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白刃之光(何建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8月05日09:55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何建明

  对今天的多数文学人来说,文学是“玩”出来的。但在老一代文学人那里,文学是因命运而逼出来的。两种状态下的人生与心境抒写出的作品,自然不大 一样。前者的笔下或许也能取悦于公众及社会一时,但我以为难成经典。文学之所以成为经典,一定是那个文学人有对人生与命运的经典感悟及内心深处具有经典情 感和爆发力所致。

  军旅作家白刃先生便是这样一位具有经典人生与经典命运从而勃发出一系列经典作品的人。今年春节前,我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去看望这位98岁的老先 生,在其家他拿出一本自传赠与我。我花了一整天时间阅读后,才真正对这位从文70年的我军知名作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白刃,原名王寄生,福建晋江人。 14岁随亲人赴菲律宾谋生。抗战爆发,身处海外的他参加了抗日救国和民族武装自卫会,年纪轻轻就在异国他乡一手拿笔、一手持枪投身抗日。日军全面入侵中国 的1937年,白刃回国。1938年赴延安抗大学习,并参加了八路军。之后的八年抗战中,锋利的刀刃,频频闪烁着白色光芒。他的长篇小说《战斗到明天》和 话剧(后改成电影)《兵临城下》以及《白鹭》《糖衣炮弹》等奠定了他在军事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

  白刃的文学艺术光芒,是他个人之苦难命运和国家之苦难命运磨砺出来的。当年穷苦的福建人,有许多漂洋过海当了华侨,他也是。14岁时,他借了 240块“大洋”,通过旅行社买得一张“大字”(护照),到了菲律宾。接下去是苦难的学徒工和艰辛的“小华侨”生涯。后来他遇上了中共一大时的中共老党员 董冰如,是这位华侨中学的老师带他走上了职业革命者的道路。因为一篇题为《可怜的婢女》的作文,他开始成了华侨革命者中的“小笔杆子”,由此一写就是一辈 子。

  暴日挥屠刀,刀光剑影,无数生灵涂炭。血染太平洋,千岛人民共灾难。

  华支举义枪,枪林弹雨,万众一心杀敌。威震东南亚,中菲兄弟同立功。

  日本军国主义的屠刀举向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时,菲律宾土地上的中国“华侨支队”(华侨抗日游击队简称),以特有的方式,支援中国本土的抗日战争。

  上海沦陷,南京沦陷……中华大地每一寸土地都在日本侵略者的暴行下沦陷。民族存亡关头,他身着童子军服,手提小藤箱,告别马尼拉。在回国的轮船甲板上,他高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 回春之曲 》:

  再会吧,南洋/你海波绿,海云长/你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们民族的血汗/洒遍了几百个荒凉的岛上……

  再会吧,南洋/再会吧,南洋/我们要去争取一线光明的希望!

  回到故乡福建,他的笔触痛了腐败的当局,于是也让他下决心奔赴中国革命的希望之地——延安。从此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革命文化人,参加过《 放下你的鞭子 》的演出。之后,他奉命到抗战前线鲁南战场上,正式以“白刃”之笔刀,在枪林弹雨中与日军拼刺搏杀!他是我军《 战士报 》的创始人之一。那个时候的“文人”,同时又是战士,不可能让你脱离战场、躲开子弹去写作。写作是战友们睡下的时候所开始的新工作,写作是战友们打扫战 场、掩埋尸体时的眼泪的继续……

  白刃的文学艺术之光,绚丽闪耀,因它是生活积累和感情丰沛后的思想与艺术的结晶体。

  抗战的硝烟还在冒着火星,他到了白山黑水的东北,参加了辽沈战役,与白朗、舒群、周立波、刘白羽等一批军旅作家一起攀向文学创作的高峰。名篇《 战斗到明天 》,并非是他的一鸣惊人之作,而是在长长的无数大作、中作、小作之后垒出的一部革命军事战争题材的经典而已。而如《 钢铁战士》《 桥 》等电影,就是根据他诸多作品改编成的另一些经典影片罢了。

  新中国成立后的上世纪50年代,他近20年的战争生活积累和文学创作实践,敦促与激发了他佳作频出、一发而不止的创作狂潮。然而,新中国成立初 十年,时代的革命狂热也带来许多无情,一次次政治运动让当时红得发紫的他,屡受不白之冤的牵连,他被迫无奈地一次次将军装脱了又穿上、刚穿上又被勒令脱 下,一直到毛泽东、周恩来及诸多大元帅们肯定了他创作的《兵临城下》之后,他才第四次穿上军装。

  很少作家有这样的幸运:国家总理周恩来为了他的一部作品的创作问题,在办公室整整谈了两个小时……白刃是中国作家的光荣,是军旅文学之大儒。

  在后来50余年的生涯中,文学始终是白刃先生的职业与最爱,这位才华横溢的军旅作家没有躲过一场场政治运动所带来的伤害。这主要是因为“文革” 中的“文艺旗手”江青掌握着当时的文艺大权,使得他失去了宝贵的创作大好时光。这是国之不幸、军之不幸。尽管如此,白刃先生留给我们的足够多的经典作品, 让我们几代作家、编剧家、戏剧家从他身上汲取了诸多营养。

  我以为,白刃先生留给我们最多的是他那颗火热的革命信仰之心。

  我以为,白刃先生留给我们最多的是他紧贴斗争实践和生活实践的创作态度与创作自觉。

  我以为,白刃先生留给我们的是对待名利的淡泊与淡定。他的许多重要作品被人“拿”走后却比他本人获得了更多荣誉与光环,他毫无怨言,淡淡一笑完事。

  我以为,白刃先生最可贵的是从不以功臣自居,为了出一套书自己掏钱印刷、卖书,他的《自传》因没有获得国内一家出版社的重视,老先生因此苦觅求 人数载后方弄了个香港出版社的非正式书号出版。为此,今年春节期间走访老先生时,我答应一定为他隆重地重出这部闪耀光芒的传记。我们常言文学繁荣,要关心 作家,如果这样的事都没做,岂不是天大笑话!

  今天的文艺界浮躁得很,天天在造“星”,一夜成巨富、巨星者不少,但我们千万别忘了真正为共和国文艺创造经典作品的像白刃先生这样的老作家,他 们的存在和他们的作品,远比那些瞬间造出的“星”要经典和永恒得多。因为他们的生命里有坚不可摧的信仰力量,他们的作品来自与人生并行的生活经验,他们的 作品中传递的思想光芒属于一个伟大民族不朽的进步追求与理想。

  白刃之光,永远与青春和理想相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