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读书刍议(王蒙)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09日09:48 来源:甘肃日报  王 蒙

   以我个人为例,前四十年,周末的主要活动是读书,读书给了我对生活的发现、感触、理解与方向,读书充实了我的青春,读书满足了我太多的精神需求。后三十多年,读书仍占我周末活动的第二位。

  语言文字是人类思维的符号与依托,它能使人的想象力、逻辑思辨能力、记忆力、表述与传授能力与综合判断能力,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水平。

  阅读量大了,人多半会聪明些,聪明固然不一定正确。就是说,读书虽然相对枯燥一些,但深刻得多、概括得多、精神能力发挥空间广阔得多,你能读出辜鸿铭、鲁迅、胡适、钱钟书、季羡林……认真阅读,是追求精神提升的必由之路。有志者除实践实习实验外,最好以读书为获取知识学问的首要方式,以其他为辅。

  技术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日益便捷化、舒适化、海量化。但要想想,任何代替人力的科学技术,在便利于人的同时,也会引起人的能力的某种退化。例如优秀马拉松运动员多半出自道路与交通工具不那么便捷的地区;空调越是进步,人的耐寒耐暑能力就越会减弱;音响技术的发展使一些歌手的声带运用能力降低。同样,浏览的发达,往往会造成信息获取的平面化、八卦化、消费化、垃圾化,甚至白痴化。

  什么是白痴化呢?就是什么都耳熏目染一二,什么都真伪莫辨、是非不分。没有分析、没有判断、没有发展,没有举一反三、没有见贤思齐,没有综合、没有创造、没有深化。也就是平庸化、思想懒惰、人云亦云,知道得越多,则心里越糊涂。例如,网上调查的结果是,中国网民最读不下去的书乃《红楼梦》,是中国的四大名著,是世界的名家名著。与其说这是阅读者的某种反应,不如说是不阅读的丢人现眼。

  有价值的书籍,特色在于它高于一个时期的平均认知度,能穷千里目,是更上一层楼的结果。它其实志在精神的喜马拉雅峰,它提高着而不是降低也不是迎合大众,其认知水准绝不能比平均认知水准更愚蠢更低下。文化的大众化利于文化民主,但同时也难免产生文化垃圾。

  文化瑰宝绝对不是迎合的产物而是天才与勤奋、献身与奋斗、攀登与升华,然后才有万民的有效接受的产物。

  我主张读一点佶屈聱牙的书,读一点你不习惯读的书,读一点需要你勤查资料、请教他人、与师友切磋的书。除了有趣的书,还要读一点严肃的书。除了爆料的书、奇迹的书、发泄的书,还需要读科学的书、逻辑的书、分析的书与有艺术底蕴的书。除了读顺流而下的书,还要读攀缘而上、需要掂量的书。除了读你熟悉的大白话的书,朗诵体讲座体的书,还要读一点书院气息的书,古汉语的书,外文的书,大部头的书。除了读驾轻就熟的书以外,还要读一些过去读得少,因而不是读上十分钟就博得哈哈大笑或击节赞赏、而是一时半会儿找不准感觉的书。

  有时候书好,但是我们读得拙笨而辛苦:“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这是李白形容的某种书呆子。有时候是黄钟喑哑,瓦釜雷鸣,读起书来总有人弃珠玉精华而拾假冒伪劣。还有时候是形成了陈陈相因的学风,使读书变成苦役,例如贾宝玉就对乃父提倡的读书一百个不接受,而贾政对读书问题的指示是:“哪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都是掩耳盗铃,哄人而已……我说了: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贾政连孔子主编的《诗经》都要否定,无非是因《诗经》中多了一些生活和人性。这是“怎么乏味怎么来”的无灵性、无性情、无丝毫活人气息的读书论,是与人性为敌、与青春为敌的读书论。

  我们今天的国人是多么幸福,再不必受到贾政式的训诫了。但是今天又出现了另一种恶劣与堕落。那就是用白痴浏览、八卦阅读、趣味泡沫来铲平自己大脑中的沟壑,来否定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华。总之,我要说的是:不当懒汉,不当侏儒,用脑阅读!用心阅读!用阅读攀登精神的高峰!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