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有些声音不可遗忘(李瑛)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01日10:47 来源: 人民日报 李 瑛
  《世界声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诗选》:曾凡华、 程步涛主编;线装书局出版。  《世界声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诗选》:曾凡华、 程步涛主编;线装书局出版。

  一些话题,对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是遥远抽象的,比如战争,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70年前,全世界的正义力量摧毁了以德、意、日为代表的法西斯恶势力。侵略带来了奴役,战争造成了毁灭,胜利制止了灾难。我成长于那样的年代,亲眼目睹和感受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大地、中国人民带来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巨大创伤。但是,我并不想把“受降日”想象成仅仅是胜利者的“举杯庆祝”。我们有许多问题要思考,有许多事情要去做。

  岁月如梭,转眼间少年乌丝变白发。1944年我17岁的时候,写下了一首诗《在马房里》,“仍然是无国的奴隶/被人驱赶在贫瘠的山野”,“夜里的马嘶是惊人梦的/我梦见我横枪跃马而去了”。人的记忆会随着岁月淡化甚至遗忘,但有些记忆不会。夜间,闭上双眼,山河入梦,侵略者的马蹄践踏着祖国的田野,无数鲜活的生命悬在一根随时有可能扯断的线上,那是腥风血雨的时代……我终于意识到,纵使用一生的时间,我也不能将这些遗忘,战争的伤痕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头,刻在我们民族的躯体上,像嵌进了中国人的集体意识中,随时唤起深藏于心中的痛楚与振奋。

  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正如先哲老子所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但当凶残的敌人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的“不得已”的时候,我们全民族便会义无反顾地奔向战场。世界上没有为战争而战争的战争。我们前仆后继地开赴火线,抛头颅,洒热血,是为了捍卫某一种东西,一种比单纯的胜负、生死更为重要、更为神圣、更为宝贵的东西。

  8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以中国人民的胜利宣告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天平最终倾向正义的一方。1945年,人类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正义的战争给世界带来和平,给人类带来希望。在过去的70年里,我们以十年为节点,用一种庄严的方式回首和缅怀。纪念历史是为了不忘历史、总结历史,只有把和平的道路夯实了,我们才能真正地告别战争,放心大胆地往前走。

  尽管战争扼杀生命,使无数家庭支离破碎,但战争的字典里并非只有邪恶,战争考验一个民族,也考验着人性,它可以击碎一切,涤荡一切污泥浊水,重塑世界。

  战争与诗歌,距离很远,却又很近。因为诗歌取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高度浓缩,是对人的生死和人类精神世界的最高阐释。参与和见证过这场战争的人们留下了大量的关于战争的火热诗篇,它们或恢弘悲壮或细腻哀婉,无一不是发自肺腑,撼人心魄。

  所以,听说中国诗歌学会与线装书局联手,要共同编辑出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诗集,并且给她取名叫《世界声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诗选》,这样一部有深度、有温度、有痛感的大书,我作为一名老战士、老诗人,自是感到惊喜之极,真是应该感谢为此付出努力的学会、出版单位和编辑朋友。

  我看到了书稿,收在其中的作品表现地域范围广,涵盖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时间跨度长,从战争爆发到大战结束,及至进入21世纪,期间发表的所有有关诗作都在遴选范围内;表现内容宽,包括歌颂正义、鞭笞侵略,既反映战争进程,又体现民众心声,还有对历史的反思,对未来的渴望;表现形式也是多样的,有独具中华传统风格的中国古体、近体格律诗,有汲取西方文化营养而产生的中国当代新诗,还有起源于域外的自由诗。在表现中国抗战方面,诗集从筛选数量和编辑力度上重点给予倾斜,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军人平民、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各个方面都有反映。读着这些诗篇,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狂风暴雨的悲壮年代,冷泪热血,炮火硝烟,又有痛苦,又有狂欢。

  这是真正的“世界声音”:正义无敌!和平无价!大爱无疆!那里有崇高的感情和美的语言,让我们听到了席卷全世界的怒涛般的正义之声:正视历史,反对侵略,用文明、和谐的大爱精神,重铸永久的世界和平!

  (本文为线装书局《世界声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诗选》序,刊发时有删改)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