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故乡和异乡之间的光亮(杨献平)

——读平凉籍作家王雁翔散文集《穿越时光的河流》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8月13日11:53 来源:平凉日报——平凉新闻网 杨献平

  平凉籍军旅作家王雁翔是军事记者。早些年,他在西北边疆,长年下部队采访,新疆的大漠戈壁、雪山河流他基本上都去过;除了新闻报道,他还以散文的方式,记录和呈现边疆官兵的战斗精神与日常生活。作为一个长年在外的乡村子弟,他对家乡和父母亲人葆有深切而又朴素的情感。这使得雁翔时常心有所想。对一个军人来说,父母和故乡是根脉所在,也是生命和情感的动力源与归宿地,而军人,则必须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中,王雁翔既用笔书写军队豪情,也用笔表达他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与念想。

  《穿越时光的河流》(花城出版社2014年11月第一版)可以看作是王雁翔的一种情感历程和生命履历。是游子的精神还乡,是站在异乡和故乡之间的一种明亮的沉思与张望。第一辑中的内容,多是写他自己的军旅生活和为基层官兵作传“画像”。如《遥远的牛圈子》《军旅如歌》两篇文章,就是写他怎么与天山腹地一个不知名的小地方发生生命联系的。日常工作之余,他用心观察、体悟生存环境,发现生活中的美,用诗意而灵性的笔触,将名不见经传的牛圈子活色生香地“画”了出来,使人跟着他的文字,进入到了一个偏僻而摇曳生姿的“自然境界”。《天路纪行》写青藏线之壮美,也写各种危险和艰难,从具体情境和人事当中,凸现高原边防官兵在和平时期的牺牲奉献。

  军人也有亲人,有故乡。故乡在军人心中的地位,可以比作另一形式或者微缩的“祖国”。雁翔长年在边疆海岛奔波劳碌,每当闲暇,心里常会映现出家乡和亲人的模样。思之切,情之深,他将自己的思和想化作文章,一次次在纸上深情地写了故乡的名字,亲人的相貌,风物的形状,借以安慰自己不能在身边尽孝的愧疚之心。如他的《故乡的味道》,书写在外省想念家乡的滋味,特别是故乡在一个游子内心的形状、风味和姿态,着实令人柔肠百结,那种幸福与忧伤混合的情绪,沉醉而又无以言表。

  写到故乡,王雁翔总是柔情百丈的。《核桃、黄花及其他》是一篇美文,他写家乡的核桃的味道,花椒的质地,写母亲菜园子里的草莓,还有各种干菜,特别是漂亮的苏姓女孩到他家来的情景,羞涩、美好、朦胧,充盈着一种懵懂的暧昧之美。《每当日落你会想起谁》一文写幼年的黑夜,在户外搭窝棚看护庄稼的情景。其中写到了许多很有意思的乡亲们,以及有意思的农事。这一类散文生活气息浓郁,烟火气十足,使得每一个有过乡村生活经验的人都感到亲切。更难能可贵的是,王雁翔笔下的乡村是特定年代的,即改革开放初期,这种类似于纪实性的书写,携带了强大的时代气质,特别是在当下全球化日益迅疾的人文环境中,昔日的村庄及农耕文化正在稀薄甚至消失,雁翔的这一种文学化表达,很可能已经成为了一份乡土中国的“档案”。

  这是最为珍贵的,也是王雁翔散文的价值所在。当然,散文终究是文学的。从这本书中的作品来看,王雁翔的散文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或者过人之处。一是他始终葆有真诚的情怀与普世爱人的思想境界。雁翔的散文,以叙事、写景为主,总是能够在人和事物之间找到一种妥帖的情感爆发点,且不动声色,使人为之感到舒心和温暖,进而产生共鸣之感。这和雁翔散文中所包含的那种内在的真诚和仁者爱人的思想意识有关。二是雁翔的散文品性柔和,自由大度。他对于人事都是站在理解和喜欢的角度去书写,不偏狭,也不故弄玄虚,以本真的笔调去呈现自己眼中的世界。三是雁翔的散文非常节制,谋篇布局给人一种清晰了然之感,既没有按照传统的路子,刻意地设置主题和意味,也没有特别强调文体实验,而是在二者之间,找到一种比较妥贴的合乎当代人审美情趣和散文嬗变要求的方法,从而使得他的散文更容易打动人,也会受到更多读者的喜欢。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