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亨利·戈达尔《小说使用说明》:另类法国小说史(曹丹红)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8月21日09:11 来源:中国作家网 曹丹红
亨利·戈达尔亨利·戈达尔
《小说使用说明》法文版《小说使用说明》法文版
安德烈·纪德   罗伯特·昂太尔姆   乔治·佩雷克安德烈·纪德       罗伯特·昂太尔姆        乔治·佩雷克

  亨利·戈达尔(Henri Godard)让人耳目一新的《小说使用说明》(Le roman modes d’emploi, Gallimard, 2006)告诉我们,文学史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写法,而好的文学史著作不仅会让读者产生读尽其中提及所有作品的愿望,更会促使读者对文学和文学概念进行一番 深入思考。

  确切地说,《小说使用说明》是一部20世纪法国小说发展史,尽管作者本人表示并没有撰写文学史的野心,同时他所讨论的作品基本集中出版于20世 纪前七八十年。在这部另类文学史中,我们看不到很多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20世纪法国著名作家或作品。这倒不是因为《小说使用说明》刻意背离传统文学史,而 是因为它有自己的逻辑:入选的小说都对小说摹仿生活的虚构传统提出了挑战,作为非虚构小说,它们“最能帮助我们扩大对小说概念的理解”。

  那么作者是如何自圆其说的呢?我们只须看一下《小说使用说明》的章节安排。在引言和结论之外,著作分14章介绍了在形式创新方面做出贡献的法国 小说家及其代表作。这14章的标题分别为“拉开帷幕”、“普鲁斯特的革命”、“二十年代的攻势”、“三四十年代的存在主义小说插曲”、“小说的另一极”、 “与虚构拉开距离”、“对叙述者的质疑”、“追寻另一种时间性”、“极限”、“自传和小说”、“对记忆的想象”、“自传,回归叙事之途”、“从一种叙述到 另一种叙述”、“回归虚构”。通过观察章节安排可以发现,作者并不是一味要统计所有标新立异的作品,而是通过与“虚构”的关系——对虚构的挑战、回避、排 斥及最终的回归——构想了20世纪法国小说在轮回之中拓展自身疆域的过程。我们可以想象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抛物线顶点是那些与传统距离最远的作家或者 更确切地说是作品,包括萨洛特的《向性》、西蒙的《弗兰德公路》等,抛物线两端则无限接近虚构传统。与此同时,尽管始于传统止于传统,但整个发展历程并不 是首尾相扣的圆环,而是一条螺旋上升的曲线,因为小说传统本身在一个世纪里也发生了变化。

  在这样的逻辑之下,该书以纪德那部名不见经传的中篇小说《帕吕德》(Paludes)开篇。为什么选择《帕吕德》?按照作者的想法,首先打破传 统的是福楼拜,但考虑到作品出版年代,只能选择《帕吕德》。出版于1895年的《帕吕德》是纪德的早期作品。这部小说的情节非常简单,它以日记的形式,讲 述了叙述者“我”在巴黎度过的5天生活,这5天的生活也非常简单,就是向不同的人解释“我”正在写《帕吕德》这件事以及《帕吕德》的内容,后者也非常简 单,就是孤独牧人提提尔单调的日常生活。纪德的《帕吕德》尽管出版于19世纪末,却与19世纪其他小说尤其是巴尔扎克式小说很不相同。首先,《帕吕德》中 无事发生。纪德谨遵前辈福楼拜的教诲,就着无关紧要的事件和无足轻重的人物写了一部小说。其次,《帕吕德》有一个叙述者“我”,这点也不同于巴尔扎克式小 说的无人称叙事。随后,“我”所写的小说《帕吕德》中有大段的风景描写,一方面极其冗长,另一方面却不像巴尔扎克式小说中的描写那样,为故事设置背景并推 动其发展。最后,在《帕吕德》中,叙述者“我”不时将自己写好的《帕吕德》片段读给朋友听,同时在日记中原封不动地记下阅读的内容,由此构造出一种纪德擅 长的“纹心”结构。从这个意义上说,纪德的写作具有十足的先锋色彩,因为它讲述的其实是“写作”本身,近一个世纪后,杜拉斯用《写作》做了同样的事。先锋 或者说游戏色彩还体现在“我”所写的《帕吕德》中,主人公提提尔也从事着自己的写作活动——记日记。

