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情深似海大爱无疆——品读回良玉《七情集》(杨庆才)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10日10:31 来源:吉林日报 杨庆才

  国务院原副总理回良玉同志离职后,第一篇著作《七情集》在国内各界引发了非常好的反响。几番学读,反复品味,深受教益,深受启示。

  回良玉同志是我们吉林人,出生在天下第一粮仓榆树县(市)。良玉同志自幼勤于劳作,悉心耕读,恭良俭让,助人为乐。家庭严格的束教,家乡纯善的民风,造就了优良品格;组织的精心培养,学校的授业解惑成就了他成长的路。

  良玉同志有一句至理名言:“情乃是生命之魂。”那么,人世间、天地间,“情为何物”、“情有何能”?在《七情集》中有精深易懂的论述,获得了刻骨铭心的收获。我查阅了字典、词典中所有的“情”字号词条共有1081个,为词组之最。

  其一,情长字简,如饮甘泉。

  在《七情集》序言中开宗明义,只用了102个字,8个标点符号,其中4个逗号、2个分号、1个句号、1个省略号。“告别了繁忙紧张的公务,多了些悠闲自在和温馨的交往;舒缓了忙碌奔跑的脚步,多了份从容安逸和静谧的沉思。回眸自己走过的人生旅程,总有一些足迹让人铭诸肺腑而历历在目;回首自己经历的人生往事,总有一些情感使人铭心镂骨而难以忘怀……”这是良玉同志离开国务院领导岗位后所展现出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宽阔情怀,表达了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的高尚情操和良好心态,让人敬佩不已。特别是《七情集》每一篇中的论说都言简意深。文中的语言时而大气磅礡,时而涓涓细流;时而谈古喻今,时而论理明德。情文并茂、妙语连珠,不仅使人深受教育,而且有一种如饮甘泉的享受之感。

  其二,情理兼道,发人深省。

  在《七情集》的七篇论说中,良玉同志恰到好处、信手自如地论说解读着孔子《论语》、老子《道德经》和诸子大家口中的治世育人、富民兴国之道。在第一篇《我的黄山情怀》中特别论说了国学一脉相承的“和合”处世之道。强调“和合”思想融铸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融汇于人类文明的传承进步之中。中国人最讲究“和合”,始终倡导人心要和善,夫妻要和好,家庭要和睦,生活要和美,工作要和顺,社会要和谐,世界要和平,遇到困难要和舟共济。

  其三,情深有于,义无反顾。

  良玉同志对人于事都全力以赴地倾注实情,奉献真情。在吉林工作的二十多年间,凡是认识良玉同志的人,无论是普通农民,还是工职人员;无论是机关干部,还是乡里乡亲,都对他的人格发自内心地赞赏。吉林人对他有三句极为精准的评价,说他处人像“一团火”,用热烈的真诚把你融化;工作做事像“一把刀”,干净利落、锋利无比,做啥啥精,绩效斐然;人格像“一杯水”,清澈透明,让人格外钦佩。

  在良玉同志参加工作的47个年头中,有25年工作在吉林的诸多地方。2013年离开副总理的岗位后,魂牵梦绕的第一件心事就是“回乡看看”。去重温那“魂牵梦绕”的天缘、地缘、农缘和人缘。领教吉林巨变的好经验,感受十八大以后吉林的新风貌。会会老友、看看老乡、访访老农、叙叙家常、抒发友谊、论今忆往。体切人生最高境界的无限情长。

  进入吉林地界后,放眼劲望:那凝青迭翠的滚滚农田;那出新创美的乡镇村庄;那如诗如画的远山近水;那分列路旁的松涛柳浪。此刻,心里像装满了吉林老酒,感到格外地醉美和欢畅。

