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一个被塑造中的写作者(石皓)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8月31日10:40 来源:新闻晨报 石 皓
  七堇年在上海书展现场   《灯下尘》七堇年九州出版社   七堇年在上海书展现场   《灯下尘》七堇年九州出版社
 七堇年在上海书展现场  七堇年在上海书展现场

  8月23日的上海书展上,七堇年携最新文集《灯下尘》亮相,新书与她的上一本文集《尘曲》有一脉相承之意,当有读者问道她为什么如此偏好“尘”这个概念的时候,七堇年解释道,“对于生活来讲,其实身体健康、过得平安,别有上顿没有下顿的,我就非常知足了,但是写作者的不安肯定是伴随一生的,这是为什么我喜欢‘尘’这个概念。人放在宇宙中,渺小的真是连灰尘都不如,至于你所执着的一些东西,也就更加微不足道了。因此,没有必要纠结于得与失,我自己也是非常渺小的,在世界上没有什么存在感。就像是我说过的那样,伟大的人物都是相似的,平凡的人物,各有各的平凡。平凡如尘的我们,就要学会好好地生活。”其实一直以来,七堇年的文字犹如一束舞台追光,关照普通凡人的经历,情感;照亮如灰尘般平凡、渺小,却在认真生活的你我。正如其书中所言,“生活的舞台上,给一束灯光,你才能看到灯下有那么多尘埃在起舞。”

  七堇年出生在四川成都,学生时期酷爱文学。和韩寒、郭敬明有着一样的写作生涯起点,在2002年她的《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入围第六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因此在文学领域崭露头角。2006年她写下了人生中第一部长篇小说《大地之灯》,在这部现实主义作品中,七堇年讲述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出生的两个少年非同于常人的成长历程。这部作品被美国出版公司看好,于2009年9月底在美国面世。在美国出版人眼中《大地之灯》 囊括了截然不同的地域文化、宗教背景和时代苦难,“令人惊叹”。此后,她又写下了《澜本嫁衣》《尘曲》《平生欢》等多部文学作品。在读者眼中她文风日渐成熟稳健,阒静通透,充满灵性。

  最新文集《灯下尘》囊括了七堇年2010-2015年间所创作的优秀作品。如果说《大地之灯》照亮两代人的情感之路,那么七堇年则用《灯下尘》照亮了平凡人如飞尘起舞般的生活。正如她在书中所写“如果说写作还有什么意义的话,那就是,作品就像一盏灯,照亮了那一束,你原本看不见的灰尘。它们都是活生生的人,都在活生生的生活中飞舞,包括你我。如果不是因为一篇文,一本书,你可能不会知道有怎么样的一群人,生活在怎么样的一个世界中。他们和你过着一样的生活,经历着一样的辛苦;又或者,他们和你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经历着完全不同的辛苦——而不论是哪一种,这都是一种安慰。”生活的复杂,一言难尽,于是我们欲言又止。这是一种成长的标志。《灯下尘》是挣脱了青春桎梏的七堇年,是日渐沉默,却以写作呐喊的七堇年。

  七堇年这个名字一直是青春岁月中的代名词。她所讲的故事都跟青春扯上了不解之缘。作为一个她的铁杆粉丝,这十年我们看到了一个挣扎中的七堇年。这十年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七堇年。这十年我们看到了一个成长中的七堇年。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属于我们的十年。壮志、野心、抑郁、迷茫、倔强、天真,这些属于青春的字眼,代表着青少年时期最为真实的影像。从新概念作者到畅销书作家,七堇年是当时“80后作家群像”中最为耀眼的脱颖者。

  跟其它作者相比,七堇年的作品市场一直比较乐观。从《最小说》团队中脱离出来,七堇年的转型历程一直引人关注。从青春文学到严肃文学、纯文学,七堇年的写作经历,是蜕变、是检验、是收获、是成长。作为80后作家群中的一员,七堇年记录了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忧郁、野心,对教育体制的抵制、对家庭幸福程度的影响、对学业负担的厌倦等一系列80后人群共同拥有的记忆。

  最近出版的《灯下尘》,是她十年的真实写照。这十年对于一个少年成名的作家来讲,她所面临的社会复杂,生活机遇、写作梦想等都会发生变化,这部作品是作者回顾这些年来所经历的亲情、友情、爱情的生活内容的汇集。这部作品是一个“多棱角镜头”,几乎就是在讲身边的故事,所以同龄人感同身受。阅读她的文章,就像看一部文艺片,那种根深蒂固的艺术气质,一直吸引着像我这样的年轻人。

