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写活着的尧舜禹(胡平)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7月29日14:42 来源:中国作家网 胡 平

  许大雷长篇小说《夏》上下卷滔滔86万余字,写作意图却十分显豁,正若作者在“序”里表明,是“企图通过活着的现代河东人的思想言行寻找华夏先祖精神习性的蛛丝马迹,找到华夏的昨天和今天的联系,以及和未来的联系”。作者是河东人,而据一些专家考证,河东是中华文明最初的起点,拥有女娲、黄帝、蚩尤、后稷、螺祖、尧、舜、禹等活动遗迹,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作者坚定地认为,既然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惟一由远古延续至今的文明,其中蕴含的非凡的精神伟力必然遗存在现代人身上,特别是河东人身上。塑造典型的河东人形象,也就是塑造典型的中华民族的形象。他不写古代的尧舜禹,而写今天的“尧舜禹”,确实把古文明和现代人的形象性格联系起来,这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一种小说,我认为他的创意很有道理,很有意思。无疑,许大雷的观点是颇为大胆和独特的,虽然容易招致争议,但不能说毫无根据。

  有趣的是,作品中对河东人的标准性情和相貌也做了具体描述,他们的性格和长相一样,无棱无角、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不偏不倚、不奇不特,可谓俗、平庸,也可谓朴实与善良;他们玩的是心,重视的是人,使的是内力——应该说,这些观察和体味,是有新意或启示意义的。作者的确对河东人、对中国人有过深入的文化研究,在作品里也通过人物之口表达出许多他的理论观点,但在我们眼中,《夏》是一部文学作品而不是学术著作,只要书中的人物塑造鲜活而富于个性,就不必再多作人类学的评价。

  《夏》集中塑造的主要人物有三个。省长郭笑,坚持用品格打通仕途,立志实现天下为公,造福于民,企图创造感恩式的官民关系、和谐的政局;企业家马卫东,想用金钱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不屈不挠地赚钱是想为社会作贡献,想建立道德大厦和人性山峰;作家裴黄,在读书、观察和思考中不断发现人性秘密,信奉人性的真善美的力量是创造并推动历史的动力。这三个人是老同学老朋友,互相帮衬,分别体现了河东人的政治能量、经济能量和文化能量,他们“风风火火闯事业”,对河东省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人中写得最好的是郭笑,他当市长时亲自接待群众来访,对在别人手里积压的案件,处理起来果断麻利,绝不拖泥带水。一个农村妇女多次上访,非要讨回家里原来的田地,他劝解她想开点,答应改日带人去帮她种现有的地,种好了再交还给她。一个老汉有冤,儿子尸体停放家里多年不埋,自己身绑炸药来见市长,郭笑当即电话命令乡里撤掉村长,还要亲自去帮老汉挖墓抬棺,感动了老汉。他当县长时,面临禹王村几千村民群体闹事,眼看要出大乱子,他把自己铐起来,给村民下跪,承担全部责任,化解了一场危机。这样一个官员,把小官也当仁君明主来做,也许真是“替尧舜活着”,带有远祖遗风。在形象设计上,马卫东也可算一个与其他老板有别的企业家,他相貌堂堂,姿态体态“都颇有几分黄帝、蚩尤、尧舜禹的英雄气概”,他把龙泉庄变为龙泉镇时,要按尧舜禹的方式任用贤能,不搞世袭制,想法与众不同。裴黄的刻画比起郭笑和马卫东则要弱一些,他喜欢高谈阔论“大河东理论”,在电视剧和小说上取得的惊人业绩也多少令人生疑。

  这三个人有个通病,就是都说粗口,省长说粗口,文化人也说粗口。但仔细想,这也可看作是小说的一种风格,带有浓郁的土腥味儿,不能说不接地气。作者是把三人当英雄人物写的,可是写时毫无顾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并不怕暴露人物缺陷和阴暗面。郭笑支持拍《大河东》,因为这个电视剧宣传了他个人,说“河东文化和华夏文化就是老子的文化”。他能升迁,并不全靠政绩,他暗中也曾托于洁替他活动,于洁日记的曝光,使他陷入丑闻。显然,作者理解的英雄形象与俗常理解的并不相同,他的理解是更为现实主义的。

  小说写了三个朋友间既互相支持,又互有争夺,也是不落窠臼的。马卫东发迹时做过假药,郭笑处理了他而成为人民青天,马卫东在郭笑落难时也嘲笑过郭笑。但他们该帮忙时还是会出手,为了郭笑能当上省长,马卫东不惜以馈赠煤矿出面活动。按照作者的看法,这也是河东人的一种特质。河东人喜欢互相较劲,但更多是想通过努力让对手败在自己手里,并衷心希望对手也干得很好。这一切都是为了共同成就一番事业。作者所推崇的河东人“ceng”的创世纪精神,也成为全书的核心理念。

  但不管怎么说,这部书写得太长了,内容显得有些芜杂。内容很密实,但缺乏疏密相间的布局。节奏有时过慢,有时又过快,如郭笑之死,一句话就交代了,过于仓促。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