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琳达·霍根:肉体、心智、精神之和谐(张琼)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09日10:48 来源:中国作家网 张 琼
琳达·霍根琳达·霍根
《印第奥丝》《印第奥丝》           《药之书》

  美国本土裔诗人琳达·霍根(Linda Hogan,1947- )的诗歌清新独特,具有冥想、祈祷、吟唱的特点,又“晦涩难懂,节奏凌乱,犹如河床里的石头般原始”。 她的代表诗作有《自己就是家园》《女儿,我爱你们》《月蚀》《望穿太阳》《药之书》等。此后,霍根转向小说创作。2012年,她发表了长诗《印第奥丝》, 讲述印第安女子被枉控杀害亲子的悲剧;2014年,她又出版《黑暗、甜美:新诗选》。

  霍根常年致力于研究和撰写美国本土裔奇卡索部落的历史、神话和文化生活,不断从自然资源和风貌中汲取灵感。她曾提出文化生态系统的概念,即文化 体系中也有掠夺者,有栖息地的失落甚至“种群”的消亡,而生态劣势源于文化误解、误传和造神。同样,本土族裔的历史变迁是在美国历史的大语境下发生的,是 文化生态的一部分,彼此相互依存。霍根认为创作“并不直接来自思想,或来自某个思想观念……因为在我竭力控制思想的同时,会失去故事或语言形式”。 这种看似忘却、摆脱思维控制的写作形式,常常是其作品令人惊讶和费解的重要原因,或许也是她写作过程中肉体、心智、精神统一和谐的一种状态,即浑然一体的 领悟。

  阅读霍根的诗歌,首先会产生强烈的身体感悟,而后是由此而起的生存反思和观念、精神的倡导。在她看来,诗歌创作最初是陌生环境中的自我辨识和认 同,身体感悟是智性和精神开启的前提。以诗歌《空无》为例,最初,“空无在我们身体里唱歌/就像笛子里的呼吸”,对于这种空无,我们通常会理解为身体起伏 自如的呼吸,仿佛气流穿梭体内,只有极为安静或自我关注的情况下,才会有意识地体会这个过程,“此刻我听到了它/那缓慢的拍子/就像对着黑暗说出的声 音”。感受之后,诗人倾听到这种空无,并进而听到空无对着黑暗发出语言。自我的呼吸声在诗歌中渐变为超越自我的智性或神性的声音,仿佛造物者创世时的话语 能量:“让那里出现光明,/让那里有海洋/还有蓝色的鱼/诞生于空无”,阅读至此,个体的感受扩展到更广袤的世界,仿佛身体和世界的界限消失融合。

  随之,诗人又回到个体,“我转身上床。/那里有男人的呼吸”,返回了日常生活,完成了第一次往返感悟。然而,“我触碰他/用早已属于另一个世界 的双手”再次让读者困惑。如果说,之前身体和世界产生了界限消融,那么这里的“另一个世界”或许是生者和死者的界限消融,是现在和往昔的融合。双手曾是 “沙漠”、“铁锈”,还“洗涤过死者”、“洗涤过新生儿”,这些双手的劳作体现了印第安女性的生活历史和体验,是开放的,“它们提供了空无”。由此,空无 从呼吸的气流变成了无形的记忆和文化传承,经过岁月的沧桑,还有“一点点生命/残留在这身体里,/这里有一点点野性 /还有仁慈”。

  这种由此及彼的感悟、从身体到智性的过渡贯穿始终,诗人努力在生存感悟中表达精神的力量,即对于空无,“我们爱它,触摸它,不断地进入,/并试 图填满。”正如一位学者所言,“她(霍根)对印第安人的发展有个人的见解,即关注文化复原甚于文化审判,将当代女性主义和生物天体的观念融入了其中。”

  身为环保主义者,霍根通过身体的感悟和自然万物产生通感。这在诗歌《内在》中得以揭示。最初的诗句是“肉体怎样构成/没有人能回答”,而后,我 们惊讶地发现,“水牛汤变成一个女人”,“浆果”、“野葡萄”等进入人体竟会变成“人体酒液/有爱的能力”,我们渐渐明白,一切的造物都“不会被废弃”, 人体和自然交互相融的紧密关联在诗歌中不断反复。诗歌的结尾更像是一种生命状态的呈现:“最终/当地面的影子/进入了身体并留在那里,/最终,你会说, /这就是我自己/依然未知,依然神秘。”

  “依然未知,依然神秘”是诗人对生存的某种概括和感悟,尽管科学理性不断向人类诠释生命起源、进化、发展方向等,可是,在生命和自然的关联上, 诗人明确表达了体悟的重要性,以及大自然对人类身体和智性的滋养。霍根的诗歌犹如某种感受和静思后的精神启发,往往是极致静谧和倾听后的大声诉说。

  在霍根的诗歌中,体悟和心智的启发,以及精神的探索密不可分、由此及彼、循环往复。诗歌深层蕴含着严肃的文化反思和批判。诗人也一直在努力弥合 不同文化的差异和缝隙。她认为,倘若不试图找到某种方式回归并进一步洞察文化本源,很多精神上的领悟就无从获取。因此,她的诗歌具有心灵诊疗和文化反思的 意义。《药之书》就带有愈合、诊疗的隐喻作用。

