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星空下的王小波(武歆)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7月16日11:28 来源:文学报 武 歆

  突然燥热的北方,从月初到月中,我的阅读兴趣只停留在一本书上。这本书就是青年学者房伟研究王小波生平、创作以及精神轨迹的传记 《革命星空下的“坏孩子”:王小波传》(以下简称《王小波传》),当我合上这本厚厚的23万字的大作时,仿佛沉重地翻阅了“听说有个文学圈,可我不知道它在哪里”的一位文学天才生前局促不安但死后却又绽放夺目的“人生考勤簿”。

  思来想去,传记由评论家来“操作”的似乎不多,肯定不是普遍现象,那么评论家笔下的传主该如何呈现?与作家的写作又有怎样的差异?况且书写王小波这样在读者和大众眼中“顽主式”的传主,定会给写作者带来极大的挑战。应该说这是一次具有难度的传记写作。

  这是一部诚实之作。房伟没有偷懒,没有耍小聪明,他在动笔之前,在与自己的传主“亲近”之前,做了大量的与王小波亲人有关的资料收集工作,用时间做中轴,从王小波祖父、父亲写起,特别是对王小波父亲王方名做了一次详尽的“人生盘查”,试图从王方名的身上找到王小波性格、精神形成的原因,在“血缘检验”中,由此找出王小波写作风格、精神走向的内在基因。当然还有对王小波妻子李银河以及王小波众多生前好友的采访。

  这是一部诚恳之作。房伟与王小波内心有着一种“心心相印”的感情。1997年还在山东一家肉联厂做工人的房伟,有一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当他翻看到王小波作品中“你坐在屋檐下,心里寂寞而凄凉,感到自己生命被剥夺了,我害怕这样活下去”时,他激动不已,好像在那一刻找到了自己的精神教父,于是心潮澎湃的房伟开始去书店寻找王小波更多的作品,他通读、细读、研读,用真心倾听那位早已逝去的“脸色黄黑,嘴唇发紫,上身颀长,坐在凳子上,比他身旁的班长高出一大截”的骑士怪才的内心世界。

  这是一部诚挚之作。房伟把自己化作了一架纸张粉碎机,他几乎把王小波所有作品逐字逐句的分析研究,在所有作为例证“拎”出来的王小波片段作品中,无不有着作者房伟自己的美学追求与人生向往,比如《我在荒岛上迎接黎明》中,房伟如此欣赏王小波的描述———“我在荒岛上迎接黎明。太阳初升时,忽然有十万只金喇叭齐鸣,阳光穿过透明的空气,在暗蓝色的天空飞过。在黑暗尚未退去的海面上燃烧着十万支蜡烛。我听见天地之间钟声响了,然后十万只喇叭又一次齐鸣。我忽然泪下如雨……。”房伟欣赏王小波这样的文学描述,那一刻一定想到了自己在肉联厂的场景,想到了他当年自己的追求与憧憬。

  《王小波传》的叙述和语言极为精妙,没有一些评论家惯有的套话、通话,不枯燥、不乏味,相反妙趣横生,有时又会掠过一种空灵之感,在颇具张力语言的衬托下,《王小波传》似乎更像是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

  王小波是一个需要漫长时间才能读懂的作家,多少年来,王小波被后人不断地解读,并且不断地呈现独特的新鲜的风貌。王小波当年不知道在哪儿的“那个文学圈”,将会伸出无数双热情的手臂邀请他———他已经气宇轩昂的极不情愿地“被”加入了———相信王小波会蠕动着厚厚的大嘴唇,那一刻,谁都不知道他会讲出怎样惊世骇俗的言语。

  (《革命星空下的“坏孩子”:王小波传》房伟/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8月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