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评论 >> 正文

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养分(王新陆)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5年07月09日09:44 来源:人民政协报 王新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根基、最深厚的文化基因、精神纽带、价值源泉。

  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下,成都的“路怒”暴打女司机事件,“扶不扶”典型案例彭宇案,幼儿园教师虐童、自行车失窃乃至最基本的闯红灯、排队加塞等行为却屡屡发生。这些行为从各个方面体现出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还有很多不和谐、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工程。中华民族独特的生活习惯、语言、婚姻方式等都是中华民族文化产生发展的基础,经过历史的演变,逐渐形成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立的文化体系。在这个庞杂的体系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是代表民族文化先进性和发展方向的,是和我们今天现代社会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的。也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根基、最深厚的文化基因、精神纽带、价值源泉。我认为,可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大力度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是修身自强,“修齐治平”。中华传统文化非常强调修身。《四书》的第一本《大学》一开始就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强调“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修身”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仍有现实价值,“三严三实”第一条就是严以修身,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把牢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由全党的修身要求可以推至全民全社会,都需要以修身为本。“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社会主义道德的培养和形成,能够而且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伦理道德中汲取养分。人们为“修、齐、治、平”而努力奋斗的过程,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过程。

  二是天人合一、以和为贵。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中国社会和谐发展,应当成为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天人合一思想实际是关于人与自然的统一问题,或者说是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问题。以和为贵就是论和谐。和谐是宇宙运行的基本规律,是自然界生存变化的基本规律,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必须遵循的规律。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与人的矛盾。毛泽东说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因此人活着就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又必须解决各种各样的矛盾。怎么解决矛盾?解决矛盾的手段就是“和”。中国哲学特别重视和谐,强调“以和为贵”。所谓“和”是创新的源泉,指多样性的统一。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指人与人的团结合作。“和”是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准则。西方也不是不讲“和”,但更强调“争”,把利益和力量之争看得很重要。而现在的世界更需要“和”,而不是“争”,“和”才是持续发展的准则。以和为贵的思想赋予了中国人化解现代化过程中各种矛盾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方法论智慧。

  三是仁者爱人、和而不同。“仁者爱人”,强调要善待人、友爱人。儒家的理想就是要通过“仁”的方式,营造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使不同类别的人能够理解沟通,同一类别的人之间能够协作配合。

  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氛围。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个性化十足的社会必然更加需要依靠“和而不同”的思想来包容,用中庸的思想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保留“不同”的基础上达到“和”的目的,求得人与人之间的最大公约数,才能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山东省主委)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