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建构“中国格调”的“大文学”(杨光祖)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7月20日10:02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杨光祖

  优秀的评论家不断打破自我窠臼,不断脱胎换骨,不断刷新自我,让人看到他们的成长,从一棵小树逐渐成长为一株参天大树。李建军就是这样一位评论家。

  李建军的文字单刀直入,鞭辟入里,有些人可能会觉得他太直接,有些批评文字太刻薄。但如果能静下心来,认真读读李建军的文章,可能会对他有一个 准确的理解,也会觉得中国当代文坛需要他这样冷静而富含学理的批评文字。熊十力说:“凡有志根本学术者,当有孤往精神。”在文学批评领域,也是需要一种胆 识的,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的。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当代文坛缺乏的就是具备批评精神,并且富含穿透力的评论声音。

  阅读李建军最近出版的《大文学与中国格调》,我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在这部书里,他继续坚持自己的批评精神,那种锋芒丝毫未减,只是更加深沉、 深厚。不过,让我更加钦佩的是他的思考更加广阔,思想的穿透力也更强。在自序里,他反思了五四时期对汉字、汉语的过分排斥,对中国文学传统的强行断裂: “就文学来看,这种对抗性的态度和简单化的策略,以及对西方文学经验的过度依赖,造成了中国文学的‘传统的断裂’和‘主体性的丧失’,并最终导致‘中国格 调’的凋丧和‘大文学’的衰微。”书中所收26篇文章,主题、对象、角度各异,但其实讨论的问题并没有超出这个范围。

  比如此书的第三辑中收录的5篇文章,冷静地剖析了莫言的小说,还有对诺获授奖词的分析,虽然个别观点我们可以不同意,但这种敢于发出自己的声 音,不人云亦云,独持己见的精神,我们还是要肯定的。尤其《为顾彬先生辩诬》一文,批评刘再复的观点,真是酣畅淋漓,读之过瘾。本雅明说:“一个伟大的批 评家能使别人在理解其批评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李建军就是如此的批评家,他那种独立的自由的思想启发着我们,让我们对文学有了新的思考。

  那么,李建军为什么如此执著地批评当代中国文学大家?我认为,因为他的文学标准是文学史的,是在一个大的中外文学史的视野里说话的。李建军对当 代作家的严厉批评里,可以看出他是真爱中国当代文学的,真爱那些作家的,他希望他们能够不断超越自己,写出真正的文学杰作。他提出的“大文学”概念命意也 是如此。他认为中国文学传统的优秀品质,我们当代作家大都没有继承,比如,在写作伦理上,中国文学敢说真话的勇气和精神,即“其言直,其事核,不虚美,不 隐恶”的实录精神,与“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的反讽精神,还有同情弱者和底层民众的兼爱精神和泛爱情怀。

  我2003年就开始阅读李建军的文章,但一直只是拜读,不敢发言,好坏都不敢说。当时一些杂志约我写李建军,我都婉谢,感觉还是抓不住。直到最 近几年,我才敢于发言,撰写了几篇评价他的文章。很多人说,李建军信持的文学理论是苏联的,大都过时了。真的如此吗?只要认真阅读他的文章,你会发现他对 西方现代文论相当熟悉,对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也相当谙熟。其实,如果不想读他的文章,或者读不出这一点,那就翻翻他的《小说修辞研究》,这本专著集中展示了 他过硬的西方现代文学理论功夫,他在叙述学上的功力。正是这种文本细读功夫和小说修辞理论能力,让他的批评文字如匕首、投枪一般。

  那么,李建军是不是也只是拿一个西方文论的筐子,削足适履中国当下的文学作品呢?用时下的术语,就是“强制阐释”。我们细读他的这册新著《大文 学与中国格调》,就会发现这里并没有强制阐释。作者谙熟西方文论,包括19世纪俄苏文学理论,但却不生搬硬套到中国当代文学上来。他面对中国的这些文学文 本,凭的是自己的文学直觉,是用自己的“心”感知的。他一直反对用西方的文学标准来评价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的文学评论家,大多数都使用的是西方文论,而对中国传统的文论却几乎一无所知,对中国的文学传统也一知半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 还是中国近代的大裂变让我们的文化传统出现断裂,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有了某种鸿沟。我这几年一直在呼吁我们要回到自己的文论传统中,很多古典学 者也在持续不断地研究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转型,但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转型成功。李建军却知难而上,在学习西方文学传统的同时,不忘本民族文学传统,甚 至他的批评渐渐转向民族本位,甚至我感觉他在努力建立自己的文学理论,起码是自己独特的文学观,如这里提到的“大文学”。

  他对中国文学传统的接续让我感佩。在《大文学与中国格调》一书里,有一辑都是谈中国文学传统,比如《史记》《红楼梦》等。在《〈史记)与中国小 说的未来》一文里他通过文本细读,仔细梳理了以《史记》为代表的中国文学的批判精神和反讽叙事,他认为这是“一种伟大的写作伦理,是一种具有永恒价值的叙 事典范和修辞经验”。相反,他对西方现代小说的叙事经验,批评得比较严厉,认为它不能成为我们模仿的主要模式,“如果完全无视中国经验,那么,当代小说将 不过是他者的复制品,模仿得再毕肖,再成功,也是没有自己的个性和价值的”。他对《尤利西斯》等西方现代小说的批评,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对于我们重新认 识西方现代小说,重估我们的叙事传统,未尝不是一面镜子。

  中国的文学评论只有接续上我们的文学传统,才能获得有自己尊严的文学评论。我们那些只是拿西方文论来强制阐释我国文学作品的评论文章,并没有获 得西方学者的认可,相反得到的只有他们的讽刺和轻蔑。这是一种无能和缺乏尊严的行为。我们肯定要学习西方的文学理论,鲁迅说的拿来主义是非常有道理的,但 关键是我们得用自己的脑髓,不是让我们的大脑成为人家理论的跑马场。

  李建军的文学评论的可贵之处,就是有“大文学”的视野和“中国格调”的自觉。而这种中国格调是一种世界视野下的中国格调,不是那种闭关自守的夜 郎自大。李建军在自序里说:“我们应该写出更老成的文章,要像庾信一样,来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变得更加成熟一些,更加深沉一些,赋予自己的作品以晚秋一 样凝重而复杂的社会内容和人生况味。”他就是如此的一位评论家,一位文学的思考者。

  (《大文学与中国格调》,李建军著,作家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