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只留下一颗小沙粒,也是幸事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11日11:37 来源:解放日报 樊江洪

  外国文学研究领域最早的“破冰者”之一、首部大规模国别文学史《法国文学史》主编、唯一巨型国别文学丛书《法国二十世纪文学丛书》主编、中国“萨特研究第一人”……这些都是已过耄耋之年的柳鸣九先生的治学符号。近日,收录柳鸣九先生主要作品的15卷600万字的《柳鸣九文集》问世。9月5日,在北京举行的首发式暨学术座谈会上,汝信、许渊冲等近50位学界和出版界知名人士,共话“柳文”。

 

  一场“破冰”行动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李辉在一篇文章中回忆了他1978年年初走进复旦大学后的情景:“我与班上很多同学一样,不知道萨特何许人也。二年级开始,从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到萨特的存在主义,曾被视为洪水猛兽的西方近现代思潮,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如同走马灯一样在教室里来回穿梭。陌生的名字、新奇的观点,令我们这些从封闭的、近乎文化沙漠的年代走过来的学生,眼前出现一个无比开放的、丰富多彩的世界。等我们1982年毕业离开校园时,萨特和存在主义变得十分时髦,喜爱者对之烂熟于心,时时挂在嘴上。就是在大学校园里,第一次知道了柳鸣九先生的名字。”

  李辉把柳先生与萨特联系在一起,是指30多年前那本由柳鸣九主编的红封面上印有萨特肖像的《萨特研究》。

  在外国文学理论研究界,普遍认为柳鸣九开思想解放之先风。自1978年起,柳鸣九“三箭连发”:先是于1978年在广州举办的第一届外国文学全国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西方现当代文学评价的几个问题》之发言;接着又将此报告整理成文于《外国文学研究》上发表;继而在《外国文学研究集刊》上组织系列笔谈,扩大影响。

  这场“破冰”行动得到热烈响应,《西方现当代文学评价的几个问题》一文,矛头直指曾流行数十年的日丹诺夫论断,并对20世纪西方文学中不同流派、作家和重要作品加以重新梳理,对其阶级归属、思想根源、评判标准与艺术特点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辩证分析。而《萨特研究》是柳鸣九创编的“法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刊”的第一辑,是柳鸣九“破冰”行动的延续。

  绘一张法国文学地图

  柳鸣九一直对外国文学思潮与作品进行着开拓性的探索,其中对法国文学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富、影响最为深远。早在上世纪70年代起,柳鸣九便与同仁一道开始编撰《法国文学史》,三卷本最终于1991年出齐,耗时近二十年,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多卷本的国别文学史,为国人绘出了第一张清晰的法国文学地图。循着这张地图,柳鸣九着手对法国文学大家特别是有争议及评价失真的作家,有计划地进行了观照和梳理。从对雨果的全面发掘到对左拉的重新评价,从萨特、波伏瓦、加缪的推介到马尔罗、尤瑟纳尔、莫洛瓦的研究,从浪漫派、自然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到新小说、新批评,几乎耗去了柳鸣九大半生的精力。该书于1993年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自1981年的《萨特研究》之后,柳鸣九主编的“法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丛刊”又陆续出版了《马尔罗研究》《波伏瓦研究》等系列专题著作。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又主编《法国二十世纪文学丛书》,该丛书可谓我国对法国二十世纪文学译介的一个里程碑式的工程,全书共出版10批70种,前后历经12个春秋。丛书介绍的阿波利奈尔、杜拉斯、莫迪亚诺等法国作家,后来在中国走红,莫迪亚诺去年还摘取了诺贝尔文学奖。难得的是,近70篇“文笔如行云流水”的译序,全都出自柳鸣九一人之手。

  一根有思想的芦苇

  如果说对法国文学的研究体现了柳鸣九学术成果的深度,那么其著作涉猎之丰富就体现出他探索的广度。柳鸣九另著有《世界最佳情态小说欣赏》《理史集》等评论文集十种,《巴黎散记》《翰林院内外》等散文集六种,译有数位法国文学大家的作品,还主编了《雨果文集》《加缪全集》等多套大型译丛,其中四项获国家级图书奖。

  座谈会上,多位学者指出,作为学者型散文风格的开拓者,柳鸣九的《巴黎对话录》《翰林院内外》 等书写的仍是外国文学领域内的人和事,一种书香墨味扑鼻而来。散文弥漫着人文情思,字里行间透露出优雅高贵的气息,机智诙谐,情趣盎然,给人一种知性的艺术享受。

  这位早已“著作过身”的西方文学研究者,始终谦逊平和。他多次用清平的家屋自比,《名士风流》写到最后,以一篇题为《我劳故我在》的文章作结。柳鸣九说“屋不在大,有书则灵”,他“喜爱此屋的简陋与寒碜,不愿花时间、费功夫用充满甲醛的涂料与地板去美化它”,却对两个书柜“里面的约两三百册书”情有独钟。因为这些书“除了我自己的论著与翻译的三四十种外,就是我所编选的、主编的书籍了,这些书构成了我生命的内涵,也显现出我生命的色彩”。

  如今,81岁高龄的柳鸣九精神矍铄,自谦“只是浅水滩上一根很普通的芦苇”。他在致辞中如是说:“个体人是脆弱的、速朽的,很多努力往往都是徒劳的,犹如西西弗推石上山。但愿我所推动的石块,若干年过去,经过时光无情的磨损,最后还能留下一颗小石粒,甚至只留下一颗小沙粒,若果能如此,也是最大的幸事。”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