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精彩评论 >> 正文

探寻戏曲的文化生态——评施旭升著《戏曲文化学》(张锋)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7月15日14:08 来源:中国作家网 张 锋

  百余年来,戏曲研究方面著述渐丰。就目前来看,多不外乎三个路向。或以历史学的方法,对戏曲进行通史或断代史的研究,阐述戏曲发生发展及其体制 形态流变。或以美学的方法,研究戏曲的创作及审美接受。这一研究路向有两类,一则着眼于戏曲文本的文学性,将戏曲文本作为中国诗文传统的一种,对其遣词用 句的文采及章法结构进行文学比附;一则更关注戏曲审美体验,承继自明魏良辅《曲律》所开创的曲学传统,对于戏曲的审音度曲之规范,腔调板眼之工拙进行实践 及批评。或以社会学的方法,注重将有关戏曲的功能、价值、艺术实践的分析探讨至于社会历史语境之中,特别关注其社会效益。而施旭升的《戏曲文化学》则独辟 蹊径,主要是以文化学的方法,探寻戏曲文化生态的建构;从整体的历史视野出发,既对戏曲进行本体的探讨,又将其放在与之相关联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研究与之 相关的社会文化政治因素,探索戏曲的审美特征、生存依据、传播界域、观演关系及其作为一种古典的艺术形态在已经嬗变的生态环境中如何现代化等诸多问题,可 以说开创了中国戏曲研究的一种新的研究路向。

  戏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来都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诸要素密切相关。与以往戏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不同,《戏曲 文化学》以整体的观念,研究戏曲生存发展之诸种因素,内容丰富全面,举凡戏曲之范畴、戏剧戏曲称谓中所体现出的概念的错位、戏曲之本体、意象品格、审美特 征、形式机理、文化智慧、媒介传播、观演关系及发展流变规律、以上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相互影响等,无不在作者审视范围之内。

  该书借助文化生态学的观念将中国戏曲作为研究对象,将戏曲作为一个动态结构的基础,强调戏曲在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中的真实经验,通过其与所处世界 的互动形成的场域来反映个体在其中的生存发展状况,其中既有对其本体的追问、又有其审美意蕴的阐发;既有对其形式体制的论述,又有对其文化品格的探求;既 有其产生及生存的文化土壤的揭示,又有对其剧场呈现诸要素及其在当代的发展的思索。

  中国戏曲自诞生至今,一直是作为一个仍具有生命力的文化活体而活跃在舞台之上。《戏曲文化学》作为一部史论性的戏曲理论著作,并未将其目光局限 在戏曲的历史发展脉络走向及现状上,而是将戏曲作为一个与观众审美联系密切的独特的审美文化活体,在考察历史及现状的同时,对于戏曲的本体特质,即戏曲 “何以是”戏曲、戏曲根植于中国美学哲学的空灵圆融的审美意味、写意传神的形式机理、谱系化的生存状态的社会制度文化根源、乐天悯人的民间诗性智慧、戏曲 传播的媒介形态、戏曲传播受众及演员的互动关系及戏曲在近百年来所面临的现代化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完整系统的研究。这种既有宏观视野又有具体内容的研究,正 体现了生态研究整体、有机的特点。本书的篇章结构也正是依此逻辑顺序展开。全书包括绪论及正文共八章。在绪论中,作者首先界定了“戏曲”这一概念,并将其 作为本书的主导性核心观念提出。在此后八章中,则从戏曲的本体特质出发,依次向外,从戏曲审美特征呈现、到其形式机理,终至及生存发展相关生态要素及其传 承。

  在“绪论”中,作者提出戏曲本质上是中华民族“灵魂的感性化的寄托与展示”,从最初巫术仪式中的原始歌舞至周秦以来的百戏、唐宋说唱直到宋元之 际“以歌舞演故事”的成熟戏剧形态杂剧的出现,其中皆由乐文化一脉相承贯穿始终。而戏曲作为孕育于中国文化母腹中的子体,其中包含了母体的 “全部生命密码和生长基因”,它与具体的民族文化生活相关联,体现了整个民族的民族精神及审美意识。之后诸章的论述由此展开。

  第一章中,作者以《本体的追寻》为题,探究戏曲本质与在性,寻找戏曲生存之根,在指出戏曲艺术本体“综合说”、“剧诗说”等诸成说之不足的基础 上,明确提出戏曲的乐本体论。戏曲艺术作为“专为登场”的剧场舞台呈现及娱乐大众的艺术形式,不同于以抒情言志用以阅读和吟诵的诸诗体,却可以在从祭神驱 鬼的原始巫术仪式发展而来的以原始综合表演为形态的古乐中找到其根源,并与歌颂君王丰功伟业的礼乐及俗乐文化取代礼乐文化之后常见于勾栏瓦舍等娱乐场所以 娱乐大众的百戏杂耍中找到其一脉相承之文化基因。因而“乐”作为戏曲的“在性”,呈现出其独特的自性,使得戏曲在艺术形态、功能及审美精神上无不体现出 “乐”这一文化母体的精神特质。戏曲的剧本形态、表演形态及剧场形态皆围绕舞台呈现而设,其剧本不惟供人阅读,更为可观可演,而表演形态上则以歌舞化为最 突出特征,最终的意义在于诉诸观众视听。

  作为一个自诞生以来千百年活跃在舞台之上的生命活体,戏曲真正的生命价值正在于体现独特的意象体验中的艺术特质。从而,意象这一中国文化艺术审 美的核心范畴,便成为戏曲乐本体的具体之体现。对于戏曲意象的文化品格和审美特征的探源也因此成为对于戏曲乐本体论断之后的首要任务。施旭升认为,意象作 为中国独特的审美范畴,兼有形而下的器、形而上的道及情与理的,故而在戏曲审美意境的创造中,注重“虚实相生、形神兼备、情景交融”,既有演述剧情的事 象,又有品味特定戏剧情境的心象,在剧场建构中,包括剧场物理空间和歌舞呈现,均追求一种空灵的境界。而这种审美意象通过戏曲的形式呈现。戏曲的形式表现 为一整套独特的符号系统、以线的表演形式体现圆的境界。从戏曲本体到象再到形,其论证的内容还在戏曲本身,其形成无不受到其所在的文化生态的影响并随着文 化生态的变化而逐渐演化。

  《戏曲文化学》没有将戏曲一味地孤立前悬置于实验室一样的无菌环境中,而是将其放在中国社会文化传统之中,放在“当代世界戏剧文化发展的大格局 中,放在与其他文化形式的密切关联中”进行考察审视,故能在一个更宏观的立场对戏曲进行生态学的研究,也因此其对于戏曲的审美文化特质和历史流变才有了更 深入及本质的把握。这样,既体现了作者明确中国文化传统的文化自觉,也体现了作者作为一流戏剧学专家始终站在学术研究前沿,敏锐把握戏曲研究走向及最新研 究方法的能力。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