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昭昭前事惕后人——读胡松夏长诗《山河》(张金春)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7月27日10:23 来源:中国艺术报 张金春

  一寸河山一寸血。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中国作协会员、 “80后”战士诗人胡松夏创作出版了长诗《山河》 (线装书局2015年6月出版) 。该著作由“从南湖出发”“白山黑水”“卢沟怒火”“残雪”“浴血奋战”等组成,以气势雄浑、凝练简洁的诗性语言还原了“九一八事变” “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一些重大史实,在热情讴歌中国共产党挽救民族危亡时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以及中华民族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同时,对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行径进行了有力的痛斥,并以军人的视角对中日之间的战争进行了系统的反思,是一部充满爱国激情的优秀作品。

  艺术情感的表达往往来源于内心深处的感动。创作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尤其是长篇史诗,不仅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理论构思和艺术创意,更为重要的是对繁杂史料的理解、把握与筛选,准确了解和熟练驾驭是必不可少的。

  “赵登禹和他锋利无比的大刀队/被喜峰口的城垛高高托起/手起刀落/快如疾风/长城上的那个夜晚/钢刀瘦成燕山寒月” 。英雄是民族历史上耸立的高峰,如何巧妙处理英雄与大众的关系,决定着作品的艺术水准。诗人胡松夏在长诗《山河》中以独特的视角、娴熟的笔法,从不同侧面撷取历史片断,通过独具匠心的构思,在极具历史张力和经典意味的场景中,不断推进战争叙事与艺术抒情的相得益彰,从而拉近艺术与历史的距离。毫无疑问,这些写作技巧的采用,更能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让历史细节浮出水面,最大程度地确保史诗写真与抒情的有机统一。阅读长诗《山河》 ,大气磅礴、冷峻犀利的诗性语言比比皆是,这些越发显示出诗人艺术思维的敏锐和创作风格的日臻成熟,逐步摆脱了苍白的概念化叙说和浅泛解读的平庸。

  诗人在长诗《山河》中,对日本右翼势力否定或回避其侵略历史的态度表现出极大的愤慨与担忧,并借助铿锵的诗意符号,以诗人与军人的双重身份发出警示:“我们可以谅解对手/但绝不能背叛鲜血淋淋的历史/擦亮眼睛/时刻把握手指与枪的距离” 。作者此处无疑在呼唤,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应该牢记历史,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争当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锻造御敌本领,捍卫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幸福。

  《山河》是诗人胡松夏创作出版的第八部诗歌作品,全诗尽管不算太长,但却写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力挽狂澜与虚怀若谷,写出了中华民族的百折不挠与坚忍不拔,写出了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与浴火重生。作为一名“80后”战士诗人,胡松夏以“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将创作目标瞄准远去的硝烟或者未来的战争,从枪炮轰鸣的战场上搜寻属于军人的信息,用作品见证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