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大杂院里的丁香情(赵振杰)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7月27日09:16 来源:中国作家网 赵振杰

  肖复兴中篇小说《丁香结》

  《上海文学》2015年第6期

  肖复兴的小说具有“形散神聚”的散文风格。他的中篇新作《丁香结》在保持抒情特质的同时,叙事技巧和思想内蕴也更加炉火纯青。小说以丁香树的成 长为经,以连氏家庭种种变故为纬,通过多视角转换、双时态并置、预叙、闪回、时空交错、蒙太奇、意识流等叙事方式,立体地、生动地、艺术地还原了北京大杂 院里横跨半个多世纪的情感故事。其语言唯美清丽,节奏跳宕绵延,情感饱满真挚,充满了“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忧伤感与沧桑感。

  就故事本身而言,小说大致可分为“文革”前、中、后3个时期:“文革”前,连氏大杂院内先后发生了连先生续弦、连姐儿高考失利、连先生过世、小 连太太当家、丁师傅入住等事件;“文革”中,连家经历了红卫兵抄家、丁师傅下放、小连太太惨死等变故;“文革”后,大杂院里的丁香树又见证了连姐儿的婚礼 和葬礼,以及“我”与中学女友的久别重逢……作者巧妙地通过大杂院的“变”与丁香树的“不变”清晰地呈现出个体命运被那个荒唐时代漩涡所裹挟、吞噬的全过 程。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针对大杂院里的连家故事,肖复兴分别选取了儿童、青年、老人3个视角来展开叙述,从少不更事的“我听说”到父子通信中的“我 猜测”再到断壁残垣下的“我回忆”,小说的情感基调逐渐由“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天真烂漫,变为经历过“城头变幻大王旗”后的稳重与深沉,进而变成“行至水 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洒脱与从容。小说的思想内蕴也亦随之不断丰富和深化:其中有对童年往事的追忆,有对血色青春的祭奠,也有对现代化进程的隐忧——正如 “我”在文中所言,曾经是个体被命运裹挟的时代,而如今是历史被现实强拆的时代……世事沧桑、人生况味,变化得都那样的快。过去与现在彼此交错在一起、厮 缠在一起,却又拉开了无法缩短的距离。

  肖复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颇具匠心。无论是人物群像还是典型形象,他都刻画得游刃有余、栩栩如生,例如,通过连先生的言谈举止来衬托其内敛深沉的 性格;通过生动传神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来烘托丁师傅的憨厚、善良与正直;通过嚼舌头、传八卦、看热闹等情节来呈现大杂院街坊四邻们的市侩气息;通过生 火、做饭、找对象等事件来揭示连姐儿由“饭来张口”到自力更生的蜕变过程……其中,作者对小连太太形象的塑造最为出色:小说先是以“我”道听途说的只言片 语开始,随后又通过悬念、留白等方式引发读者对其身世和情感的种种猜测,最后以一种“欲盖弥彰”的手法——从派出所户籍簿上得知其真名叫连丁香——揭示出 小连太太与连家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亦或是血缘)联系。在作者“欲说还休”的讲述中,小连太太谜一样地出场,又谜一样地消逝,最终成为了一个孕育无限可能 却又无法解开的疑惑。

  《丁香结》在叙事风格上也别具一格。作者采用追忆散文式的笔法来讲述故事,通过过去时与现在时自由跳接的方式,为小说文本建构了一个回环往复的 “叙事圈”,这种既开放又闭合的叙事结构为读者带来了一种“曾经沧海”与“昨日重现”相融合的迷离感与梦幻感。其次,肖复兴还深谙“以物喻人,动静结合” 的写作之道,小说中明线写连家人,暗线写丁香树,两者一动一静,以静衬动,顿生黍离之悲,以树喻人,更觉世事沧桑,加之文本中动静结合的意识流情节和蒙太 奇片段,更加使得小说的情感基调复杂而饱满,纯粹而富有变化性。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