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余味悠悠《小春秋》(彭金山)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7月21日10:05 来源:甘肃日报 彭金山

  《小春秋》是李敬泽先生的一本随笔、杂感集,大多数篇目是记写读春秋时期相关典籍之感受的。《小春秋》就春秋时书说春秋间事,或发一家之独见,或论当下社会之病象,嬉笑怒骂,揶揄反讽,诙谐幽默、妙趣横生。读到一些篇章,不由人不停下来,托颐耽思,味之再三。

  这“昧”,在我看来,一是意味,二是滋味。

  先说“意味”。“春秋笔法”传为孔夫子创造的文章写法,称“微言大义”,左丘明概括为“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小春秋》深得“春秋笔法”之道,说春秋事,用的也是“春秋笔法”,其“微言大义”就集中体现在这些文章的“意味”上。《小春秋》的“意味”一在思想性的尖锐性,二在意蕴的厚重性。或谈文学创作,或论当下世风,或解诗人情志,或议公民素质,三言两语,切中肯綮,警世颇深。《小春秋》说古论今,所抨击的社会病象,往往都是当下人们正在实行却没有意识到的问题,从这方面讲,《小春秋》又是一部具有深刻的思想启蒙性质的书。如谈《吕氏春秋·离谓》,说子产当了郑国的相国,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说之前郑国颁布法令,照例是“悬书”,把法令写在板上告诫天下。而偏偏有较真的人专挑“悬书”的破绽,这就是邓析,经邓析一分析,这“法”还真把郑国人给搞糊涂了。于是子产取消了悬书,法令不再公示,只是实行就是。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犯了法的倒霉蛋们又去找邓析,邓析就帮人打官司,并且公开收取报酬。结果是老百姓得了理,郑国的世风却不古了,“郑国大乱,民口喧哗”。恼怒的子产就杀邓析以警示众人,于是再没有人敢与板子叫板了,郑国从此大治。子产的这一行为得到了孔老先生的赞赏,认为是实行王道的典范。但作者却完全不同意孔子的评价,认为:“子产我们就把他忘了算了,但我们应该纪念邓析,这个最早的律师,这个招人烦的铁嘴,这个把法律带给民族并为此牺牲的人。”(《纪念律师邓析》)

  再说“滋味”。《小春秋》文章很有意蕴,而且有滋味。意蕴来自文章自身所包容的意思,而滋味则主要来自写作的技巧,一种特别的语言风格,来自一种“表达的艺术”。这种“表达的艺术”,对于一个优秀的作家大多是无意识的,正如巴金所说的“最高的技巧是无技巧”。《小春秋》从头至尾贯穿着一种潇洒和静的气象风韵。这从文章的题目上就明显地透射了出来,如《鸟叫一两声》《当孟子遇见理想主义者》《马车夫 高跟鞋》《风之著作权》《人性与水与耍赖》等,一看题目就想读下去。到具体文章,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千字,却几曲几伸,几折几回,尽曲径通幽之能事,收尺幅千里之功效,其“滋味”也就此而来也。

  《小春秋》的“滋味”还来自打破“单一”或“成见”,打破了既往经学家们对经典的偏重于圣道王功的功利性阐释,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那些非平常和平常的事,便透过蒙在经典之上的厚重幕帏,看出一些不同来,于是新意迭出而又合乎情理,滋味便由此而生。

  秉持这样一种写作立场,怀着这样一种写作心态,自有一种轻松和自信。书中不少篇目是批判不良世风和丑陋人性的,虽嫉恶如仇却无剑拔弩张之气,写得轻松自由;文笔和静而潇洒,却又笔笔点穴,似有千钧之力,使抨击对象无由翻身。

  在对待经典上,进得去跳得出,也是《小春秋》的一大亮点。语言活泼、随机,散发着鲜活的现代生活味儿,与当下读者取得了话语平台上的沟通与亲近。如《活在春秋之抱柱而歌》,写齐顷公一次接见外国使臣,顷公老娘闲得无聊,要在楼上看老外,于是礼宾为招那位王母一笑,竟找了与三位使臣有同样生理缺陷的人,各引着罗锅腰的晋使郤克、瘸腿的鲁使和独眼的卫使。王他娘是笑了,左右的太太团、丫环帮积极陪笑,作者说:“一时花枝乱颤群莺乱飞把三个使臣活活笑成了三把想杀人的刀。”果然,郤克回去就发动了伐齐之战。作者批评了郤克,道理是凡事要分清个公与私。但作者又说了,这也不能全怪郤克,“在我们这里,大家忍不住啊,有热闹一定要凑啊,要跟帖起哄围殴啊,这使郤克想不打都不成,往后还怎么在江湖上混怎么维持点击率啊!”化用当下网络语言,千斤之重只弹指轻轻一敲就从春秋时期来到了21世纪的信息化时代。虽是信息化时代,而公私不分依然故我:“一部二十四史便是一个大博客一场大热闹,公事就是私事,私事就是公事,从来就不曾分清。”《鸟叫一两声》是解《诗经》“关雎”的。正谈“窈窕淑女”娶回家了,要“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突然来了一句“卡拉OK估计要唱大半夜,处处啼鸟惊不破三千年前的春梦”。

  《小春秋》之所以滋味绵长,是因为它和那类“文繁而意少”、只会鹦鹉学舌的大路货文章,在审美情趣上就是根本对立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