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另一种乡愁(王永洪)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07日12:32 来源:中国作家网 王永洪
大庄园

  2015年元旦,由中宣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文物局组织实施,由中央电视台组织拍摄的百集纪录片《记住乡愁》在CCTV-4亚洲(中文国际)频道播出。一个个传统村落的生活故事,以及这些平凡故事中所体现的文化传承,感动了很多观众。

  《记住乡愁》第一集就是“培田村——敬畏之心不可无”。一个传承了800年的村落,世代人才辈出,其中一以贯之的,是“敬畏之心”,敬天,敬地,敬祖宗。特别是敬祖宗,还有一个独特的仪式,每年的正月初二,族人们都要来叩拜“祖图”。这一叩一拜,既让后辈知晓自己的来历,也明了自己在家族中的“位置”。据说村中每一个人都很清楚自己的“辈份”,知道自己是始祖的第几代孙。

  “敬畏”,这个简单的词语,让培田村延续了800年,还将一直延续下去。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所在。这让我想起青岛即墨传承五代延续了百年的李氏大庄园。2009年黄舸老师推出了《大庄园》一书,2015年,黄舸老师完成《大庄园·续》。其中最经典的意象,是那个供奉在祖宗牌位前的木匣子,里面装着大庄园创建者李秉和读过的《三字经》、《诗经》、《大学》、《中庸》、《论语》,以及他的经商和管理大庄园的感受感言。李秉和把这些传给了长子李培伦;李培伦又传给了长孙李振瀛;李振瀛传给了曾孙李葆初。李葆初就将这些曾祖父留下来的东西供奉在家庙里……大庄园在李葆初的手上发展壮大,地界横跨即墨,商铺遍行全国。

  但危机也已潜伏。最大的危机来自四子李丹甫,这个从洋学堂学成归来的年轻人,聪明机敏,商业头脑发达,创办火柴厂,开办典当行,最后开办银行……是李葆初心目中理想的接班人。然而这个人却毫无“敬畏”之心。美色当前,他敢对侄女下手。在父亲被他气病无法管理庄园之后,他先是怂恿二哥一起火并尚絅堂,而后竟然又暗下杀手谋害兄长,企图掌控整个大庄园。李葆初视为“圣物”的木匣子,被他轻易地扔进了杂物屋里;李葆初定下的荒年“赈灾”的老规矩,也被他一并废除。李丹甫从洋学堂学到了现代的经商知识,却完全钻进了资本的钱眼里,把祖宗留下的家学完全丢弃了。在《大庄园·续》中,一条读来令人心惊的情节线,就是身体康复的李葆初步步设计与自己的亲儿子斗智,把被李丹甫巧取豪夺走的庄园财物收回来。这个情节的让人心惊,不仅在于“斗智”的过程环环相扣,更在于是“父与子”的相争,这与《大庄园》中的“兄弟火并”,更让人悲叹传统“人伦”的失序与毁灭。韩国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较多的一个国家,诸多企业为韩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其“家族制”的烙印也非常深,而据媒体报道,许多这种家族式企业都曾陷入过“内斗”,比如三星,比如现代集团。这种“内斗”,不仅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也破坏了家族的和谐。又比如国内,最近几年,中国著名的餐饮企业“真功夫”的股权争斗也是时常占据了媒体的焦点,以至影响了企业的上市计划。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许多“家族企业”都到了创业一代已老,“富二代”接班的时机。如何避免家族“内斗”,如何教育好“富二代”,使家族及企业更好地传承延续?在《大庄园·续》中,李葆初在与儿子的争斗后终于把目光转向了堪称职业经理人的华拐子,然而他却是想通过把女儿嫁给华拐子这一中国传统的“联姻”手段来把华拐子收留在家族内部,全然不顾华拐子心有所属,最终迫使华拐子远走他乡。最近内地首富万达集团老总王健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举了美国沃尔玛的例子表示:“接班人选择,我是很开放情节的,我是不主张一定家族传承。”如果李葆初有王健林这样开放的心态,或许大庄园就不是现在的这种结局。然而毕竟是上世纪初的庄园主,历史也无法假设。只能一叹。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黄舸老师在《大庄园》后记中曾提到创作的缘起,是因受时任青岛市文物局局长魏书训的邀请,这个尘封已久的庄园遗迹、庄园里人们的故事由此走进了他的心里,出现在了他的笔下。从《大庄园》,到《大庄园·续》,这个把《论语》等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供奉在祖宗牌位前曾延续了一百多年的李氏家族的传奇,不仅仅是一个过往的故事,而是当下快速发展的诸多家族式企业的背影。

  说起“乡愁”,不管是“离人心上秋”,还是“近乡情更怯”,传统古诗词往往让人想到个体的思绪。然而,在工业化、城镇化、资本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回望与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是全体中华民族的共同“乡愁”。不管是百集纪录片《记住乡愁》,还是这部长篇小说《大庄园》及《大庄园·续》,都给我们指了一条回望与传承之路。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