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记住那历史瞬间(李松)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01日10:48 来源:人民日报 李 松

  《胜利荣光——芷江受降》一书以200多幅照片为经,以美国军官约瑟夫·德和中国军民的口述为纬,多视角、细致化地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中美盟军在湖南芷江的军事活动和日常生活。内容包括日军在芷江投降的历史场景、美军在芷江的通讯工作、芷江的风土人情等。

  这本书的出现缘起于我在哈佛大学访问研究期间的一段经历。经朋友介绍,我结识了美国退役军官约瑟夫·德先生。在交往中,约瑟夫·德向我讲述了他在中国芷江的抗战经历,以及在昆明、北京、上海等地的游览体验。随后,他展示了200多幅珍藏了60多年的高清彩照,并向我详细地叙述了每一幅照片的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等关键信息。这些历史照片具有相当重要的文物价值,尚未以任何形式展示于众,其内容之丰富令人惊叹。

  近3年来,我根据这些照片的主题进行了编排整理,根据照片的内容进行了辨析考证,根据约瑟夫·德的口述还原了照片背后的故事,收集了关于抗战时期芷江的大量历史文献,与照片进行互文阐释。关于芷江抗战的研究成果已经相当丰富了,这本书的独特价值是什么?约瑟夫·德的照片和现有的历史文献、叙述,何者为主,何者为次?

  照片图像的内容和拍摄者的口述、记忆,作为历史研究的多重证据之一,是对世界范围内二战历史的丰富和补充。我们固然要重视约瑟夫·德个人叙事视角的独特性与图片内涵的多义性,但对于图片的解读应该尊重基本的历史事实。这就决定了本书的历史叙述应该是在历史事实的框架之内确立叙述的主线。我在芷江的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看到了大量珍贵的黑白照片,这些照片与约瑟夫·德所拍摄的内容彼此补充、互为说明,形成了一条历史细节的链条。在体例上,虽然本书采取图文参照的方式,但文字并非完全围绕照片而存在。照片与文字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在材料和观点上,我避免预设立场,不下武断的结论,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之下,多元并举。我希望能够在本书中建立各种材料和看法的对话平台,由读者自己去选择、分析,并得出结论。因而,本书的叙述强调开放性和流变性。

  (《胜利荣光——芷江受降》:【美】约瑟夫·德口述,李松编,刘苹图片翻译;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