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勿以文体较短长(侯川)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01日09:53 来源:甘肃日报 侯 川

  人类在摆脱蒙昧、走向文明的漫长发展历程中,因文学而有了精神的温暖,有了思想的光明。文学在不断探索、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体裁。文学体裁,是文学形式的因素之一,简言之,就是文体。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这是最一般的说法。如果从不同的角度细分的话,那又有各种各样不胜枚举的说法。各种文体的文学作品在质量与水平上有高低优劣的差别,而其形式本身并无高低优劣之别。这在当下的文学爱好者及诗人、作家甚至批评家中,并未形成普遍的共识。

  我们在平常的文学活动与交流中,大家应该都或多或少有过类似于这样的经历或见闻:写诗的,觉得诗歌是最好的或最崇高的文学形式了,因此往往觉得诗人最了不起了;写长篇小说的,觉得长篇小说这种文体最霸气了,其它的小诗小文什么的,似乎都不屑一顾。曾参加一次散文研讨会,会上有一位我尊敬、也比较有成就有影响的作家,谈到他自己的散文作品时,竟然说他的那些小东西、小玩意没啥意思,不值一提,云云。当然,这里有他的自谦,但这毕竟是一个比较严肃的场合,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我想也是十分必要的,可是一直听到最后也没有。我们从这位作家的自谦之词中,或许不难感受到散文这一文体在当下所面临的某种尴尬处境吧?散文是什么?我们要弄清这个问题,须从回到元典、寻找源头的高度去认识。自古以来,绝大多数民族的思想与文化的元典,是以散文的形式出现的。再说,绝大多数的人写作,刚开始也是由散文入手的。散文,其实是一切文学的母体,是文学书写的根基与支柱。古今中外的大诗人、大作家,他们的散文写得都挺棒的。勃兰兑斯的《十九世纪文学主流》,既是文学批评的典范,也有散文的优美流畅,或深刻委婉。陶潜、李白、柳宗元、苏轼等既是大诗人,也是写散文的大家。因此,写散文者,只要作品写得好,也没必要妄自菲薄。

  当下,长篇小说创作之热,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大有汹涌澎湃、不可阻遏之势。然而认真考察其质量与水平,优秀的成功之作又有多少呢?我看除了名利驱动的因素之外,根本上的原因,就是不少作家缺少正确的文体意识。事实上,只存在最适合自己的文体,而不存在最好的文体。莎士比亚的悲喜剧,巴尔扎克的长篇小说,安徒生的童话,别林斯基的文学批评,曹雪芹的《红楼梦》,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杂文,等等,应该说这些文学大师都找到了适合各自的文学体裁。面对漫漫的历史长河和浩如烟海的文学经典,又有谁敢说自己的哪部长篇小说比《论语》更伟大?有谁敢说自己的哪部诗集一定比刘勰的《文心雕龙》更了不起?有谁敢说自己的小说或诗集一定比柳宗元的《永州八记》、鲁迅的《野草》更卓越?历史上有些伟大的诗人或作家,对自己所从事所擅长的文体,并不认为比别的文体有什么更了不起的地方。他们谈起自己的作品时,倒是很谦虚的。法国十九世纪杰出的诗人缪塞在《读书之后》这样写道:“这个人,他可以自得其乐,涂抹乱画,/他可以绞尽脑汁,随意吟咏,/织补对比诗句的金线衣裳;/如此混过一生,直至走进拉协斯公墓/脚后跟随着尘世间一大群傻瓜,/你可以称他是伟人,可千万不能称他为诗人。”可见,作为诗人的缪塞,谈起自己的作品以及对自身的评价时,是何等的清醒,何等的低调。因为,除了诗,除了诗人,他还有更高的追求。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谈到自己的小说作品时,那种冷静,淡定,恐怕要让现今那些热衷于自吹或他吹的小说家感到不可思议了。

  现代文艺批评的奠基者圣伯夫曾说:“对于作家来说,能使他的性情获得充分表现的那门艺术,才是最高级的艺术;虽然各种智能或许有优劣等级之分,但如说各种艺术也有优劣等级之分,那就是极其可疑了。而当一种艺术或艺术部门被一个多产的才子改造成为他自己的特殊器官,几乎是他个人的器官时,那种说法就最为可疑了。”这种思想认识,何等清晰明确!而到了我们这里,却反而糊涂甚至混乱了。杨光祖曾在他的《形式与文学的生长》一文中讲道:“一个作家,有自己独特的生命,独特的生命体悟,因此,也就需要自己独特的文体形式。而且表达不同的生命体验,也就需要不同的形式。”可谓是有明确的文体意识的真知灼见。有志于文学的朋友们应在如何提高阅读、思考及写作的能力上多下工夫,而不要在文体本身方面比长较短。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