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傅逸尘:“新潮军旅批评家”的建构与超越(周明全)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9月01日10:03 来源:文学报 周明全

  傅逸尘,本名傅强。1983年生于辽宁鞍山,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现为解放军报社文化部编辑。在报刊发表文学理论批评、散文随笔及报告文学近百万字。著有文学评论集《重建英雄叙事》、《叙事的嬗变———新世纪军旅小说的写作伦理》、理论专著《英雄话语的涅槃———21世纪初年军旅长篇小说创作论》、长篇纪实文学《远航记》。曾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文学奖、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全军文艺优秀作品奖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搞文学批评的人很少用笔名。三年前初识逸尘,聊天时他说,因为顾及到自己的军人身份,所以写评论文章或发言时署名“傅逸尘”,以示与作为军报编辑记者的“傅强”之区隔。有此二名,虽使得很多人不知傅强与傅逸尘实乃一人,然而这种含混恰恰赋予了逸尘另一重观察世界的角度和表达自我的空间。我猜想,2005年读大三的傅强第一次在《小说评论》发表论文时抛出“逸尘”这个笔名,既有灵动之意,又有超然之势———阅读逸尘的文字确会生出洒脱与凌厉兼具的观感; 近两年,我与逸尘的交往和交集渐多,我俩还成了鲁院第26届高研班同学,更深感他为人的真挚热诚与为文的通透大气。私以为,伴随着学养的累积和阅历的增长,“和光同尘”或许更加符合傅逸尘此时此在的心境和状态。

  一、独树一帜的“新潮军旅批评家”

  2008年,还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读研究生的傅逸尘,便以评论集《重建英雄叙事》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平了该丛书最年轻入选者纪录。与军旅文学创作的辉煌历程相比,军旅文学理论批评长久以来总躲不过“一只失衡的车轮”的形象。朱向前教授曾发出由衷感叹:“君不见,军艺文学系从1984年创办至今近30年,培养的作家数以百计,但主要从事理论批评的,连我在内也就三两个人,军旅文学理论批评后继无人早已不是 ‘狼来了’的戏言。就在此时,傅逸尘不卑不亢地冲缰而出,连续七年盘点和评述年度军旅文学创作,不仅别具一格地描绘出新世纪军旅文学‘裂变’与‘生长’的整体景观,而且对新世纪军旅文学的文化语境、发展态势、叙事伦理、审美旨趣、艺术成就、创作局限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阐释和论析,填补了新世纪军旅文学研究的空白。”

  诚如朱向前教授所言,横空出世的傅逸尘在近十年的批评实践中,深入持续、学理性、系统性地建构“新世纪军旅文学”版图,颇有几分挽狂澜于既倒的豪迈与悲壮。若按代际划分,傅逸尘当属“80后”批评家,但他还有一个更为特殊的身份和头衔———“新潮军旅批评家”。与其导师朱向前一样,尽管傅逸尘也发表了大量研究“地方文学”的文章,但批评界还是很容易从身份的角度将他标识为军旅批评家。然而,傅逸尘的理论批评与以朱向前先生为代表的老一代军旅批评家相比已经有了本质性的差异。我之所以称傅逸尘为“新潮军旅批评家”,一是因为他是军旅文学理论批评领域最年轻且最具代表性的“新”锐,他的批评蕴含了与新时期军旅文学批评完全不同的“新”质,一种崭“新”的面貌,更具现代性的广博视野和学院派的学术品质; 二是因为傅逸尘的批评实践,尤其是他对新世纪军旅长篇小说的跟踪研究和理论建构有效助推了当代军旅文学第四次浪“潮”的发展,他对“重建英雄叙事”的倡导和言说亦延伸到了文学之外的文化场域。而他对“新生代军旅作家”的命名概括和积极推介,更是在军旅文学创作青黄不接的当口,持续不断地引发军内外文学界对“70后”军旅作家群体和创作现象的关注和热议。作为“80后”批评家,傅逸尘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问题意识。正是在不断提出问题并回应问题的过程中,他的批评实践显露出独树一帜的面貌和气象。

  毋庸置疑,傅逸尘是继朱向前之后最具活力和建树的军旅批评家。他将批评的“现场感”、“有效性”和“学理性”代入军旅文学创作与研究的最前沿,在近十年的批评实践中,迹近孤独地坚守着军旅文学理论研究与批评的主阵地,受到军内外文学界与批评界的普遍关注,为沉寂已久的军旅文学理论批评注入了清新的活力,并带来了一片炫目的曙色霞光。

  二、“回归批评家单纯质朴但却真实有力的感觉”

  傅逸尘的理论批评视野开阔、洞察敏锐、持论严谨,既有史料考证、文本剖析,又有理论思辨、精神审思,呈现出经过系统学习和严格训练的“学院派”风格。品评他的理论批评文章,你能感到扑面而来的诚意、新意和真意。

  诚意,是一名优秀批评家首先必须具备的品格,无论是面对文本还是自己的批评文字,傅逸尘都是如此。在他看来,“真正的文学批评应该引领着文学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的方向,真正的文学批评应该秉承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人类的关怀,超越功利,探索艺术的真谛,阐发文学的价值,建构一个属于文学与批评自身的温暖、自由、高贵、和谐的公共场域和精神家园”。也正因为如此,他敢于坚定持守自己的批评标准和独立的批评品格,既勇于直陈己见,又绝不攻诘辩难;既毫不吝啬地“灌溉佳花”,又切中肯綮地“剪除恶草”,始终以诚挚的态度与作者对话、和读者交流。

