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打通自身写作与现代文学的血脉(郭艳)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10日10:16 来源:北京日报 郭艳

  对于现代个体人来说,宗教、哲学和文艺在人的内心开启了一个新的宇宙,在这个宇宙中,人的肉身、心性和灵魂在悬浮中被打捞,在挣扎中被施以援手,在坠落中被营救,在死亡的阴影中被光亮所唤醒。

  阿来《蘑菇圈》(《收获》2015年3期)是继《三只虫草》之后又一篇回归启蒙之作。《三只虫草》呈现了少年桑吉面对现代文明、自然和宗教的选择,作为隐喻现代启蒙的象征符号,“大百科全书”对于藏区少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这种现代启蒙承接新时期以来“人的文学”,同时又剥离了科技理性的权威性,穿透时代的浮华进入到对于“人”更为深入的内省。而《蘑菇圈》则是对于1980年代以来人道主义的复归,和1980年代不同的是,阿来一方面将人道主义具化到个体人的命运,一方面凸显出个人主体性对于时代变迁的应对。阿来在被抛入历史的个体命运中加入了人性的坚韧和超拔,从而将1980年代“政治的伤痕”和“政治的反思”置换成现代个体面对历史和当下的人道主义观照,从而凸显出作家对于现世生存经验和精神伤痛的现代性反思和内省。斯炯用一生的时间见证了变迁中的机村,她的一生可以在各个时代节点进行苦难叙事,然而斯炯用淳朴而坚韧的个体生存打败了苦难,在个体的艰难生存中给自我、他者和世界以最大的慈悲与光亮,由此,斯炯也日渐远离苦难,并在苦难叙事中抵达俗世中的神性。蘑菇圈无疑是一种隐喻的符号,此岸世界的神性或美好之物往往是隐秘的,需要我们用良善美好的心性去澄明,然而,更多的功利之徒却以寻找之名将一切神秘美好之物扫除殆尽。

  路内《慈悲》(《收获》2015年3期)弥散着浓烈的苯酚味,国营化工厂的污染像慢性瘟疫一样弥散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凸显出灰色颓败的人生气息。小说呈现出一个和上个世纪主流叙事相间离的工人阶级人生样态,在基本生存线上挣扎的工人们被苦难所浸泡,活着从某种程度上是动物般残酷而盲目,同时又是“人”,因而被动承载着人性钝感却依然沉痛的伤害。路内将工人阶级从阶级的概念中剥离出个体人的活色生香,这是一个个带着筋肉劳动者体温和蛮力的人。小说人物身上涌动着人性最本质的冲动,又在被时代裹挟的前行中按部就班地生老病死。小说通过师傅和水生的慈悲人生,让生命在动物性层面向上延展成为人的生存,人的尊严在时代镜像中缓缓呈现出悲凉底色中的温润。路内小说一贯边缘人物的“冷叙事”在“慈悲”的招魂声中阔大温暖,作者也在这个长篇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真正的叙事腔调。

  这两部作品都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学史意义。阿来作为横跨当代文学写作四十年的小说家,日益打通自身写作和现代文学的血脉联系,又在新的时空节点上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新的现代性启蒙样本。作家个体对于现代性的反思和内省坦率真诚,他自身的科学理性和人文情怀堪与现代经典作家比肩。路内作为70后作家,终于从个人化的叙事风格一路突进,在这个长篇中,他打通现代个体与阶层、日常和苦难的多层镜像,以一个平凡的工人“水生”的慈悲心性来对抗人性的盲目、混沌与黑暗。由此,路内的写作标志着当下中国青年写作对于历史和当下整体性经验的把握和叙写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