这层关系,更是无人 敢惹她了。通过如此三言两语的描述,谈歌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一个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

  谈歌把小说题目定为《大舞台》,并有题记摆明了就是表现“人生就是一座大舞台”,其中不仅人人都在充当“生旦净末丑”,而且人人“唱念做打”、 “辗转腾挪”,但终究只是“匆匆过客”。千万不要轻视这样的几句破题之词,它让我联想到的是《三国演义》中引用的那个杨慎《廿一史弹词》开场词《临江 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谈歌破题虽然没有那么雄浑悲壮,却也通过戏剧舞台上的各种基本功,看似轻描淡写, 实则意味深长。

  在如今这个文化碎片化、媒体泡沫化时代,读者如何能够耐心读完一部百万余字的超级大长篇,可读性是一个致命问题。谈歌的小说语言诙谐幽默,人物 个性鲜明突出。从举止作风到言语表达,都能让人感到人物的形象立体,有血有肉。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独特语言方式。谈歌小说的好看,因为其中有很多奇人奇 事。如神偷侠盗“来无影”、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乌有道长”、武功独步天下的梅三娘……尤其让我耳目一新的是里面写到的“城匪”。黑社会和青红帮之类旧时代 现象屡见不鲜,城匪还真是头一次听说。城匪是伴随中国城市近代进程,应运而生的一种底层社会力量,是为了适应社会环境变化而出现的一种反政府的城市民间自 发武装。城匪不似土匪那样明目张胆地聚啸山林、打家劫舍,其特点多是隐藏在城市的商业市场中,并不彰显。有城匪身份的人,大都有自己的营生,一旦有“活 儿”,他们会立刻放下手里的事情,迅速按时到某地集合行动。事后,便有人主持利润分配。在谈歌这部小说中,城匪的表现可是不同凡响。确实让人开眼。

  所谓小说的“人生全景图”,不仅需要社会空间的宽阔,也需要历时时间的纵深。其实,更少不了思想精神的博大。谈歌这部小说纵横百年历史,也是中 华民族多灾多难的一段历史,小说对其中的战争和磨难表现得雄浑大气。尤其是结尾处的一段议论,更让人感到震撼:时间从来不是神话,时间的“前”与“后”, “新”与“旧”,也不是价值判断,更不是“奉天承运”的什么东西。“那”时间与“这”时间,从无法定的传承关系。沉湎于这时间的年轻人,几乎没有人想当英 雄,英雄已经成为一个沾满了历史灰尘,过气了老土了的代名词。人们驱逐了高尚,容纳了恶俗。放眼去看,世人多无廉耻,何谈敬畏之心?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人世 间,总会有豪情天纵的故事亮如星辰,虽然明灭不定,但是它们在某一个特殊年代放射出情有独钟的光芒,足以照耀千古。谈歌直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要害,感情 充沛,振聋发聩。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