  所谓新意,是指傅逸尘具有独到的批评眼光和敏锐的文学触觉,始终置身文学现场,时刻关注军旅文学前沿,善于从新的文学力量和文学现象中透视军旅文学的发展路向,善于运用新的批评话语探索文学批评新的可能性。早在2006年,他就率先以军旅长篇小说为研究支点,逐步展开对“新世纪军旅文学”的整体研究和现象阐释,建构起一个新颖的理论视界和研究平台;他及时窥见当下文学及精神状态的世俗化、欲望化趋势,大声疾呼“重建英雄叙事”;他强调“开放的现实主义”观念,在“技”与“道”的双重维度下探讨军旅文学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他对“军旅文学叙事伦理”的准确概括以及别开生面的解读,建构了新的阐释话语体系。与此同时,出于对传统军旅文学理论批评方法的稔熟,傅逸尘积极尝试在承继传统军旅文学感悟式批评、阐释式批评、作家本体批评、社会历史批评等基础上,引入伦理批评、接受批评、文化诗学批评等话语,使军旅文学理论批评的话语空间得到极大增容。

  所谓真意,是指傅逸尘始终聚焦当下军旅文学具体问题有的放矢,从不矫揉造作、隔靴搔痒,更不会左顾右盼、言不由衷地说些场面话、违心话。傅逸尘期望文学批评“回到文学自身,回到文学的细部,回归批评家单纯、质朴但却真实、有力的感觉”。他为学不做媚时语,总是一针见血、直击靶心:他多次撰文对具体的作家作品进行鞭辟入里的剖析和评点,直言不讳存在的局限和缺失,丝毫不掩饰自己对一些“名师大家”和“金玉之作”的质疑,甚至发表凌厉的批评意见;他对日益影视化与世俗化的军旅长篇小说给予了早期预警,并对一些不良的创作倾向进行了猛烈批判;他多次吁请关注当下文学中的“伪现实主义”倾向,强调守望生活“现场”的“有难度的写作”; 他甚至坦言自己近年来的军旅文学批评总体上由“建构”转入了“解构”……这些充满血色和钙质的文字,昭示了文学批评原初的性情和本质的魅力。

  三、建构并超越“新世纪军旅文学”

  从整体上看,傅逸尘的理论批评有两个较为突出的向度:一是重新梳理与建构当代军旅文学史;二是对当下的军旅文学思潮与现象进行研究与批评。傅逸尘始终认为“批评当随时代”,在返身梳理并重新解读当代军旅文学史的过程中,傅逸尘亦收获了“前瞻”的视野和“洞见”的目光。在对军旅文学“现实状态”与“未来方向”的判断和思考层面,傅逸尘的批评显示出“在牛角尖上舞蹈”的极致性———尤其是针对“当代军旅文学的写作伦理”、“重建英雄叙事”、“新世纪军旅长篇小说的伦理叙事与叙事伦理”、“新军事变革背景下军旅文学创作的坚守与突围”等重要理论问题发表系列文章并持续发声,显示出绝无仅有的先见性与洞察力。

  统而观之,傅逸尘的理论批评成果显著:一是对新世纪军旅文学的整体性研究,既有文学史价值,又有现实的意义,同时廓清并铺展开一个新的批评对象和研究领域;二是把“伦理批评”有效地引入军旅文学批评实践,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角和言说话语,其对军旅文学研究的学理性建构和创作层面的引领意义不可低估; 三是对新世纪军旅长篇小说的持续关注与跟踪研究,显示了一个青年学者的敏锐和智识; 四是首先命名并积极推介“新生代军旅作家”并持续不断地阐发理论新见(他在《南方文坛》2013年第4期发表论文 《新生代军旅小说整体观》并在《神剑》杂志上主持“新生代军旅作家对话录”专栏,密切跟踪“70后”军旅作家的创作);五是将对当下文学创作中“伪现实主义”倾向的批评与强调守望生活“现场”的“有难度的写作”结合起来,有破有立,建构起一种带有个性风格的批评话语,等等。

  2014年,傅逸尘的理论专著《英雄话语的涅槃———21世纪初年军旅长篇小说创作论》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界第一部系统研究新世纪军旅长篇小说整体发展脉络的专著,对“21世纪初年军旅长篇小说”创作的现象与概念、来路与走向、创新与症结进行了前瞻性、学理性和个性化的命名与阐释;他将“伦理批评”引入军旅文学研究领域,以叙事学和伦理学视角审视并透析“21世纪初年军旅长篇小说”的写作伦理特征与文化精神诉求,有效拓展了军旅文学理论批评的学术平台和言说空间,进而对新世纪军旅长篇小说的艺术成就及其文学史地位做出了富于创新性和建设性的概括和总结。在这部专著中,傅逸尘摒弃了已经通行十余年的“新世纪文学”概念,转而使用“21世纪初年”的表述方式,并在后记中尖锐且大胆地提出“新世纪文学应该终结了”的论断,这在文学批评界当是一个新的尝试。

  2013年5月,中国作协创研部、理论批评委员会和中国现代文学馆联合举办了青年创作系列研讨·“80后”批评家研讨会,六位“80后”批评家被正式推出并亮相,傅逸尘是其中最年轻的代表、亦是唯一的军旅批评家。从在书房中默默苦读研究他人的作品,到自身也成为研讨对象和媒体关注的焦点,这其中的跨越和甘苦唯有亲历者才最有体会。文学批评成就了年轻的傅逸尘,但更为重要的是,傅逸尘之于军旅文学和理论批评的独特意义:他不仅赓续了军旅文学批评以朱向前为代表的精神传统,而且以自己的努力发展了军旅文学批评的道与术,建构起了能有效、全面、深入对话新世纪军旅文学的理论批评体系,在相当程度上改善了新世纪以来军旅文学批评黯然失色、严重失衡的整体面貌。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