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作家的追求与编辑的责任(彭学军)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8月13日11:40 来源:江西日报 彭学军

  我既是童书写作者,又是童书编辑,我想以一个跨界的两栖的身份来谈谈编辑与创作的相互影响。

  在出版社工作十几年,编过一些品质一般的书,但也编过一大批非常好的书,它们中有一些堪称经典,比如“彩乌鸦”中的很多作品,有引进的,也有原创的,“弗朗兹的故事系列”“我和小姐姐克拉拉系列”“不老泉文库”“晴天有时下猪”等。读这些书稿的时候,会很享受,会被感动,被照亮。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只是愿意,我可以尽可能多地只面对文字,这就极大地成全了我的个性。那些优美、灵动、睿智、洁净的文字,以及由此而结构、交织、描摹、显影出来的美丽故事、不朽的人物、隽永的思想和写作者真切而生动的灵魂,是那样令人愉悦和赞叹。如果读到了它们之中的极品呢——当然是就自己的欣赏水平和阅读视野来说——那就只能是深深地沉醉、艳羡和激赏了。然后,会不自觉地角色转换,一个写作者的面目就暴露出来了。于是,暗暗地‘妒意横生’,万分沮丧地想:这样的东西,就是再给我两个脑袋也写不出来哦。忍不住再读一遍,心里的‘不平’就渐渐被它的卓越消融了,宽慰地、感恩地想:幸好我是个编辑,被我读到了,如果我仅仅是个读者,泱泱书海,很可能就与这些好书失之交臂了。”

  所以,我很庆幸可以与这些书稿相遇,而且是在职业中与它们相遇,也就是说,我用来谋生的编辑工作与读书读经典重合了,这真是一件让人愉悦和乐此不疲的事。而且,这样的编辑和阅读又反过来指引和约束了我的创作,在写作的时候,你没法对那些闪光的文字视而不见,没法不让自已努力地去无限接近它们。那些书稿让我知道了,高高在上的标杆在哪里?灯塔在什么地方,努力的方向又在何处?也许,我不知道还可以怎么写,但至少知道了不可以怎么写。

  试想,如果一位年轻编辑一入行就拿到这样的书稿,几年下来,他的眼界和其他编辑就会有很大的不同,那些低劣的甚至是比较一般的东西根本入不了他的眼。我喜欢这样一个比喻:培养一个文物鉴定师最有效的方法,不是给他看各种各样的赝品,告诉他这些赝品假在什么地方,而应该尽可能多地让他看真迹。因为,假有千奇百怪的假,而真的只有一个。同理,编辑的眼光靠什么去提升呢?靠作家的优质书稿,靠许许多多的优质书稿,而被提升被优化了的编辑也会用更专业更文学的眼光去看待和处理他手里的作品。编辑与作家这样水涨船高相互提升、彼此优化,最终会改变中国儿童文学,也终究会给中国的少儿出版与儿童阅读带来新的样貌。

  在少儿出版界,不少编辑有着跨界的身份,编书,同时也编写。在出版社工作,摸爬滚打许多年,和其他作家相比,他们其实更知道图书销售的奥秘,知道什么样的书更容易受到市场的青睐。但是,他们还是坚守住了心里面认定的那些更为重要的东西——一些“套路”,不是不了解,而是不去做。你要别人给你优质的书稿,你又怎么能不推人及己呢?我想,这就是这个职业带给我们的额外的顾忌与自律吧。

  (彭学军:儿童文学实力派作家,江西作协副主席,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编辑。出版了《你是我的妹》《腰门》《纸风铃 紫风铃》等四十多部小说和散文集。一些作品被译作英、法、韩、日等多种文字输出海外。曾获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小说大奖、中国作协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