  七堇年身上有许多的气质,是我所喜欢的,文艺气质、优雅气质,天真气质,这些透过文字传达出来的气息,充满了一个人内心最丰盈的部分。七堇年的出道基本上是从市场经济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作者又不完全依附市场的“轻阅读”趋势,从这一点上来看,她的创作处境是一个值得去关注的过渡时期。七堇年的《灯下尘》 这部作品其实是以关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与困惑,从而诠释一个努力成长中的我们。我认为这么多年推动七堇年的原始动力,其实是她的性格。很多人认为七堇年的性格很古怪,其实是她内心对理想追求的极致反映。

  《灯下尘》是作者在告别校园生活对自己这些年的浮躁、矫情、倔强、清高的一次很痛快的洗礼。透过这些与清华失之交臂,在天津上学、香港读书、出国旅行等生活的经历,其实每一次看都能感受到作者的自我思省与灵魂的归位。其实我认为七堇年最大的文字魅力,不在故事,而是在语言,她艺术化的文字表达,透出的是她的个性,她的个性其实承接了一个传统与时代的内心的话题。包括她在一篇文章写道,与自己男朋友的不欢而散,其实能感受到她对自己要求太高,太重视生活的质量与梦想的一致性。

  关注她之前的作品会发现她对文学有一种优越感与危机感。优越感体现在她对自己表达的世界,以及拥有的成就的承认程度,其实这些都是文学的东西,会与现实产生一个不可跨越的关系。我想七堇年最大的纠结其实是体现在这方面。她过度关注文学,与现实之间的反差才导致了《灯下尘》这本书讲的她自己的抑郁。她认为自己毕业以后,现实会给予她很高的馈赠,后来毕业出来参加工作以后,发现并不是这样的。这本书中都有真实的表达。

  所以《灯下尘》可以全面的了解一个转型中最真实的七堇年。其实从80后作家群象来看,张悦然、周嘉宁、张怡微都是从文艺的角度出发的,所以她们应该划到一个圈子内,其实80后作家群分化比较严重,像甫跃辉、郑小驴、孙频她们都是正统纯文学的路子。其实七堇年是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上,她的文学转型并不彻底,所以有时候感觉挂一个“严肃文学”的帽子不免有点滑稽,其实《灯下尘》这本随笔并不能代表她的真正的文学成就。其实《大地之灯》 前半部分在写西藏的故事,很厚重,有张抗抗的文风,这部分我认为她跨越了青春写作的一大门槛。但是她的真实处境仍然处在转变的过程中。

  《灯下尘》除了写旅行游记、故乡、亲人、一些杂谈,重要的部分还有几篇重量级的短篇小说,很有意思的是她的这些小说,都被概括为“意象化写作”,这是她的一大写作特色。她通过语言铺陈出了光彩的意境,语言灵动而丰富,给人一种艺术的氛围,而这种气息几乎是覆盖全篇章节。“疲惫不堪地爬山最后一级台阶,黑暗如烈酒一般昏闷。我准备开门,但始终摸不到钥匙,一阵烦躁像火柴般哧地划燃,我装满酒精的大脑快要烧起来了,顺手重重地拉了灯绳。”(七堇年《夜阳》)七堇年的这种表达,动词比较多,而且语言简洁有力,寥寥几句就把一个很深的意象情调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这一点上看,这是七堇年的写作过人之处。

  “我知道现在这一切都将回归幻觉,像所有的逃离,都是卷轴被命运牢牢在握的风筝。在飞翔的时候,就注定了不坠落就是被回收的命运。

  没有任何一只风筝,可以飞向夜阳。”……(七堇年《夜阳》)

  七堇年这些年来,无论什么样的写作内容,都会流露出她自己的内心字眼,这些字眼其实是她内心里最美的部分,盛开的美丽、繁华的美丽、落烬的美丽。七堇年无论是写小说,还是散文随笔都在用心的营造着美的意象。其实她在《夜阳》中说的这句话,完全是她自己的现实处境,她的悲剧情怀,让她痛并快乐着。

  这种个性虚无的表达,其实是80后人群中普通的问题,她们生活在高层小区,与父母隔阂,让她们长期处在一种理想、幻想与现实的尴尬处境,长期被塑造的性格,使她们的内心变得偏激与苍白,七堇年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粉丝,是因为她的成长是当下80后、90后经历过的内心挣扎、或是正在经历的内心挣扎,所在青春经历的阶级必过的一关。

  七堇年的今天,其实是时代被塑造出来的。放小讲是时代环境的影响,性格的不断的塑造,才让她有了一份自己的铺陈出来的个人舞台。《灯下尘》可以说是她个人成长经历中一个性格塑造的节点,以后还会看到更多不一样的七堇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