  良玉同志和吉林家乡的情结可以说是如山似海,幸福绵长。一是从人生自然进程上讲,从孩提玩耍到入校读书,所居、所学、所工作的地方都浸透着吉林人的情感和想往。二是从成长经历上讲,乡镇、县域、地区、省城各层级不同的领导工作岗位使他有更多机会为百姓所想所需倾心倾力,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奋力拼搏。三是从水土习俗上讲,吉林家乡人民“纯朴善良、聪明智慧、助人为乐、不畏险阻、见义勇为、坚韧不拔”的优良传统,给了良玉同志受益不尽的丰富营养。四是从工作时段上讲,参加工作以来,有四分之一个世纪的青春大好年华伴随着吉林发展的脚步而与时进发。这期间与领导和同志们战胜过难于逾越的艰难困苦,抗拒过难于抗拒的自然灾害。那种同舟共济、戮力同心搏击而来的成功快乐,那种艰苦奋斗并肩打拼形成的深厚友情,是多么的珍贵、多么的富有!五是从人生进程上讲,自古以来离乡在外的华夏子孙思恋家乡的心更切、情更迫。酒是越陈越醇厚,人是越老越怀旧。珍爱亲情友情,追忆往事旧事是“耳顺之年”以后人们的感同身受。这次回到吉林家乡,良玉同志就是渴盼与老乡、老同事、老朋友们忆解神会以往那真挚情结、情缘之中的万千美好。

  良玉同志为吉林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集中表现为“四个第一”。一是吉林省粮食商品率一直排在各省市区的首位。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至今,绝大多数年份粮食商品率(体现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率)都在70%以上。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至今粮食商品率都在80%以上,最高年份在85%以上。二是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的总量(绝对数)在联产承包后一直排在全国各省市区的第一位。三是吉林每亩耕地为国家提供的商品粮是全国平均数的5.5倍,位列全国各省市区的第一位。四是粮食出口,凡是国家有条件批准粮食出口的年份,吉林省粮食出口总量均排在第一位。最多年份出口粮食1000多万吨。不仅为国家获取了大量外汇,也为粮食品种调剂余缺提供了必要条件。

  在1988年第四季度,国务院决定为了紧急救助云、贵、川等重灾省区人民急迫缺粮问题,特急从全国调集100万吨粮食予以救助。当时,国务院分管领导同志说:“每调去100斤玉米就可救活一个人的生命。”在国家特急调运的100万吨玉米中,从吉林调出的玉米占总量的82%。

  “无巧不成书”,“无缘不称奇”,可能天生就是一个抓农业的命。良玉同志在整个公务工作的几十年岁月里,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工作在专门的“三农”工作岗位上。抓好“三农”工作成为他工作生涯中最为亲近的职责。“启蒙”在专门的农业学府,“收关”于最艰巨的国家层级。在村里、乡里、县里、省里、国家机关,都有良玉同志学习“三农”、研究“三农”、从事“三农”工作的经历。悠悠岁月记录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三农”前进脚步,莽莽乾坤在不断地展现着中国“三农”的喜人进程。良玉同志抓“三农”工作有五大支点:第一,带着感情抓“三农”,一往情深、锲而不舍。第二,带着使命抓“三农”,一往无前、势在必得。第三,带着信念抓“三农”,义无反顾、坚定不移。第四、带着招法抓“三农”,勇于突破、另辟新径。第五,带着标准抓“三农”,开拓进取、心想事成。

  正是因为有着对“三农”的一往情深,有着对“三农”的大爱无疆,才有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粮食十连丰,收入十连增,效益十连好的灿烂辉煌。

  良玉同志几十年的农村工作历程,如果用一幅对联来概述出来,那就是,上联:纵观农业历程,千百年中国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争生存、求温饱、盼小康,个中滋味岂是一个苦字了得!下联:横看农业现时,数十载组织农民自强不息,勤苦劳作,用科技、增收入、求致富,内中体验真是一个乐在其间。有一句名言:“苦中乐是真乐,其乐无穷;乐中苦是更苦,其苦无比。”人生应正视苦乐观,人生应享受艰苦奋斗,“为国分忧,为民解愁”的乐趣无限。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