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女性精神世界的探究(王春林)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14日09:31 来源:中国作家网 王春林

  刘建东中篇小说《阅读与欣赏》,《人民文学》2015年第3期

  在刘建东新作《阅读与欣赏》中,大学毕业的“我”被分配到一家炼油厂工作。进入检修车间,“我”认识了自己的师傅冯茎衣。冯茎衣虽然身为女性, 但却是车间里的一位技术能手。只有通过相识后的短暂交流,“我”方才搞明白,冯茎衣之所以非得缠着车间主任把“我”要来,主要因为“我”是学中文的,而她 则是一位地道的文学爱好者。“我”虽然被分配到了检修车间,但内心里一直念念不忘的却是小说创作。

  借助于“我”的观察,刘建东极富结构层次感地把冯茎衣一波三折的命运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冯茎衣跌宕起伏的半生命运可以分为4个不同的 阶段。第一是“放荡”生活的阶段,这个时候的冯茎衣以“交际花”的形象辗转周旋于七八个男性之间,“她像是浓艳的花,开得热烈而凶猛”。然而,丈夫杨卫民 的车祸身亡使冯茎衣的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折。出事那天两人曾经大吵一架,冯茎衣便把丈夫车祸身亡的责任承揽在了自己身上。深陷于心理自责中的冯茎衣开始了自 我救赎的人生历程,“交际花”就这样变成了鼎鼎有名的劳模。然而这时,命运轨迹再次发生转折:冯茎衣曾经的情人王总出了事,在自我交代的过程中,毫无担当 的王总居然把责任都推到了冯茎衣身上。冯茎衣却敢作敢为,“她对我和马大姐说:‘我为以前的我感到羞耻。’”悲剧并没有就此结束,在母亲的寿宴上,酒鬼父 亲醉酒后当众对母亲大打出手。站在一边的冯茎衣忍无可忍,轻轻一推,烂醉如泥状态的父亲就从楼梯上滚下去,因此丧命。就这样,她37岁的生命到此画了一个 大大的句号。事发后,母亲对于冯茎衣自始至终不肯原谅,这无异于在她本就鲜血淋漓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入狱后的冯茎衣除了替“我”抄写小说稿外,几乎每两 天就会给“我”写一封信。在信里,她什么都写,“就是不写自己,在她的信里……她的思想,她的灵魂,都在那不完整的天空中飘荡”。人生经历过数度转折而身 陷囹圄的冯茎衣为什么要刻意地规避自己的存在,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冯茎衣入狱服刑之后,“我”从其丈夫杨卫民的家人那里获知了当年的车祸真相。原来,杨卫民在外面早已有了另一个女人,而且还育有一子。出事那天 晚上,杨卫民和小袁母子一起驾车返家,途中遭遇车祸身亡。明明不是自己的责任,冯茎衣硬是被赎罪感压得喘不过气来,整个人生都因此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 一切,究竟是谁之过?由工人转为作家的“我”只能够怀揣巨大的自我疑问,书写记录师傅冯茎衣的人生故事了:“十几年过去了,我仍然不知道,我是不是懂得师 傅,是不是懂得师傅这样一个女人。她的风花雪月,她的劳模风采,她的监狱人生,在我的梦里,始终搅和在一起,无法分清。”

  面对冯茎衣几度辗转的曲折人生,“我”强烈怀疑自己是否真正懂她。那么,作为读者的我们,是否能够真正懂得冯茎衣呢?在这个意义上说,“阅读与 欣赏”的小说标题具备了多重含义:其一是指“我”对小说写作的孜孜以求,以及冯茎衣对小说的热爱;其二是 “我”以及师傅周围的一众人等对于冯茎衣的理解与判断;其三是指作为读者的我们如何理解看待冯茎衣这一女性形象以及“我”的小说叙述。不管怎么说,刘建东 能够在一部篇幅不太大的中篇小说中极富结构层次感地写出女主人公冯茎衣跌宕起伏的人生,传达出一种变幻无常的强烈命运感,“以不写为写”的方式真切地探入 到冯茎衣内在的精神世界深处,称得上是一部思想艺术俱佳的小说作品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