  上述种种特点促使《小说使用说明》的作者看到了《帕吕德》在法国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通过挑战虚构传统,小说开始为自己拓展疆域。下面问题来 了,所谓的“虚构传统”到底是什么?尽管戈达尔并没有明确界定“小说”、“虚构”甚至“叙事”,但这三者在他心中是截然有别的,小说是一种与散文、戏剧等 相对的体裁,叙事是一种与描写相对的写作方式,虚构则是一种小说类型或者说模式,其基本构成要素是想象与虚拟、隐身的叙述者、线性展开并延续的时间和因果 逻辑,其结果是通过文字虚拟现实,制造确有其事的假象,因此虚构小说又被戈达尔等同于摹仿(生活)式小说。而《小说使用说明》的作者正是从虚构的这几个相 互关联的基本因素入手考察20世纪法国小说创新的。在这种视角下,许多在正统文学史中不受强调的小说被推至舞台中央。不仅有名不见经传的《帕吕德》,还有 名不见经传的《人类》。和《帕吕德》一样,昂太尔姆(Robert Antelme)讲述集中营经历的《人类》也获得了作者为它专辟一章(第六章“与虚构拉开距离”)展开讨论的特权,而此前在中国读者心目中,昂太尔姆最引 人注目的身份可能是杜拉斯的前夫。出版于1947年的《人类》之所以入选,是因为它“通过所处理的现实和所采取的方式,令虚构受到了双重质疑”。简单地 说,一方面是因为《人类》的作者坚持自己的“见证者”立场,拒绝自己的作品被归入“文学”范畴——“面对事实,他避免使用一切可能令人产生‘文学’感的表 述,因为这会让他的见证意愿受到质疑”。昂太尔姆这种心态在劫后余生的文人中并不少见,二战向人类揭示,历史与现实的残酷性远远超越任何虚构小说的想象 力,而经历过集中营和战争苦难的人再也无法向任何虚构小说寻求心理慰藉。另一方面,二战后“见证文学”大量涌现,却只有《人类》被戈达尔选中,因为《人 类》不仅从内容上反虚构,更从写作方式上反虚构,流水账式的记录,时态的混用甚至“乱用”——用过去时态进行的叙述中不时突兀地穿插进现在时态和将来时 态。“混乱”更突显了“见证”本质,表明过去对“见证人”的影响无法摆脱,集中营的苦难无法磨灭,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人类》的写法促使戈达尔看到了该 小说与其他无法摆脱虚构模式的“见证文学”的差距,并由此看到了它对拓展小说疆域的重要意义。

  《小说使用说明》最后讨论的作品是“乌利波”代表作家乔治·佩雷克的名著《生活使用说明》(La vie modes d’emploi,又译《人生拼图版》)。“乌利波”——OULIPO,潜在文学工场——的标签和佩雷克对实验小说的兴趣都促使我们自然而然地将《生活使 用说明》视作一次趣味十足的大规模写作练习:在几百页的篇幅里,小说通过逐一描写某栋公寓的所有房间以及住在里面的所有房客,向我们展现了如何创造以及描 写人物的方法。奇怪的是,小说仅止于孤立地描写和介绍人物,并没有令故事在他们之间发生,小说是房客的个人肖像集,而不是房客群像。从上述角度看,《生活 使用说明》无疑是反虚构的。但戈达尔写到这里笔锋一转,指出了《生活使用说明》的另一个特点:在短小的篇幅里,佩雷克为每个房客设想了性格和来龙去脉,性 格素描寥寥数笔却形象生动,背景故事短小却妙趣横生,似乎每个人物每个故事都可以单独展开来写一部小说,只是作者并没有这样做而已。正是因此,戈达尔坚持 认为《生活使用说明》不乏虚构色彩,甚至指出它“令反虚构与虚构达成了最完满的和解”。

  也就是说,尽管20世纪的法国小说试图反虚构,但虚构始终没有从地平线消失,一有机会就会卷土重来。正如戈达尔指出的那样,“摹仿式小说的模式 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今天都十分强大,因此需要许多人一起——并且在某些时刻——才能质疑它,并迫使人们承认小说可以存在其他的形式。”“许多人”、“某些 时候”……这些表述本身已经说明虚构难以抵御的力量。因此“见证文学”《人类》中有虚构的影子,“实验文学”《生活使用说明》中有虚构的影子,其他更接近 或更反对传统的小说同样如此。在追问虚构力量的来源时,作者在结论末尾说了一段令读者为之动容的话:“最不起眼的虚构也会触及我们的本质。大部分时候,我 们都盲目地活着,在等待、恐惧和短暂的任务中消耗生命,受困于无所事事的时间和无足轻重的事件,屈服于偶然性的统治。我们最终失去了对某种目标明确的生活 的渴望。这种渴望打从一开始就已存在,而且不管怎样都不会彻底消失,因为虚构会按照它所设想的生活的模子,令渴望重新燃烧。一边是逝去的时间,其中的每一 刻都充满不确定性,另一边是对这时间的整体意图和意义的确信,虚构通过在想象中实现这两者的几乎不可能的联结,在我们身上触及了人类生存的条件。”也就是 说,虚构所讲述的故事因其时间顺序,更因其因果逻辑,让读者看清了故事人物行动的意义,由此使得读者能够反观自身的行动,将被“当下”肢解的片刻纳入到一 种有逻辑、有方向的整体——也就是整个人生之中,赋予自己的行动和存在以意义。虚构因而是一种人道主义行为,人类特别需要它,借以摆脱存在的荒诞感,借以 获得生活下去的勇气。因此我们会发现,即使是毫无情节、毫无逻辑可言的作品,最终都会被读者组装成有意义的故事。虚构不可战胜。

  反观《小说使用说明》这个书名,会发现其对《生活使用说明》的挪用。在《生活使用说明》中,人工编造的痕迹一目了然,而且作者本人也没有掩饰这 种痕迹的意图,但故事仍旧会逐渐攻破读者的防线,抓住他的注意力,让他沉浸其中,体会到阅读虚构作品的愉悦。《小说使用说明》可能也是如此,无论是赞同还 是反对戈达尔将本书提及的作家作品作为20世纪法国小说创新能力的代表,我们都能十分清楚地意识到,这只是戈达尔主观性的体现,是他的一次建构尝试,但这 并不妨碍我们跟随他进行一次20世纪法国小说之旅,有开端,有发展,有曲折,有结尾。也就是说,《小说使用说明》同样满足了我们对整体和大局的渴求。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