  此诗的第一节中,诗人描述了生命出生前的状态,“瘦弱”、“饥饿”的我只是“女人身体里不安分的生命”。逐渐地,生命的共性变得越发独特,具有 明显的本土族裔的生活体验:“闪电劈开了苍穹”,“车轮将大地碾得一分为二”,“在我们周围是战士”。这一段写本土族裔不断被侵略,土地被侵蚀的历史,第 三诗节的双关表述也因此能被理解:“可是当衣服被撕扯,/它就像眼泪,/不可能被收回,/于是它们的命名/带有其他的意思,/因为我们哭泣了。”然而,这 些女人“走出了阴影/带着黑狗,/孩子,壮硕的黑马,/还有精疲力竭的男人”,文化创伤和殖民后的愈合过程开始了。这些行走的生命“走入我的身体”,进而 隐喻而晦涩地继续表达:“这鲜血/就是我们之间的公路地图。”“公路地图”是这些命运紧密相连的生命联系和接触途径,他们之间不仅有身体的沟通,还有思想 和理念的交流,而这一切,比眼泪和撕扯更多了精神的鼓舞和振奋力量,那是美国少数族裔人民共同的命运和文化力量。因此,此后一句“我就是他们活下来的原 因”中,“我”再次回到了生命孕育状态,既是肉体的新生命,也是思想和精神的新生命。诗歌越发显现出明亮、积极的色调:“他们身后的世界并未关闭。/他们 眼前的世界依然开启。”这种生命、思想、精神上的进退自如,也是诗人理想的文化态度,即我们拥有丰富悠久的文化资源,也面对新的多元文化交融。这种文化反 思在诊治创伤的同时,也带来慰藉和鼓励。诗歌最后,本土族裔独特的时间观再次出现,“我”和祖先还有“未出生的孩子们”同在,生命和文化的发展循环往复, 我们承前启后,共存于这个循环中,“我是他们之间的眼泪/两方都生活着。”这一表述也应和了诗人“现在我觉得并没有必要去融入(主流)”的观点,这“并非 因为印第安人与主流文化不同,我们有着同样的需求、爱情和头痛症等。只是大多数印第安人内心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更为充分……我感觉诗歌就是揭示我们真正认 知的过程”。

  阅读和欣赏霍根的诗歌,从感官领悟进入文化反思,从而理解其中的精神追求。印第安人在历史上不断被“文明化”,他们的土地和传统文化受到破坏和 不可逆转的损失,但霍根的诗歌中鲜有控诉,更多是包容、谅解和释然。她崇尚弥合与补救,竭力传达生态保护思想,希望用文学打动心灵,改变精神状态。

  在诗歌《进入的方式》中,她以颠覆逻辑的感受方式让人领会什么是 “进入”。“有时候进入牛奶蜂蜜得经过身体。/有时候进入的方式是一首歌。”平等交融的视角直接质疑了固有认知,读者可将此解读为艺术的感染力。此后的 “可世上有三种方式:冒险,伤害,/还有美”,探究了事物关联的途径:人类征服自然的探险,人类征服其他生灵或其他部落族裔的杀戮和战争以及艺术之美。依 照如此推进逻辑,后面的诗句应倡导艺术之美对万物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可诗人重新回到具象的事物,她没有着力于层层递进的意义升华,而是以生命中普遍存在的 事物,如石头、水、土地、植物、阳光、火、食物等,解构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霍根的生态观是不以人为动因或中心的,进入的主体并非是人类,而是彼此平等交 融的各种生命、各种事物。读者由此领悟自我主体的消融,也了解为何霍根认为主流文化常以“文明”一词直接表达了“西方文明”,而许多看似环保发展的思想实 质上与自然环境有着根本的割裂和冲突。

  根据“美是进入的方式”这一观点,诗歌是激发生命能量的媒介,能促使人类体会自然的守护精神和非自然的破坏力量,如贪欲、无知和暴力等。《红色 的历史》将人类历史放在了更广阔的自然发展历程中,从最初不同的秩序,到黑土、湖泊、森林的出现,而后有了人体,红色出现了,“血液依然会在我们体内”; 渐渐的,土地被伤害、盗窃和焚烧,人类相互倾轧和侵略,红色带上了“屈从”和“恐惧”,人类利用“铁器、燧石和火”加固生命,同时也进行伤害,红色甚至 “调转了刀尖/对着人类,架在他们的脖子上”。人类文明不断推进,“究竟是什么滋生的疾病/伤口如何治愈/从他们的体内/生命如何在皮肤下生长”,这一切 秘密的揭示,虽然伴随着占卜、星辰、迷信图腾等,但科学在人类生活中有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红色贯穿战争、流血,也以爱的形式呈现“世界的另一种秩序”,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火,提供粮食的途径,也是人类的房屋,为人们遮风避雨。诗歌尾 声红色逆转回归,也是全诗之眼:“在那个球形的血之/民族/我们全都在燃烧,/红色,不可分的火焰/活着的人们匍匐/并攀爬过去/为了生存/因此最终不会 为死亡/留下什么。/这火中的生命,我爱它。/我渴望它,/这生命。”

  诗歌以深爱火中的生命和渴望生命结束,短促的节奏像火焰燃烧,有伤痛也有热烈,令人获得精神上的诗意升华。全诗的回溯、前行、反转无法用理性和逻辑来诠释,这就是本土诗歌和文化的特色。

  许多印第安族裔在主流文明的渗入和影响下不再回归,但霍根并不认同。她的祖母经历过“西方化”的影响,而后回归本土传统,保持本土族裔生活方 式。这给她很大启发,她目睹并亲历了当代印第安人遭遇的迷惘和自我否定,也从祖母依然坚定内心价值的态度上得到激励。她的诗歌强调无形的文化滋养和启示, 轻视有形的物质财富和占有,她的作品常表达物质贪欲的虚妄,“印第安人,被白人视为傻瓜的印第安人,其实比白人更有智慧,而白人却没有意识到,因为他们的 生活节奏如此快速,他们又在忙着追寻其他东西了。”内心的拓展和领悟,肉体、心智、精神的和谐,才是她倡导的生存价值。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