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一部诚实诚恳诚挚的传记(武歆)

——读《革命星空下的“坏孩子”:王小波传》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7月20日10:05 来源:中国作家网 武 歆

  突然燥热的北方5月,从月初到月中,我的阅读兴趣只停留在一本书上。这本书就是青年学者房伟研究王小波生平、创作以及精神轨迹的传记《革命星空下的“坏孩子”:王小波传》。

  思来想去,传记由评论家来“操作”的似乎不多,肯定不是普遍现象,那么评论家笔下的传主该如何呈现?与作家的写作又有怎样的差异?况且书写王小波这样在读者和大众眼中“顽主式”的传主,定会给写作者带来极大的挑战。应该说这是一次具有难度的传记写作。

  慢慢的读、细细的品,感觉这是一部“诚实、诚恳、诚挚的传记”,并没有因为传主“斜睨人生”,写作者也顺水推舟地采用同样的腔调,房伟不,憨厚 的房伟“反其道而行之”,他没有依照传主的风格为其做传,而是用严肃谨慎的语调讲述、评述,但房伟在把握总体风格统一的情况下,偶尔又不失时机地恰到好处 地“诙谐一把”,于是文本与传主自身风格达成了默契的吻合,读来不仅引人入胜、轻松愉悦,又能令人掩卷思考。之所以产生这样契合的阅读效果,原因在于房伟 对传主倾注了太多的情感,同时在情感喷涌之下,又不失学者的理智和严谨,据称他用了17年的时间研究、记录自己的研究对象,采访众多与王小波有关的人和 事,查阅了浩如烟海的文档资料,老实人用笨办法,于是一部可圈可点的《王小波传》诞生了,可以说在我有限的传记阅读范围里,中国当下“70后”青年学者中 秉持如此认真严谨的传记写作风格者,房伟应该属于第一人。

  这是一部诚实之作。之所以这样讲,在于房伟没有偷懒,没有耍小聪明,他在动笔之前,在与自己的传主“亲近”之前,做了大量的与王小波亲人有关的 资料收集工作,用时间做中轴,从王小波祖父、父亲写起,特别是对王小波父亲王方名做了一次详尽的“人生盘查”,试图从王方名的身上找到王小波性格、精神形 成的原因,在“血缘检验”中,由此找出王小波写作风格、精神走向的内在基因。当然还有对王小波妻子李银河以及王小波众多生前好友的采访。假如没有诚实之 态,不可能收集如此繁重、琐碎的第一手资料。

  这是一部诚恳之作。之所以这样讲,在于房伟与王小波内心有着一种“心心相印”的感情。1997年还在山东一家肉联厂做工人的房伟,有一天拖着疲 惫的身体回到宿舍,当他翻看到王小波作品中“你坐在屋檐下,心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生命被剥夺了,我害怕这样活下去”时,他激动不已,好像在那一刻找到 了自己的精神教父,于是心潮澎湃的房伟开始去书店寻找王小波更多的作品,他通读、细读、研读,用真心倾听那位早已逝去的“脸色黄黑,嘴唇发紫,上身颀长, 坐在凳子上,比他身旁的班长高出一大截”的骑士怪才的内心世界。

  这是一部诚挚之作。之所以这样讲,在于房伟把自己化作了一架纸张粉碎机,他几乎把王小波所有作品逐字逐句的分析研究,在所有作为例证“拎”出来 的王小波片段作品中,无不有着作者房伟自己的美学追求与人生向往,比如《我在荒岛上迎接黎明》中,房伟如此那般地欣赏王小波这样的描述——“我在荒岛上迎 接黎明。太阳初升时,忽然有十万只金喇叭齐鸣,阳光穿过透明的空气,在暗蓝色的天空飞过。在黑暗尚未退去的海面上燃烧着十万支蜡烛。我听见天地之间钟声响 了,然后十万只喇叭又一次齐鸣。我忽然泪下如雨……”房伟欣赏王小波这样的文学描述,那一刻一定想到了自己在肉联厂的场景,想到了他当年自己的追求与憧 憬。房伟与自己的传主一样,都是“在生人面前很腼腆”,但他们又都拥有“一个人只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作者与传主如此相像、贴 近,写出如此精彩之作,也就不足为奇了。

  《王小波传》的叙述和语言极为精妙,没有一些评论家惯有的套话、通话,不枯燥、不乏味,相反妙趣横生,有时又会掠过一种空灵之感,在颇具张力语言的衬托下,《王小波传》似乎更像是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

  王小波是一个需要漫长时间才能读懂的作家,多少年之后,王小波会被后人不断地解读(现在已经被不断解读),并且不断地呈现独特的新鲜的风貌,到那时,房伟的《王小波传》将会成为“王氏风貌”的解说词。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