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敢将十指夸针巧(刘庆邦)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7月23日19:34 来源:北京日报 刘庆邦

  姚喜岱做了二三十年编辑工作,现在仍然在编辑岗位上辛勤劳动。年复一年,经喜岱的手所编发的稿子,恐怕可以用无数来形容。做编辑工作的同时,好在喜岱自己也写了不少稿子。这部《心底映象》作品集,就是他从众多作品中自选出来的。喜岱终于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书,作为和喜岱共事多年的老同事、老朋友,我由衷地为他高兴,向他致贺!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一说到好的编辑,总愿意把编辑工作与给他人做嫁衣相联系,作比喻,这几乎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而我对这种比喻一直有所保留,不愿意完全认同。任何比喻都有局限性,这个比喻也是如此。在一定程度上,它散布的是一种哀怨、自怜和悲观的情绪,仿佛编辑都处在被动和无奈的位置。“为他人做嫁衣裳”,出自南唐诗人秦韬玉《贫女》中的一句诗。整首七律描绘了一位手艺超群、品格清高的穷家女儿形象,她一边为自己嫁不出去伤心发愁,一边还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富家女儿做嫁衣。这样深究下来,我们就会发现,把编辑和贫女相类比是不合适的。或许有的编辑确有贫女那样的愁苦情绪,但绝大多数编辑并不如此。别人且不说,据我对姚喜岱多年的了解,编辑工作是他的向往,他的追求,他对编辑工作一直很热爱。他把当编辑看成是学习的过程,劳动的过程,享受的过程,也是自我完善的过程。喜岱在一篇文章里就明确说过,当编辑“不是被动的工作,而是创造性的劳动”。

  如果用“为他人”和“做嫁衣”不能概括、评价喜岱对编辑工作乐此不疲的态度,以及在编辑岗位上所做出的突出成绩,我更愿意把诗人同一首诗中的另一句诗送给喜岱,那就是:“敢将十指夸针巧。”这真是一句好诗,可惜很多读者把这句神来之笔忽略了。诗的意思是说,小小的绣花针是灵巧的,而穿针引线者的十根手指比绣花针还要灵巧。在人和器的关系上,诗句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表明任何高超的技艺都是源自人的心灵。这个意思与我对喜岱的看法是吻合的,喜岱用心对待每一篇稿子,精雕细刻,一丝不苟,的确是一位难得的好编辑。在这部书里,喜岱有一篇文章,专门谈他从事编辑工作的一些心得,并总结出了“严、密、细、真、实”五字经。在文章中,喜岱结合自己的编辑实践,从五个方面逐一谈了自己的体会。这些体会虽然不是长篇大论,却有理有据,言简意赅,具有普遍的实用价值。这样的文章,不仅当编辑的可资借鉴,作者读一读,也会对编辑的心路有所了解,并加深理解编辑工作的甘苦。

  喜岱的这部作品集由三个部分辑成,分别为“记人”、“记事”和“记怀”。“记人”里所收录的作品,我以前几乎都读过。我在煤炭报当副刊部主任的时候,设计过一个栏目,叫“煤海英才”,为煤炭战线做出突出贡献的代表性人物立传。这些人物包括煤矿先驱、劳动英雄、共和国煤炭部的部长、科技专家和文学艺术家等,每位人物一个版。这个版由喜岱负责编辑。陆续推出一系列英才人物后,我有了一个想法,想把这些人物的事迹结集成书。后来因为工作调动,我的想法未能实现。让人感到欣慰的是,有些英才人物是喜岱采写的,他在本书中收录了进来。其中有抗日英雄节振国,煤矿泰斗孙越崎,从延安成长起来的著名作曲家刘炽,全国闻名的女高音歌唱家邓玉华,独具风采的煤矿诗人秦岭,如今仍活跃在舞台上的节目主持人瞿弦和,等等。每个人物都写得细节丰沛,情感饱满,生动感人,既有励志作用,也有史料价值。

  在“记事”一辑里,我读到喜岱所采写的一些关于煤矿事故的通讯,还有骗官大案的庭审纪实作品。由于这些作品具有写实风格和文学色彩,并没有因为时过境迁而破碎,还结结实实地存在着。在安全生产的力度不断加强,在全面建设法治社会的今天,这些作品仍不失警醒意义。

  “记怀”里的大部分作品,我是第一次读到。这些作品是喜岱回到自己,回到内心,写自己的身世和对人生的一些感悟。我和喜岱同岁,我们都经历过“十年动乱”,都下过矿井,当过矿工,有着差不多相同的经历。读喜岱的这些作品,让我感同身受,并引发起对往事的一些回忆。我甚至觉得,喜岱的煤矿生活资源比我还要丰富,值得很好地挖掘。比如他的老矿工岳父及其七个子女的命运,就是一部书的素材。如果不能写成一部长篇小说,至少可以写成一部中篇小说或长篇散文。

  如果喜岱不打算写虚构性的文学作品就不说了,要是打算写的话,我给他的主要建议是,一定要放松,要有一个自由的心态。编辑工作做久了,容易专注于字句,写东西容易手紧。而手一紧,文章就紧,就失去了力度。任何自然、优美、有力度的文艺作品,都是在放开手脚的状态下写出来的。不知喜岱兄以为然否?

  (此文为作者为姚喜岱作品集《心底映象》所作的序)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