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静听成长拔节的声音(钱淑英)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7月24日09:32 来源:中国作家网 钱淑英

  谢倩霓“薄荷香纯美成长花园”系列小说

  静听成长拔节的声音

  “薄荷香纯美成长花园”是谢倩霓新近出版的系列小说,她说之所以创作这些作品,是因为一直有个很小很亲近的小人儿,怯生生却又无比顽强地躲在心 里面,使她产生了强烈的难以抑制的写作冲动。这个让作家倍感珍惜的小人儿,就是童年时代的自己。于是,怀着火一般的激情和喜悦,谢倩霓写下了这个名叫细荷 的小女孩的成长故事。

  在回忆童年的儿童文学写作潮流中,这种源于特定时代生活经验、童年感受和审美形态的自传性书写,极易呈现出为公众所熟悉的集体文学样貌。不过, 我们可以发现,谢倩霓以一种天然的创作姿态和细腻、舒缓的笔调,借由充满地域色彩的语言文字和源自心灵的生命体验,赋予了“薄荷香纯美成长花园”系列小说 以个性化的艺术特质,使作品在沉静中折射出动人的意境和感人的力量。

  “薄荷香纯美成长花园”系列小说包括《一个人的花园》《总有一朵微笑》《一路遇见你》3部作品,选取主人公入学前后、三年级、小学毕业这3个成 长关键期来架构故事。作者并不刻意彰显情节的戏剧性变化,而是在一种原生态的生活场景中抓取重要的时间节点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发展过程,以此揭示成长的路径 和内核。正如谢倩霓自己所说的那样:“我只想要一种来自泥土的真切,一种来自天然的芳香,一种来自一个小小的生命的几段真真切切的生命体验”。正是在这种 天然的成长节奏中,作家对细荷的心理活动展开了细致入微的描画。透过“看”、“欢喜”、“闹不明白”这样一些反复出现的语汇,我们可以清晰地把握主人公的 性格特征和情感态度。

  细荷是安静的,她特别用心地看着周围的一切:她耐心地看姆妈纳鞋底,那一针一线里好像伴着呼吸的吟唱;她细心地看艄公撑船,那竹竿犁开水波的时 刻,仿佛带着奇妙的节奏和韵律;她一丝不苟地看木工师傅干活儿,连锯木头和刨花料的过程似乎都充满了艺术的味道。细荷以敏锐的触角和审美的眼光去观察整个 世界,在她眼里,平凡的日常生活显得那么富有诗意,散发着令人赏心悦目的光芒。

  细荷的心思是敏感、细密的,然而她并不伤感,心中总是洋溢着那么多的欢喜。她欢喜地看着老庙房子里煤油灯下的家,她欢喜地走在老街的青石板路上,她欢喜地去上学,欢喜地和朋友在一起玩耍……这欢喜里,包含了一个善良女孩对这个世界的无限爱意。

  在那样一个物资匮乏、生活困窘的年代,细荷的生活里不可能没有苦难,她在一次次的搬家过程中体会离别的哀伤,在亲人和朋友离世后感受生命的悲 痛。但是经历了悲欢离合的细荷,却依然能够面带微笑。不管人事如何变迁,她都能保持一颗纯真的心,并且在对未来和远方的憧憬中迈开成长的脚步。

  对一切都怀着好奇和欢喜之心的细荷,也常常感到迷惘和困惑,总有一些事情让她“闹不明白”。她不明白潘老师为什么会从上海来到山口镇小学,不明 白立根表哥为什么就不上学了,更不明白那么年轻的同学罗四姑为什么要被父母安排相亲。这些迷惘和困惑,无不激起细荷的悲悯之心。但她发现,很多现实自己无 力改变。如同《城南旧事》中的小英子一样,细荷用一双童年的澄澈的眼睛,无意间推开了那扇半遮半掩的成长之门。懵懂的她并不知道,在这扇门背后,是一个多 么错综复杂的成人世界。

  从最初的羞涩、胆怯,到最后变成一个有主见有个性的女孩,细荷在不知不觉间安静地长大,让身边的大人为之感到惊讶。作家将“薄荷”作为核心意象 贯穿作品始终,是有其用意的。在小说第一部《一个人的花园》中,奶奶告诉细荷,薄荷很好养,它一点都不娇气,不怕虫咬,不怕鸟吃,不怕天冷,也不怕天热, 随便种到哪里,都长得高高兴兴的。由此,“薄荷”成为书中一个重要的隐喻意象,象征着主人公成长的节奏和姿态。在飘散着薄荷香的静谧氛围中,我们似乎都能 听得见细荷成长拔节的声音,这安静之中传递出的不可阻挡的力量,让人心生感动。

  亲历性的叙述语调,加上生动的场景描写以及精彩的细节刻画,使“薄荷香”系列小说呈示出一种特有的时代画面感和生命韵律感,为读者打开了广阔的 社会生活画面和丰富的内心世界。遗憾的是,这种优美的略带风情化的童年书写,未能在纵深处挖掘出童年更为内在的精神内涵,也没能突显出人物在瞬间绽放的成 长之力,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作品的艺术质地和审美空间。我想,这不仅仅是谢倩霓“薄荷香成长花园”系列小说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当下童年回忆型小说创作 的一个普遍倾向。对此,我们应该予以关注和反思。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